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萬億市值前夕

比亞迪,萬億市值前夕

作者丨梅旭康

編輯丨郝秋慧

“蔚來、小鵬、理想,誰更能代表中國的新能源汽車?”

“我認為是比亞迪。”一位從業多年的資深人士如是回答億歐汽車。

2020年7月,比亞迪以2329。6億元的總市值一舉超越上汽集團,成為中國車企市值一哥。

雖一度被蔚來超車,

但截至2021年11月11日比亞迪市值9082.5億元,逼近萬億大關,穩坐中國車企市值第一。

2007年,在比亞迪F6上市時,比亞迪創始人、執行董事王傳福曾放出狂言:2015年,比亞迪要成為中國第一的汽車生產企業,2025年爭做全球第一。

這對當時靠“模仿”起家的比亞迪而言,無異於天方夜譚。

當年的猖狂口號,如今竟已實現一半。至少在市值方面,比亞迪已位居中國車企榜首,只是比預想的晚了6年時間。

01、 從山寨大王,到“百萬”大亨

2021年5月,比亞迪第一百萬輛新能源汽車宣告下線,成為新能源汽車“百萬俱樂部”中第一家中國企業,一時風光無兩。

從其銷量表現來看,正是應了王傳福那句話:“我們的電動車是原創的,我們的汽油車是跟隨的。”

比亞迪的新能源汽車銷量,已對其燃油車形成了碾壓之勢。

比亞迪,萬億市值前夕

但若沒有當初燃油車的支撐,或許便沒有了現在的比亞迪。

2003年,比亞迪以2。7億元的價格收購了秦川汽車,開始進軍汽車製造行業,企圖摘取現代工業製造領域極為沉重的那顆果實。

成立之初的2年裡,比亞迪只推出福萊爾一款燃油車型,主攻5萬元以下的低端市場,但由於缺少經驗,對市場需求把握不足,銷量並不理想。

現實似乎在向悲觀態勢發展。

轉機發生在2005年。比亞迪為了儘快提升造車能力,便把銷量靠前的車型拆成了零部件,逐一模仿研究,最後除了發動機、變速箱等核心部件,其餘零部件都能自研自產。

比亞迪用一招“逆向研發”,推出了自身第一款暢銷車型——F3。人們頗為熱衷這款F3,畢竟花7萬多塊錢就可以買到一輛近15萬元的“豐田花冠”。

在此後幾年,F3多次獲得中國汽車銷量榜首。比亞迪相繼推出了F0/F3R/G3/L3等車型。

由於從模仿起家,比亞迪長期被戲稱為“山寨大王”。於是,王傳福推出了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研究成果。

2006年,比亞迪第一款搭載磷酸鐵電池的F3e電動車研發成功,但由於當時政策的不完善以及技術的不成熟,未能上市。2008年,比亞迪第一款混動車型F3DM在深圳上市,卻銷量慘淡。

比亞迪當時在新能源方面的研發投入,雖是具有前瞻性的舉動,但在當時無異於浪費財力。對於新能源的研發,王傳福最終還是選擇了堅持。

自2012年開始,隨著國家的新能源政策逐漸明朗,比亞迪前期的技術儲備開始發力。

2013年12月,比亞迪推出了第一款以中國歷史朝代而命名的插電混動轎車——“秦”,開啟了比亞迪的王朝之路。唐、元、宋、商等多款車型相繼加入“王朝”系列。

2020年,搭載刀片電池的比亞迪漢上市,資料顯示,比亞迪漢2021年10月份銷量11087輛,這已經是比亞迪漢車型第6次月銷量過萬。

比亞迪,萬億市值前夕

02、 草蛇灰線,伏脈千里

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持續走高,動力電池及儲能電池裝機總量亦節節攀升,二者成相輔相成之勢。

比亞迪現已是全國第二大汽車電池供應商,僅在寧德時代之後。

王傳福曾在公開場合得意地表示:“坦率來說,既能做電池,又能做電機,又能做電控,目前全球也就比亞迪。”

在結緣汽車之前,王傳福一直專注的電池領域,這也是其底氣所在。

比亞迪,萬億市值前夕

1987年,他被保送至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攻讀碩士。畢業後,他留在研究院主攻電池開發。

轉折出現在1993年,研究院決定在深圳成立比格電池公司,由王傳福擔任比格電池總經理。

彼時,鎳鉻電池業務幾乎被日韓企業包攬,一部大哥大售價高達三四萬。王傳福見此情況,便決定放棄“鐵飯碗”,下海經商,創辦比亞迪。

成立不到一年,比亞迪憑藉成本優勢成為了臺灣大霸電池供應商。1997年,比亞迪開始量產鋰電池,併成立中央研究院,研發助力車電池和電動汽車電池。

2000年,比亞迪打敗臺灣對手,獲得摩托羅拉鋰電池訂單;2002年,比亞迪獲得諾基亞公司訂單,並於同年在港股上市;2003年,比亞迪鎳鉻電池產量達到40億支,成為全球第二大充電電池供應商。

此時,比亞迪成立才不到5年。同年,比亞迪下場造車,並開始研製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

但在三元鋰電池和磷酸鐵鋰電池兩條路線中,比亞迪選擇了後者。這也成為日後比亞迪電池業務一舉被寧德時代超過的原因之一。

三元鋰電池具備高能量密度帶來的長續航等優點,但安全效能不足,且因對稀缺材料的要求,導致成本更加昂貴。

相比之下,磷酸鐵鋰電池的能量密度低,續航里程相對較短,但在安全性和成本控制方面都優於三元鋰電池。

由於新能源汽車政策相關的補貼,大多與續航里程掛鉤,三元鋰電池的高續航里程,順其自然成為諸多企業的首選。

比亞迪雖著手研發三元鋰電池,卻始終沒有放棄磷酸鐵鋰電池。

2020年,比亞迪刀片電池問世,成為比亞迪“刀片超車”的一張底牌。

比亞迪,萬億市值前夕

03、 不愛西裝,愛工裝

“晶片是人造的,不是神造的。”在面對質疑者對於中國晶片製造的唱衰時,王傳福曾這樣說道。

2020年持續至今的缺芯,讓一眾車企焦頭爛額,比亞迪卻是另外一番景象,成立於2004年的比亞迪半導體走到了臺前。近日,比亞迪成功研製出了90nm的高階IGBT晶片,一舉入圍全球車載晶片企業前列。

不僅是半導體,比亞迪還掌握新能源汽車電池、電機、電控及充電配套、整車製造等核心技術。

比亞迪,萬億市值前夕

從1995年製造電池開始,到2002年加入手機代工廠行業,2003年下場造車,2010年進軍光伏領域,直至2016年雲軌業務上線,比亞迪核心業務板塊已經構建完成。

從企業人數20人到20萬人,比亞迪花費了26年。其一路橫衝直撞,野蠻生長,這一切離不開其背後的王傳福。

這個喜歡穿工裝的男人,自帶著一種理工氣息,王傳福在扮演著技術型企業家的角色。

與其花錢買“西裝”,不如自己造“工裝”,物美價廉還時尚。但全程自研並不意味著“閉關鎖國”。

比亞迪,萬億市值前夕

高度垂直整合帶給比亞迪的不僅是對自身技術研發的促進作用,更是對於產業鏈上下游的控制,及對危機的處理能力。

比亞迪並非樣樣頂尖。其也存在“閉門造車”的弊端,如對於核心競爭力的不明確,在產業鏈上出現冗餘等。

王傳福看到了危機。於是,他喊出了“只有開放,才能真正創新”的口號。比亞迪開放了DiLink系統 ,對外分享e平臺以及成立弗迪系5家公司等。

厚積薄發,逆風鍛其骨,順風助其行,這條賽道還遠未到達終點。

比亞迪的發展史是中國製造業尋求破局之路的一個縮影,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從落後到超越,中國企業從未停止追尋的步伐。

自主二字,尤為沉重。儘管走了很多彎路,但藉著新能源的東風,中國車企大有可為,並非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