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業生死一線的13個真相

高科技時代不“拼爹”,每個人都有機會

20年前,房地產是風口。但問題是,你知道20年前房地產是風口,你站得進去嗎?大多數人站不進去。因為那個領域拼“爹”的實力,要麼你是大國企,要麼是有巨牛的“爹”,所以風口來了,你未必站進去。

但高科技時代不一樣,每個人都是平等的,你會看到很多高科技企業的創始人是平民階層出身,不管你出身貴賤,你都有機會。但高科技本身就是一個壁壘,如果你不熟悉高科技,還是站不上去。

現在,人人都在討論,咖啡館裡一坐,交頭接耳聊的都是VR、人工智慧、智慧製造。問題是,這些專案哪有那麼容易,人人都能夠做,這還是風口嗎?風口的特質是什麼?當它成為風口的時候,你再進入,基本上都是犧牲者,都是替人抬轎子,把人家捧得更高,自己沒有什麼機會。

製造業生死一線的13個真相

開源型創新,你只需站在前人的肩膀上

這個時代的風口特別多,每一個風口都會產生巨型公司,比如虛擬現實、人工智慧,物聯網、大資料等,但我們一般會這類業務歸為一類,叫開源型的創新。什麼意思?聽起來很時髦,但是這一類時髦都是基於演算法的,或者說是基於一些開放的技術標準,意味著人人都能做。

你看,這一輪的人工智慧的專家們,什麼歲數的都有。因為絕大多數人都已經事先準備好了,這個領域在發展中已經得到了不少積累跟沉澱,現在只需要最後的突破,你只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去突破就可以了。

比如,人工智慧的基礎是什麼?是認知系統、神經科學。所以這輪人工智慧典型的特點是什麼?最牛的這批專家是跨學科的,是跨神經科學和計算機背景的這批人。系統開源之後,大家都能很快地趕上。

人和人之間的差異,並不取決於你是不是博士,你是不是博導,取決於你跟別人的競爭差異。

再比如谷歌,除了無人駕駛,阿爾法狗外,還在人工智慧領域裡面做硬體,類似通用計算平臺一樣,它希望把人工智慧直接組成硬體,做成通用的人工智慧平臺,你可以用這個平臺直接程式設計序,然後實現各種今天大家覺得匪夷所思的人工智慧的做法。

這個平臺硬體推出以後,他們立刻開了一門課,專門講這個平臺的。大家知道第一期報了多少人嗎?7800人。正是這樣,我們周圍就有很多高手出來了,為什麼?因為他們就站到了巨人的肩膀上。

培養一個人,用最少的成本培養出正好能幹這件事的人就好,這樣的教育才是最經濟的。在未來,這一定是趨勢。只有這樣才能使任何新的領域突破之後,就可以被別人迅速掌握。只要有人把那個突破一傳遞出來,你站在前人肩膀上就足夠,不需要從頭開始。

30秒就決定投還是不投,那都是故事

現在很多人說電梯測試,風險投資公司說,我只有30秒鐘給你。我是幹風險投資的,我沒有一個專案敢用30秒做決策的,那是瘋掉了吧,那麼多的錢,三十秒就決定投還是不投,那都是故事。

最好的專案,一定不是錢能夠決定的。核心不是投資問題,核心是你能不能看清這個專案背後的機制。真正的決策是長期的,跟著這個專案要走很久。真正的難度在哪?難度是反過來的。

真正的好公司,好的創始人是投資人拿了錢,在他們家門口等著,你什麼時候創業就把錢給你。

比如,一家研發無線充電的公司,在波士頓郊外一個極其普通的二層小房裡,是一家只有幾十人的公司,別看它規模很小,它可能5年之後就將改變世界。無線充電會到處都是,你今天討厭的線都會看不見。這是一個大趨勢。

2003年,因特網推出了無線,帶wifi的晶片,專門是膝上型電腦用的。效果是什麼?僅一年,膝上型電腦的上網本市場佔有率從10%到了85%。

這樣的故事還會不斷上演,比如未來某一天,無線充電的筆記本肯定會替代有線充電的筆記本。如果你的筆記本可以無線充電了,你的手機願意不願意帶無線充電能力?還有汽車。今天我們電動車做的那麼好了,回家依然要插插座,很多人忘掉充電,開不上路。未來是什麼?無線充電。你車開回去,在自家停車位,自然就會充。這樣的東西,你會不喜歡嗎?

製造業生死一線的13個真相

這個時代最重要的能力是:容錯

這個時代有一個素質特別重要,就是能容錯。

有一個認知失調的理論說,我們的大腦如果吸收了兩種對立的意見,大腦必須要把它們和諧統一掉,最後形成一種觀點,另一種拋棄掉,兩種觀點同時存在大腦裡,認知會失調,嚴重會得精神病。

但今天,我們需要有這種認知失調的能力,就是需要同時容納不同的觀點在腦子裡。《黑天鵝》就在講,一旦你認為某件事一定正確,看不見它可能的偏差,你的問題就來了。

在今天這個時代,你需要大量的容錯,觀點要隨著時代的進步遷移、變化,然後慢慢的沉澱出自己的系統,最終了解這個事情真實的、本質的東西。

21世紀,你必須要站在全球想問題

大家要清醒的認識到,在今天,你必須站在全球想問題,不要在中國角度想問題。過去說,尤其企業家說,走出去,引進來,出去買了東西是為了拆完了,放回來,能是最好的嗎?最好的會賣給你嗎?或者做替代進口,產品比進口的便宜,質量可能差一點,或者儘量做到差不多,比他便宜,但在科技快速增長,替代進口是非常危險的事。

第一,你可能簽了智慧財產權,第二,你好不容易替代完了,新的技術又來了,白替代了。

所以你必須知道全世界走到哪,這對我們來說是很大的挑戰。

那麼,全世界的科技發展規律是什麼?大量的科研成果突破基本都彙集在美國。東歐盛產天才數學家、物理學家,俄羅斯盛產數學家,伊朗盛產醫生……全世界好多地方都出精英。這些精英無一例外都和美國合作。

製造業生死一線的13個真相

你可以成為類似喬布斯那樣的人

生產力提升是怎麼帶來的?不是基礎科技本身,而是基礎科技帶來的實際產品,實際的應用才能夠推動社會進步。

應用的轉化靠的不是科學家,而是掌握先進科技的企業家。

比如,iphone裡面有什麼科研是蘋果做的嗎?沒什麼,絕大多數科研是買來的,甚至從iPod就開始了。當時,喬布斯只是有一個偉大的設想,他認為聽音樂不應該是有一個MP3放10首歌,而是應該1000首歌放在一個小裝備裡面,直接揣在兜裡帶走。

但這個偉大設想得不到支援,為什麼?他沒有這樣的技術。所以他就到全世界去找,最後在東芝公司裡面找到。東芝公司正好開發1。8寸的高密度硬碟,沒地方去賣,他發現這就是我要的。

喬布斯看到這個科技就是我要的,然後整合到我的iPod裡去,賣到全世界。他也很聰明,簽了獨家銷售協議,就是東芝不能到處賣,只能賣給我。幾年後,iPod成功,他有足夠多的錢,直接就把這專利收購了。

誰是真正推動社會進步的人?掌握好先進科技的企業家,才是最先進的生產力。

所以,這時候,中國人的機會就來了。你可能做不成發明專利的人,但你可能做成懂得欣賞他、收購他專利,類似於喬布斯那樣的人,所以實際上,科學家是不可學的,喬布斯是可學的。

好企業的標配是“雙長制”,不是90後

在美國,真正牛的企業家往往歲數比較大,但中國現在多在吹捧“90後創業”。創業是需要積累的,企業管理是需要積累的。你去了世界最好的商學院,能不能一畢業就成為一個著名企業家?不可能。

但反過來,科學是可以在實驗室基礎上,在前人基礎上提升的。世界上最好的企業,它裡面一定有一個特別牛的首席科學家,而且可以很年輕。先前提到的做無線充電的,就是一個三十歲的年輕人。但一個企業家要想有成就,必須歲數大。

在美國,這幾乎成了標配,好的企業一定是“雙長制”,特別先進的科技,背後一定站著特別牛的科學家,特別牛的CEO。但中國剛好相反,白髮蒼蒼的是科學家,CEO是90後。

美國最牛的是有上萬家小公司在“堵溝”

什麼是先進科技?你要知道,它不是基礎科研,它要做轉化,叫產業研發。

1981年,美國每年的產業研發投入是500億美金,2013年突破了3000億美金,推動把高效的先進成果轉化成老百姓能夠實實在在用的產品,這是推進生產力發展的最核心的東西。

另外一個細節是,過去30多年裡,美國大公司的產業研發投入一直在遞減,小於500人的小公司,它佔整體產業研發的比例,從一開始不足5%,到現在已超過20%。這些小公司,基本可以鎖定它就是科研成果轉化型的企業,公司的設立就是為了做研發,沒有產品,沒有銷售。

這種小公司很可怕,它的生存力極強,它要活著,它每年就得要不斷的要有人給他錢,要不然就死掉了。我們的經驗規律是什麼?這樣的小公司做研發,基本上要5-8年的時間和上千美元的投入才能孵化出產品來。

這就是美國最牛的地方。中國高校和企業為什麼對接不上?因為中國企業不會做研發,只會量產;中國的高校不會做研發,只會做基礎研究,但基礎研究和研發結束完成之間差著5到8年的時間和上千美元的投入,差著大量的專業技能,中國幾乎沒有這方面的人才,也沒有這方面的錢。所以高校和企業怎麼對接?對接不上。

美國牛就牛在這個溝有無數人去堵,並且形成了一個產業,全世界其他地方都沒有。

以色列的科技為什麼都跑到美國去?

以色列基本等於美國的實驗室,以色列研發的水平很初期,他沒有量產的機會,沒有大規模適用的機會,而且研發也比較淺,他希望研發初期的時候是搬到美國去,或者被美國收購掉,或者現在希望被中國接盤。

很多人問,投先進科技為什麼只待在美國,為什麼不去以色列?以色列好的科技會去到美國,我在那等著就可以了,這中間有“代溝”。因為研發週期要五到八年的週期,以色列做了兩年後面還有三年,而美國的優勢是:美國有上萬家這樣的公司,拿先進科技,每年從投資人那融資,唯一的使命就是至少5年之後把這產品做上市,然後再大把賺錢。

這樣的公司一上市以後會有什麼效果?就是爆炸性成長。而且,絕大多數是能改變世界的企業,因為它從來不報道,它都是潛在水下,它沒有產品,沒有宣傳。

製造業生死一線的13個真相

誰才是中國人的新朋友?也許世界500強已過時

我們以前中國人擅長和世界500強合作,但我要告訴你的是,最先進的科技正越來越多的掌握在小公司手裡。這批小公司應該成為我們中國人的新朋友。

為什麼?這不還是延續老路,繼續給人家做代工嗎?

如果是500強企業,你一定是代工廠,因為哪個500強也不會傻到給你股份的。但如果是這些公司,你能幫他實現量產,利潤增大,他的公司估值會迅速上升,他願不願意讓你有股份?當然願意。

投資高科技,最恐怖的事情是什麼?

當我們對整個科技前沿比較無知的時候,你聽每個專案都覺得動聽,都覺得了不起,都覺得改變世界。但你不知道的是,這樣能改變世界的公司有1000個,最後999個都會死,1個會贏,你能運氣那麼好,正好壓中那一個嗎?不可能的事。

科技特點是,即便他在本領域最先進,也不一定是最後的贏家。

柯達所以死掉,不是有另一家做出來更好的膠捲,而是電子相機直接衝擊了這個行業。所以,投資高科技最大的壓力是,即使識別出它在這個領域是最先進的,也不知道,會不會某一天有另一個領域的先進科技直接把它覆蓋掉,甚至都沒有機會上市,這是非常恐怖的事情。

當然,也不用太害怕,因為一旦有了全面的瞭解,出意外的機率是很低的。

在美國的投資是這樣進行的,先做好整個前沿分析,然後找最好的那個,去敲他的門。這是中國人特別需要掌握的技能。千萬不要像以前,兩個老鄉一介紹,到海外看著一個公司很好,就要跟人合作。因為海外好得不得了的公司太多了,如果不是山峰,它一定會被滅掉。

科技是殘酷無情的,贏家通吃,如果不是選擇山峰的合作,你就會被幹掉。

如果中國製造與美國創新無縫對接,我們就不愁了

OEM(代工生產),中國人最好,全世界都知道。所以,我們要更好地引用機器人,更好地做到免程式設計,不管拿來什麼新東西都能加工,那我們就贏定了。

現在,產品眾籌網站已經在美國成為潮流。很多有想法的年輕人,在裡面整合科技,類似於喬布斯,把你的科技拿過來,整合到我的科技裡,它也是科技。

這樣的科技創新有很多,它直接先做一個設想,拍一個小影片,放到網上,大家一看這東西太好了,它確實能做到,但還沒做出來呢,沒問題,投資人先付錢,預付,這預付能到幾百萬,就足以支援創業了。

這幫人拿到預付款之後,第一件事就是飛中國,找代工廠合作。但現在,失敗率挺高。一方面,美國人對生產能力不懂,他以為能做出來,但做不出來,不現實。另一方面,我們和人家銜接得也不好,我們只會做常規的東西,稍微複雜一點的不會做。但如果這兩者結合起來,就是真正的未來,什麼時候中國製造真正和美國的創新做到無縫對接了,我們就不愁了。

掌握先進科技的製造業,應該成為中國第一生產力

現在全球發生了一個本質性的變革:從跨國企業為代表的資本主義變成了小企業協作為代表的資本主義。這會帶來大量科技的井噴,資訊企業的崛起。

所以,未來不止於招商引資,尤其是對於製造業而言,未來更應該是招商引技,技術才是我們最稀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