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中國化,是否僅僅是無奈之舉?

電動汽車是什麼?

在傳統車企眼中,它就是一輛電驅的凱美瑞、哈弗H6,也就是我們親眼所見的,北汽、吉利和紅旗等品牌的網約車,這些車型只是動力的變化,甚至400公里的續航就足夠了。

在新造車勢力口中,它是全新物種,電驅只是基礎,更為重要的是整車電氣化和智慧化,是全新的純電平臺,是越級的軸距和車身內部空間,更是面向未來的OTA升級迭代。

本田中國化,是否僅僅是無奈之舉?

僅僅數年的發展,在新造車勢力的帶動下,傳統車企也放棄縫縫補補又三年的“油改電”,陸續推出全新平臺和產品系列,以大眾的MEB平臺和ID。系列為代表力作。

在全球市場收縮戰線、削減車型的本田,在小型車“Honda e”之後,終於在中國推出了e:N純電品牌,並推出了首款全新純電動車型,它就是東風本田的e:NS1,我們也在預售的第一時間進行了預定。

在小程式完成車輛配置,並支付意向金完成預訂後,一個區號為027的廠家電話來確認資訊,隨後是廣州當地的4S店來電,需要我提供訂單資訊進行系統錄入,他們沒有收到訂單的相關資訊,只有聯絡方式。

然而,我們最終取消了這一輛本田純電動SUV的訂單。

本田中國化,是否僅僅是無奈之舉?

透過對日本新一代繽智和e:NS1的資料對比,e:NS1實際上就是一輛與全新繽智同平臺的車型。除了電動汽車的封閉式前臉、一箇中國市場專屬的超大尺寸縱置中控屏和中央扶手的電子按鍵,兩款車型從外觀到內飾幾乎一模一樣。

信不信由你,本田說這是一輛“e:N Architecture F”智慧高效純電架構打造的車型,卻不是純電專屬平臺出品。

這一輛有望是中國專屬車型的e:NS1,就是本田給中國汽車市場給出的本土化解決方案,這也是本田跟上中國市場節奏,最快也是最現實可行的方法。

題外話,在北美市場,基於通用的全新純電動平臺——Ultium奧特能,本田將與通用共同研發本田和謳歌品牌的全新純電動汽車,這些全新車型或許將無緣中國市場。

本田中國化,是否僅僅是無奈之舉?

電動汽車的話題更多是安全、續航里程和智慧中控屏,對於這一輛e:NS1來說,這三項內容位於合格線以上的水平。

然而,一輛值得購買的電動汽車,我們更加希望它是一輛純電平臺的車型,不僅僅因為其電氣化設計更加貼合車型實際,也是因為其越級的內部空間,而這是一輛e:NS1所無法實現的。

在此之外,也有關於電動汽車充電口位置的討論,是放在車身前方還是後方更方便?這一輛e:NS1卻放在了車輛正前方,這是電動汽車滿載歷史感的設計。

這也成為最後一根稻草,下定決心取消訂單。當一大塊充電蓋板緩慢升起,再也沒有其他任何的設計比這種充電口更具“歷史感”了。

本田中國化,是否僅僅是無奈之舉?

本田的“Honda e”和日產的Leaf,充電口都是與這輛·e:NS1一樣,設定在車輛正前方。

從豐田剛剛預售的bZ4X,到日產即將亮相的Ariya,日本車企的全新純電動汽車,統一將電動汽車的充電口設計在車輛前方的左右兩側。

本田在釋出會中都提到這輛e:NS1身上的中國元素,或許更多的僅僅是說,這是一輛中國市場專屬的車型,而並不是為中國市場量身定製的車型。

本田中國化,是否僅僅是無奈之舉?

或許這就是日本汽車的特色設計,卻也同時意味著的這一輛e:NS1僅僅是隻是中控屏背後系統的中國化,除此之外,它就是一輛原汁原味的日本汽車,簡單如方向盤的按鍵佈局也是適配日本右舵的設計。

曾經我們說本田是買發動機送汽車,沒有發動機的本田,是否失去了靈魂,最終讓使用者失去了購買的興趣?

本田在未來的路上稍顯迷茫,你會不會因為e:NS1的充電口位置而放棄這輛本田的“純電XR-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