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營社群的倆大必備核心理論,破窗理論和躍遷理論你瞭解嗎?

昭合投資合夥人陳世欣在GrowingIO公開課上分享過社群運營的核心點:

找對人,做對事

社群的功能之一,是迅速擴大使用者的規模。很多人在社群中非常活躍,稍微有一點刺激就能夠把他們聚合起來,比如說可能有一個很好玩的圖片,裡面帶一個小的二維碼,傳播以後就帶來這些人的聚集。也有一些線上線下活動,把大家聚在一起。社群運營主要透過運營手段,集合和活躍使用者,讓他們跟產品有持續的多頻聯絡。

所以我們希望在社群建立的時候整個方向是符合產品的使用者需求的,你的產品是什麼,你非常明確你的使用者在哪裡,你的方向就應該朝著這個方向走。每個社群都應該有個明確的定位,社群可以當成是一個獨立的社交型產品。

做社群最重要的是找對人,選擇使用者非常重要,如果使用者選錯了,在內容上就很難很好地控制,所以一般來講,我們做社群有幾種方法選擇使用者:

1。

寬進嚴出

:隨便進,但是如果表現不好就淘汰掉,踢出去。

2。

保質量

:不對活躍本身做要求,但是對使用者的質量做一些控制,這樣可以保證社群的質量。

這裡面要提到兩個理論:

理論一:躍遷理論

越是有高質量的人參與的社群,越能吸引更多的人參與。所以我們在選擇使用者的時候特別要注意,利用使用者本身來吸引其他使用者。

理論二:破窗理論

一旦一個社群開始有人破壞的時候,要立刻做清理,否則這個社群就會亂得非常快。

我們要發現有一些使用者是不符合這個社群的運營的宗旨的,製造一些對其他人來講沒有太多意義的話題,或者說廣告,最終浪費很多時間,也讓整個群得不到非常好的討論,這種人應該踢出去。

社群建立起來以後,就要增加使用者之間的瞭解,如果每個人瞭解其他人能夠幫助到我,他們彼此之間就會形成一些互動。實際上一個 300 人的社群能帶來的互相之間的合作已經很大了。為什麼有很多大的社群反而沒什麼合作,就是因為大家不瞭解。

怎樣從無到有建立一個產品型社群

什麼樣的社群是好的社群呢:

運營社群的倆大必備核心理論,破窗理論和躍遷理論你瞭解嗎?

下面我們以一個較大規模的產品型社群為例,講一講運營策略,海淘電商是怎麼操作的?

首先有以下

幾點目標

第一,需要提高使用者滿意度,讓使用者知道更多跟商品有關的資訊,主要是化妝品,讓自己更美麗、更漂亮,最後更開心認識更多同興趣朋友。

第二,增加新使用者,希望這些老使用者能夠介紹新朋友。

第三,低成本地獲得一些優質內容。

第四,透過使用者的反饋來改進產品和體驗。

第五,可以考慮新的商業模式,比如說從海外進口的食品地保質期只有三個月,可以透過預購的模式來做,大家先下單,等到東西送過來以後直接運出來,這樣你拿到手裡可能還有將近三個月的保質期。這樣的話可以拿到更好的價值和體驗。

第六,有品牌選擇等等方面的一些好處。

這時,在使用者運營上面我們怎麼選使用者呢?這裡面有很多的角色:

第一,意見領袖。他既善於組織、善於溝通一些人來參與這個社群的線上活動或者是說線下的活動,也有一些專業知識。

第二,有忠實的使用者。這些人已經非常熱愛網站所銷售的這些產品或者是內容,他們更願意積極的參與活動。

第三,社會地位高的。這些人能形成吸引力。

第四,可以從泛網站裡面找到喜歡日韓文化的,比如說在微博上找到這些人,他們喜歡日韓飲食篇,喜歡境外旅遊,把他們吸引到你的網站上來。

第五,喜歡談美容化妝的,喜歡吃海外零食的這些人也可以到不同的社交網路上找到。

第六,喜歡拍攝影片的、經常海淘的。影片直播也是一個很好的手段,比如講怎麼化妝,來做這樣的影片,這個內容稍加包裝,植入一些廣告等等,有效的能夠促進社群內容的產生。

我們會把社群分成幾個等級:

運營社群的倆大必備核心理論,破窗理論和躍遷理論你瞭解嗎?

第一,社群負責人。

他主要是在招募各個城市的核心組織者,來制訂組織流程和獎勵辦法,對組織者進行一些淘汰和進入辦法,這個社群負責人可以是員工,因為只有他才能真正的把資源拿到,而且對業務的考量了解更深刻。

第二,核心組織者。

核心組織者基本上是使用者,這些使用者或者是客戶對產品和公司很熱愛,最好是能夠有獎勵,比如說你做到什麼樣可以給小禮品,或者是大家一起聚會等等都可以。

第三,普通組織者。

雖然他們目前能力稍有欠缺,但是他們也很積極,他們吸引來以後可以幫助核心組織者做一些具體的工作。

第四,志願者。

志願者偶爾幫忙做一些零碎的工作就好,在某一個具體的活動臨時招募一下,還是有很多人願意成為志願者的。

第五,使用者。

這些使用者就是我們的上帝,需要種種的方式驅動大家能夠積極參與社群的一些相關的活動也好、內容貢獻也好等等。

講增長駭客,我們還是要理解,對每件事兒我們用資料來衡量,作為社群來講我們用哪些數字來衡量?

使用者數:

當前使用者數、增長數。

參與度:

我們發券領券的數量,填一些調查問卷的數量,或者是某一個活動的報名數量,這都是衡量參與度的。

線上活動:

一個月舉辦多少線上活動,質量怎麼樣、參與人數怎麼樣。

線下活動:

舉辦多少線下活動,質量、數量、參與人數怎麼樣。

內容貢獻:

生成這些內容的數量可以分成 ABC 級別。

組織成本:

人均成本或者是單次活動正成本,這樣都是組織成本衡量辦法。

轉化率:

怎麼讓這些使用者轉化為訂單或者是註冊的數量。這裡面可以發一些券,透過這些券可以計算出來訂單或者是註冊的轉化量。

組織者的水平:

對組織者的能力進行衡量,如果一個組織者永遠組織的活動數量也少、質量也差,可能要考慮對組織者進行培訓甚至是替換。

這都是對社群運營的考量辦法,透過這些考量的方法,我們可以不斷修正社群運營中的問題,讓社群更高質,更高效。

出處:GrowingIO增長團隊

歡迎關注“使用者增長Growing”公眾號:dpx915,瞭解更多

對使用者行為分析有興趣的朋友也不妨體驗下GrowingIO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