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將衰落?誰在崛起?—汽車品牌爭霸啟示錄

作者|李嘉樂

編輯|島島

期數:2522

隨著汽車各項技術的進步迭代,以及網際網路賦能之下的各種銷售和渠道的嘗試,關於燃油車和電動車,直營店與授權4S店之間,誰強誰弱,誰是誰的終結者的討論,一直都沒有定論。

今天,我們從製造業發展規律的角度,透過對標其他行業,看看未來還會有哪些默默無聞的品牌將迅速崛起?哪些如日中天的品牌將日落西山?

家電行業中曾經發展速度最快、競爭最為激烈的當屬電視機行業。目前關於直營、分銷,技術革新、代工貼牌,價格管控和區域代理,硬體同質化、網聯化、內容訂閱等玩法,在電視行業群雄混戰的歷史場面中,都能看到影子。大家大多經歷過電視機行業從無到有,從緊俏到氾濫的各個時期。

電視行業,是中國本土製造類消費品行業中,最先完成從學習到模仿,再到超越和創新,最後打回他們本土市場全過程的完整週期。對標汽車行業,我們汽車經銷商的啟示有哪些呢?

啟示一:國產替代

1、背靠外國 品牌=賺錢

在早期的電視行業,市面上80%的產品都是進口品牌,如夏普、 松下、索尼、東芝,主要是日資品牌大行其道。一是價格貴,二是飢餓營銷。在這個時期的經銷商,誰能拿到品牌代理權,誰就能躺賺。城市家庭月收入1000元上下時,彩電賣到1300-1500元,利潤率30%,而且長期供不應求。

同樣,我們去看汽車行業,也是一樣。早期桑塔納賣到20萬元,那時候家庭人均收入才幾十元。只要上游零配件和核心技術都是外資品牌做主,那麼汽車銷售的利潤空間,就不會太差。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決定經銷商盈利的,就是能不能拿到經銷權,能不能拿到車。

2、技術突破,國產大混戰

在電視行業裡,關鍵技術實現突破後,先後冒出了上百家國產公司,在同質化的技術和配置之下,進入全面的價格戰,直到最後TCL、創維、長虹、小米等剩者為王。

汽車行業目前也處在這個時期,隨著入場玩家的增加,主機廠產能過剩。不合理的壓庫,壓縮了經銷商的利潤以及生存空間。經銷商集團在主機廠品牌的混戰裡,有做大做強的,但更多是不溫不火的。車市火爆時,跨行業投資的單品牌和孤店,大機率是大混戰之後倒閉跑路。

在某些細分割槽域,經營高階品牌的經銷商,在小而美市場裡活得還不錯。在主流的價位區間,二線合資品牌首先被擠出市場,例如韓系和法系車。未來德系、日系和美系會如何發展?目前看到斯柯達、福特、三菱、鈴木等品牌陸續銷量銳減。

隨著國產品牌在技術和口碑後來居上,人們對於民族品牌和民族工業的信心加強,合資品牌經銷商需要面對一些無解的問題:

首先,外資技術越來越不給力,以德係為例,德國本土大規模裁撤燃油系統的研發,來自外援傳統的技術優勢一去不復返。在國六排放實施的時候,有些品牌的車直接停產。

同時,在城市化的新階段,人口結構變遷導致合資品牌的潛客群體縮水。合資品牌的車型大多是按照三口之家研發,按照目前的生育率和結婚率,我們社會新增的三口之家,可能不足以支撐他們的銷量。

作為經銷商,是選擇繼續與經營多年的合資品牌同生共死?還是嘗試經銷中國品牌、亦或轉型高階豪車,還是二手車呢?我們拭目以待!

誰將衰落?誰在崛起?—汽車品牌爭霸啟示錄

啟示二:價格戰

當年所有電視行業巨頭,長虹、康佳、TCL等,都有軍工行業的背景,核心部件都是早期軍工技術。這類企業在各個省,既能解決就業,又是當地的納稅大戶,同時也有著強烈的市場擴張慾望。強者恆強的邏輯推動電視市場一輪又一輪的價格戰,以及配置升級戰。例如,2010年40寸液晶電視的價格是4000元,到了2020年已經幹到600-800元(某多多)。

在國產車把合資車大規模擠出市場的同時,彼此之間為了搶佔市場,價格戰也愈演愈烈。

最早時候,合資品牌之間競爭很溫和,定價又高又穩,配置功能迭代慢,我們買的新車總比國外老一代,甚至國外車型換了兩代之後,我們才換一代車。對於經銷商來說,廠家的市場營銷套路不夠兇狠,也不夠靈活,複製黏貼、修修補補總能活下來。

但是,當國產品牌崛起後,就慢慢進入車市清場的環節。每款車的定價,都要考慮針對目標客戶人群的消費心理,但是同樣價格之下,配置多的總會更受歡迎。那麼,在各個價格區間內,配價比和價效比,就成為國產品牌變相價格戰的勝負手。首當其衝的,就是技術新四化。

最瞭解國人的,永遠是我們自己人。在動手搶佔市場時,招招打七寸。電視行業是搞解析度,搞螢幕尺寸,汽車行業搞的是舒適科技配置,打的大屏導航成標配,打的天窗各個都是全景,其他智慧科技配置,也是一言不合就標配,打的合資品牌暈頭轉向、血流成河。

以語音互動為例,中國品牌在騰訊、百度、科大訊飛等公司的技術加持下,各種方言均能識別,大部分合資車的車機系統,連普通話都聽不太懂。

當然,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卻看不到地上的螻蟻。主機廠把車內配置堆砌得讓客戶看得直拍大腿,也順道打得裝具展示區寸草不生,裝具精品經理們為了開拓新產品,薅光了頭髮也找不到幾個能加裝的。

目前

隱形車衣,車身改漆在電動車店裡成為重要的盈利點,未來燃油車經銷商可以借鑑。

啟示三:渠道戰

在電視行業大浪淘沙的過程中,出現了產供銷聯合體,例如長虹彩電在河南的超級經銷商-鄭百文百貨,用十幾億的資金規模拿貨,比其他所有品牌的中小型經銷商,都低兩百塊左右。然後,開始往市場上低價銷售,拿到市場份額第一,順道把經銷商的利潤空間,也壓到底。

汽車行業中,不乏有主機廠的銷量是依靠幾個大型經銷商集團的。與超大型的經銷商集團進行合作,大樹之下,寸草不生。對於代理此類品牌的中小經銷上來說,是很難與皇親國戚競爭的。當然,如果經銷商集團的經營出現問題,會連帶影響品牌的銷售節奏,這類品牌廠家被渠道綁死的經典案例,我們就不舉例了。

在某些品牌培養巨無霸時,TCL選擇在各地與地頭蛇合作,培養了一大批的中小經銷商,作為分銷渠道,避免產生超級巨頭。

很多汽車主機廠也是採用這種方法,儘管管理成本高,卻可以更靈活,銷售和營銷政策更能執行到位。不被某一個單一渠道徹底綁死,就保持了自身的主動權。

目前,關於直營店、特許經營權+分銷和特供網約車等渠道的爭議較多,具體哪種效率更高,更適合主機廠的發展呢?目前來看,電視行業還是渠道分銷模式和電商模式雙管齊下,只是售後維修少了很多。

如果以後全面電動化和智慧化,那麼汽車經銷商的售後業務,也會大大減少。

啟示四:路線選擇

降價和渠道,汽車行業還在經歷兩件大事。

一、佈局海外市場

原來的電視市場,從被外資品牌全面佔領,到後來的走向海外,吊打全球,被他們以各種理由刁難徵稅,直到站穩腳跟。未來,我們汽車行業,也會從發展自己、擠壓合資、走向海外,交學費、引領潮流。

在這個過程中,有的車企海外併購被騙,這是不可避免的。同時,我們也有吉利為代表的品牌,在出海和併購中越來越強大。

作為汽車經銷商,能不能跟著出海呢?我們體系化的經銷商運營管理能力,能不能輸出給周邊地區,利用發展的時間差,在當地市場吊打當地經銷商呢?

二、技術路線選擇。

電視行業的每次技術更新,會影響一批品牌的生死。長虹賭錯了方向,屯了70%映象管和相關技術,後來陷入被動。

在汽車行業裡,但凡和新能源技術有點關係的,都受到了市場更多的認可。這就是技術路線的選擇,是品牌大局觀的收益。

有人會說造車新勢力死了上百家的PPT公司,換個角度想,他們如果是直接造燃油車,那個PPT和車型都是沒人看的。例如,理想汽車的配置和價格,如果拋開增程技術和新勢力的元素,想在30萬價位區間搶下蛋糕,看看國產品牌和合資品牌旗艦車型的銷量就知道了。

誰將衰落?誰在崛起?—汽車品牌爭霸啟示錄

作為經銷商來說,需要注意“盈虧同源”的問題,有些品牌的新技術,確實對於整車銷售很有利,但是對於售後和全價值鏈,需要做相關轉型才能持續盈利。

例如,近期來看,自動駕駛輔助技術迭代,會減少鈑噴整形的業務量。長期來看,鋁製壓鑄車身技術,會加速車型升級換代速度,零配件壓庫的計算方法也要及時調整。

總的說來,行業發展自有其規律,如果總是把“我們行業有我們的特殊性”掛在嘴邊,那就是在偷懶。汽車經銷商要追隨行業發展的大趨勢,做好自己的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