市值 6 萬億美金的自動駕駛產業,能分得一杯羹的不止是汽車本身

市值 6 萬億美金的自動駕駛產業,能分得一杯羹的不止是汽車本身

市值 6 萬億美金的自動駕駛產業,能分得一杯羹的不止是汽車本身

自動駕駛領域內的競爭正變得愈來愈激烈,每家公司都想建立起一個產業閉環,或互相合作或直接收購,來彌補自身的缺陷,以期在這個未來市值 6 萬億美金的產業中分得一杯羹。

從理論提出到技術研發再到市場落地嘗試,自動駕駛離現實越來越近了。

自動駕駛領域的初創企業在去年基本都能拿到一筆不錯的融資,或者能賣身一個好價錢;如果說 2016 年資本熱是主流的話,那麼 2017 年的主流則是市場明晰化,自動駕駛行業的熱度雖絲毫未降,但隨著行業對自動駕駛認知的成熟,關於「造車」暗流下技術研發、商業落地等探索正在急速湧動,留下來的初創領域多成為這個通關遊戲中的一員。

與初創企業的一番「清洗」同步進行的則是,越來越多「臺前幕後」的大公司加入這場戰爭,將自動駕駛戰略化。這個月早些時候,百度宣佈和北汽合作,將量產自動駕駛汽車提上日程,計劃在 2021 年推出量產版的 L4 級別自動駕駛汽車。而在年初,英特爾斥資 153 億美元收購了 mobileye,除了在晶片端加碼之外,更將業務拓展至 ADAS 領域,補全自己的自動駕駛落地能力。

「難產」還是仍然「待產」的自動駕駛汽車?

市值 6 萬億美金的自動駕駛產業,能分得一杯羹的不止是汽車本身

但無論是初創企業還是大公司,要量產真正意義上的自動駕駛汽車都還只是戰略規劃中,而其中擋住自動駕駛汽車從戰略走向市場的難題卻是相似的。

業內一直將自動駕駛技術分為三大部分:感知、決策和控制。這兩年,雖然在機器視覺和影象識別等感知方面取得了較大的突破,但在計算機演算法決策、控制層面卻依然困難重重。

鐳射雷達的成本如何降下來,高精度地圖是否需要,標準能否統一等等方面仍存在障礙需要突破。這就導致目前的研發自動駕駛汽車更像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需要逐一最佳化,很難發生質的突破。尤其是面對自動駕駛汽車的事故率,路測公里數也不能成為自動駕駛汽車「安全」的保證書。

自動駕駛汽車什麼時候能成熟仍然是個問題,但同樣是機會。當所以從業者共同衝擊同一問題時,市場將有更多時間做好心理準備,自動駕駛奇點也會越來越近。除此之外,這對於咬牙堅持到現在初創企業也是一個利好的訊息,大家都在關口前卡著,某種程度上來說,大小企業現在又有機會站在同一起跑線。

誰會從 6 萬億美金自動駕駛產業中分得一杯羹?

放眼國內,自動駕駛汽車初創企業中,仍以技術實力雄厚地馭勢科技和地平線為其中翹楚。

相比地平線不斷在內部醞釀產品蓄勢待發,馭勢科技選擇了儘早商業化落地作為前進方式。在機器視覺,雙目攝像頭感測器,以及基於深度學習的人工智慧演算法等方面,馭勢科技都是目前國內初創企業落地最成功的自動駕駛汽車公司之一。

市值 6 萬億美金的自動駕駛產業,能分得一杯羹的不止是汽車本身

(馭勢科技創始人、前英特爾中國研究院院長吳甘沙 圖|網路)

作為馭勢科技的創始人,吳甘沙帶領團隊選取低速行駛環境當做起點。從年初的廣州白雲機場無人擺渡車,再到杭州來福士廣場用無人車接送顧客至停車場,都取得了試驗階段的成功。

吳甘沙對於自動駕駛充滿了熱情,他曾在公開場合興奮的表示,自動駕駛未來將是一個市值 6 萬億美金的產業。這個產業當然不止是自動駕駛汽車市場本身,更包含出行市場、物流市場、商業市場、能源市場等多個方面。

自動駕駛汽車不僅將解放司機的雙手,還會對貨運、物流產生可見而又重大的影響,比如在物流行業中對司機的需求將大大減少。同理,在出行方式、商業模式和能源市場方面,自動駕駛都會帶來革命性的變革。

未來已來,伴隨著量產自動駕駛汽車被提上日程,這個產業正以天為單位成熟。為了深入的走進自動駕駛汽車行業,瞭解其會對我們產生哪些具體的影響,本月 31 號,我們將邀請馭勢科技聯合創始人&CEO 吳甘沙,進行一場高度濃縮的進場研究,將與一線戰鬥人員一起探討:

上半年被熱議的自動駕駛/無人駕駛,背後的真實情況是什麼

自動駕駛技術目前已經取得了哪些突破,還將面臨什麼挑戰

自動駕駛汽車正在對整個交通和出行產業釋放哪些深遠影響

為什麼說自動駕駛的價值釋放,可能會來自於一些意想不到的領域

本次近場研究僅有少量外卡嘉賓席位開放,長按識別下圖二維碼,加入本次自動駕駛的深度近場體驗。

市值 6 萬億美金的自動駕駛產業,能分得一杯羹的不止是汽車本身

(極客公園記者王訓魁對本文亦有幫助)

頭圖來源: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