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力電池回收,已到爆發前夜?

動力電池回收,已到爆發前夜?

極派Daily 原創

作者 | 楊成純

主編 | 欒鶴

“2015年,電動汽車開始上量,電動車電池的生命週期為5-8年。照此判斷,電池回收在2020年開始增長,在2-3年左右,將迎來高峰”,全國乘用車市場資訊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對極派Daily表示。

新能源汽車的已有存量和高複合增量前景是確定的,隨之而來的電池回收爆發也是明確的。

截至2021年底,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已達到784萬輛,從2015年的33。1萬輛增加至2021年的352。1萬輛,年複合增長率達48。3%。 動力電池裝車量從2015年的15。7GWh增加至2021年的154。5GWh,年複合增長率達46。4%。

據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資料顯示,2020年,我國動力電池累計退役量約為20萬噸(25GWh),某頭部PE公司的執行副總經理董福磊認為,

現在電池回收已經迎來行業元年,預計2025年累計退役量將達78萬噸,裝機規模將超過100Gwh,鋰電池回收市場規模將達 784.1 億元

動力電池回收,已到爆發前夜?

01

折扣係數攀升,回收價格甚至倒掛

“讓每一塊退役動力電池走向系統化管理”這個理念已提出多年,但是在電動汽車需求爆發之前,這個理念都停留在口號階段——低利潤空間,是電池回收發展的掣肘。

在電動汽車普及之前,電池回收體量小、金屬價值低,難以形成規模,利潤薄。電動汽車需求的激增,大幅提高了電池回收的盈利空間。

政策上,根據 2019 年《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範條件(2019 年版)》要求,廢舊動力電池回收鎳、鈷、錳的綜合回收率應不低於98%,鋰的回收率不低於85%;

經濟方面,鋰電池所需的正極金屬材料,從2020年開始,進入了高速上升通道。2022 年 3 月底,金屬鈷價格達到 57 萬元/噸,鎳價23 萬元/噸,錳價2 萬元/噸,碳酸鋰更是達到50 萬元/噸。

鋰電池主要分為三元鋰電池和磷酸鐵鋰電池,三元鋰電池中,包含了鎳、鈷、錳、鋰多種金屬元素,隨著這些金屬原材料價格的大幅上漲,對其回收的利益也水漲船高。根據上海有色網資訊,

三元電池回收價格已出現倒掛,折扣係數接近140%

磷酸鐵鋰電池雖然金屬含量和種類不如三元鋰,但隨著碳酸鋰價格的不斷翻倍,原本並不具備拆解價值的磷酸鐵鋰電池折扣係數也在持續攀升,從曾經可以免費回收,到現在也達到了70%的折扣係數。

動力電池回收,已到爆發前夜?

2022年以來,廢舊磷酸鐵鋰電池的價格從2021年初的2000元/噸左右到目前接近2萬元/噸,廢舊三元電池的價格已超過4萬元/噸,並且盈利上限還在不斷突破。

根據光大證券預測,2030 年,三元與磷酸鐵鋰電池回收將成為千億市場。其中,三元電池金屬合計回收空間在均價情況下將達600 億元,磷酸鐵鋰電池的梯次利用和回收市場空間預計480多億元。

02

回收技術,穩中有進

退役鋰電池回收方式主要為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

車用動力電池容量降低為 80%後,仍有20%容量可用於電量需求較小的領域,將這類電池重組後,可梯次應用於其他對電池動力要求較低的場景;再利用迴圈壽命小,容量低於60%的動力電池,則主要進行拆解回收的再生利用,這是目前市場中佔據主導的回收方式。

三元鋰電池在迴圈使用2500次左右之後,迴圈壽命會加快衰減,適合直接拆解,並且對其進行再生利用的經濟價值也較高。三元鋰電池的金屬回收率和純度基本可達 90%以上,拆解出的鋰、鈷、錳、銅等金屬元素含量均高於原礦。透過再生利用,可以提高礦產資源的迴圈利用,和直接開採礦石相比,也更具成本優勢。

每種金屬提取的技術各有不同,如何最大限度提取出電池中的不同金屬,在具備經濟價值的前提下‘吃幹榨盡’,是最再生利用的技術難點

”,董福磊說道。

磷酸鐵鋰電池回收則主要是梯次利用,將退役鋰電池經檢測、改裝、修復後重新用於等同級或降級類應用,如基站、電網儲能、調峰調頻、低速電動車、智慧路燈等領域。

但由於不同廢舊電池的年份、產品型號不同,電池分揀有難度,梯次電池產品的使用還處於小規模探索階段,尚未形成規模效益。

動力電池回收,已到爆發前夜?

在回收工藝上,我國以溼法為主,火法為輔。溼法回收純度高、能耗低,具有成本優勢,是如今的主流技術,但也有工藝流程長,需處理鹽酸等大量腐蝕性溶液的弊端。國外回收工藝,則以火法為主,火法核心工藝是高溫熱解提取金屬氧化物,火法效率高,但是能耗較大。

從整個回收技術來看,我國還需要加強對系統的完善,及時更新調整出一套針對“新”電池的新BMS(電池管理體系)。

動力鋰電池溯源性較差,退役電池的篩選和評估標準尚未統一,目前自動化程度較低;對退役電池的檢測技術及核心裝置存在不足,導致無法對電池整個生命週期進行有效監測,從而無法對電池剩餘壽命及電池狀態做出系統性評估;在重組體系上,由於分組引數設定不合理、模組離散性等因素,導致重組的規模化受阻。

03

“二道販子”混雜,回收渠道待規範

退役電池回收主體主要有三類:整車企業,電池企業以及第三方回收企業。

整車企業和電池企業,回收電池的貨源和渠道較為完整,回收電池難度小、成本低。但單個企業的回收能力有限、資金壓力大,而且渠道侷限在自己的體系內。

第三方回收企業,主要是電池生產商把回收業務委託給第三方企業經營,或者小作坊式企業自主回收廢舊電池。此類模式利益自驅性強,小作坊是目前市場佔有率最高的電池回收企業型別,佔到整個廢舊電池回收總量的70%左右。

但此類模式的弊端也十分明顯:運輸、儲存、產品再銷售渠道不佳,電池來源無法追溯和保障,回收企業很分散,建立回收網路困難。

大部分小作坊都是“二道販子”,賺取中間商差價,難以保證市場的再製造電池的質量。

崔東樹表示,這些小作坊規模小,在策略和定價更為靈活,因此佔據了規模優勢。至於未來是否還是小企業佔據渠道優勢,崔東樹認為,這種可能性依然存在,但

如果大企業能在回收技術或者回收管理體系上,有所創新和突破,也有反超的可能

董福磊補充道,行業初期的不規範是正常現象,但長期來看,隨著資本的湧入,准入機制的建立,監管政策的趨嚴,不規範的小作坊模式會得到改善。

例如近期,新能源汽車提出的換電模式,不僅有助於降低購車成本,解決部分充電難題,還能幫助回收企業打通回收渠道,讓車企和鋰電企業能更好佈局回收版圖,提前鎖定廢舊電池來源,實現更大批次的電池回收,提高整體回收效益。

動力電池回收,已到爆發前夜?

動力電池全生命週期價值鏈的主要環節包括:廢舊電池報廢回收—原料再製造—材料——再製造—電池組再製造—再使用—梯級利用。要最佳化廢舊電池的渠道管理,就要全產業鏈聯動,提高各個環節的渠道運營。

減少每個環節的電池流散以及不良電池的擴散,增加優質回收電池數量,開闢回收電池的使用場景,為電池回收提供良性的市場環境,促進回收行業整體的良性發展。

04

B2B閉環模式,讓綠色迴歸綠色

企查查資料顯示,我國現存動力電池回收相關企業數為4。06萬家,僅2021年一年,2。44萬電池回收企業新註冊成立,同比增長635。17%。按照該趨勢,這條千億級賽道從藍海到紅海,不會等太久。

企業雖多,但真正具有電池回收資質的企業,僅有47家,工信部分別於2018年9月、2020年12月、2021年12月釋出了47家符合《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範條件》企業名單,被業內稱為“白名單”。

當前,電池回收過於分散,導致電池回收量遠不及報廢量,“城市礦產”這個大級別市場還沒有真正被開啟。註冊企業卻在猛增,“僧多粥少”的市場環境,難免滋生各種劣幣驅除良幣的行業亂象。

很多符合資質的企業,卻難以收到廢舊動力電池,大部分廢舊動力電池都流入了非正規渠道,沒能“善終”,而是以較為粗糙落後的技術被草草回收,浪費了可能更高的回收價值。

動力電池回收,已到爆發前夜?

電池回收,還需要解決逆向物流機制的問題,尤其是在梯次利用方向。這需要電池回收方加強和應用終端的合作,如家用儲能、低速車等使用場景的落地。

對於再生利用電池,其回收價格和原礦產價格也將開啟一場博弈。

鋰電回收會降低原料成本,而原料成本降低則很可能降低鋰電池的回收需求。因此,也需要從中找到動態的平衡點。

解決上述問題,明晰責任主體是關鍵。在發達國家,電池回收主體較為固定。美國以權威的電池回收第三方組織為主導、歐洲從法律上認定電池回收屬於電池生產商和車企的延伸責任、日本則鼓勵車企投資電池回收。

相比之下,國內電池回收主體較為分散,董福磊表示,就我國情況而言,在回收渠道上,應以車企和電池企業為主體;在回收技術上,則主要依託於第三方企業。

當務之急,是讓電池廠商、車企、回收再生企業形成聯動,在B2B的閉環模式中,進一步明確責任主體和責任分擔者,充分發揮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的環保性和經濟性的,並不斷提升其中的價值空間,讓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真正從“綠色迴歸綠色”。

參考文獻:

《「特斯拉們」的報廢電池,促成千億回收生意 》,來源:36氪

《 動力電池回收專題報告:勢在必行,藍海機遇 》,來源:洞見研報

《 2022年鋰電回收行業深度報告 》,來源:行研資本

《 電池回收:行業逐步規範,長期利好 》,來源:洞見研報

《 鋰電池回收:要起風了 》,來源:鑫欏鋰電

*題圖及配圖來源於視覺中國。

*免責宣告: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資訊或所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