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賓士之後,寶馬也開始用訂閱模式割韭菜了?

隨著汽車智慧化水平不斷提高,車企們也在想方設法地透過OTA空中升級,來為車主解鎖更多的功能。最基本的,就是更新一下車機上的APP、車機UI設計以及車機系統版本,讓它變得更流暢更美觀;進階一些的,還能提供諸如空氣彈簧、電磁減振器、發動機工況等車輛硬體功能的全新調校;而像是一些電動車,甚至能夠透過OTA增加電機輸出功率,從而提升0-100km/h加速成績。

繼賓士之後,寶馬也開始用訂閱模式割韭菜了?

但就在前段時間,賓士對於賓士EQS 450+先鋒版,採用了一種全新的OTA玩法——訂閱模式。就和充值QQ會員、愛奇藝會員一樣,車主能夠以4998元/年的價格付費解鎖更強力的後輪轉向功能,轉向角度能從4。5°增加到10°,轉彎直徑也可以縮短到10。9米。與此同時,賓士還“貼心地”提供了3個月的免費試用服務,頗有幾分“先試後買,不好用不要錢”的意味。

繼賓士之後,寶馬也開始用訂閱模式割韭菜了?

但正是這項服務,讓賓士直接被罵上了熱搜:既然車主花錢買到了更高階的硬體,提供相關的功能不是天經地義的嗎?為什麼還要在車輛賣出去之後,透過解鎖原本就應有的功能找車主收錢?更何況還是以年付費,果然賓士不坑窮人!

無獨有偶,寶馬也在近日透過BMW Connected Drive商店在韓國推出了多項訂閱服務,其中包括座椅加熱、方向盤加熱、自適應遠近光、輔助駕駛等功能。從價格來看,以前排座椅加熱為例,其1個月、1年、3年期訂閱價格摺合人民幣後約為120/600/1050元人民幣左右,而永久選裝的價格則是約2680元。

繼賓士之後,寶馬也開始用訂閱模式割韭菜了?

那麼,這種訂閱模式到底是割韭菜還是新玩法?以後的新車,會不會都採用訂閱模式?

1、訂閱模式因何風靡?

其實訂閱模式並不是車企首創,最早的場景我們大家在小時候都經歷過,就是訂報紙。當時的報紙為了固定出版量和印刷量,會提前向消費者收取季度/年度訂閱費,隨後每天都會向消費者提供當日的報紙,消費者也能獲取到每天最新發生的新聞。隨後網際網路不斷髮展,其他公司也效仿報社,開始推出訂閱的服務模式。就比如以前的手機報、每月彩鈴、如今的影片會員、音樂會員、電視付費頻道,甚至像是每日鮮花、每週新衣等等,其實都是基於訂閱模式的衍生服務。

繼賓士之後,寶馬也開始用訂閱模式割韭菜了?

而訂閱模式最大的好處,其實是把主動權從企業手中轉移到了消費者手中。需要則訂,不需要則隨時退訂(至於某些流氓公司強制續費,不在此篇文章討論範圍之內)。因為訂閱模式和買斷模式相比,需要持續性地提供消費者需要的高質量服務才能留住客戶,因此採用訂閱模式的企業往往需要及時獲得消費者的反饋,並隨時進行改進。

就比如全球流媒體影片服務巨頭奈飛,就是把訂閱模式玩到極致的案例。它用大資料分析結合個人消費習慣,能在不同的時間節點向人們推薦他們喜歡的電影,成功地在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場景將合適的影片推薦給了合適的人,如今在全球的付費訂閱會員已經接近2億人。

繼賓士之後,寶馬也開始用訂閱模式割韭菜了?

如今,這股訂閱模式的風也已經吹到了汽車領域。

2、訂閱模式適不適合汽車領域?

在BBA入局之前,特斯拉其實已經是這個領域的老玩家了。早在2012年,特斯拉推出Model S的時候就可以透過升級OTA解鎖新功能。而Model 3標準續航升級版更是在國內推出了付費解鎖後排座椅加熱功能,使用者只要支付2400元就可以透過OTA升級獲得該功能。在此之後,特斯拉還推出了軟體付費解鎖方向盤加熱功能,可謂是“先買車、後訂閱”的典範。

繼賓士之後,寶馬也開始用訂閱模式割韭菜了?

但相比之下,BBA的玩法看上去卻更“流氓”一點:有些功能同時訂閱買斷和訂閱(比如寶馬的座椅加熱、方向盤加熱),有些功能卻僅提供買斷(比如寶馬的Carplay),有些功能卻僅能訂閱(比如賓士EQS的後輪轉向),第一眼看上去就是在想方設法地騙走消費者手中的錢。

對此,也產生了幾種不同的意見。支持者最多的觀點認為,既然硬體已經安裝在車上了,那成本其實已經暗含在車輛價格裡,後續提供軟體解鎖屬於二次收費,是徹頭徹尾地耍流氓,更何況有些品牌還涉及未事先告知消費者,可能存在欺詐銷售問題;也有人認為訂閱模式屬於按需選擇,車企也提供了多種選擇方式,不喜歡可以不選。

繼賓士之後,寶馬也開始用訂閱模式割韭菜了?

但無論如何,車企目前的訂閱模式想要平息眾怒的方案,無非是提供給消費者足夠多的知情權,以及足夠多的選擇權:在買車時提前告知消費者哪些功能預埋了硬體、但目前被軟體限制,需要付費才能解鎖;另一方面,也需要給消費者提供不買斷、按時間訂閱以及隨時可買斷的權利。

繼賓士之後,寶馬也開始用訂閱模式割韭菜了?

但歸根結底,其實還是車企要付出成本、並且需要在消費者身上賺取多少錢、以及怎麼賺錢的哲學問題。畢竟車企和消費者天生對立,一方獲益,往往需要另一方付出才可以。

3、訂閱模式會不會成為趨勢?

雖然很多人不喜歡訂閱模式,但很遺憾的是,這基本可以確定是未來發展的趨勢。

從車企的角度來看,買車之後的消費者回店保養的頻率隨著時間增長而越來越低,更不用說本來就沒什麼保養專案的電動車了。因此在新時代,車企如何盈利、從而活下去,就成了擺在車企面前最大的難題。因此在出廠並未選裝功能的車主那裡,採用訂閱模式來提高利潤率,便成了一件天經地義的事情。而在智慧化時代,透過OTA來解鎖付費功能,對車企的技術水平來說也是相當容易,因此車企必然是舉雙手贊同訂閱模式的。

繼賓士之後,寶馬也開始用訂閱模式割韭菜了?

而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訂閱模式則是一把雙刃劍。好的地方是它提供給你“買低配車、事後升級高配車”的可能性,再也不用擔心自己的配置買的不夠高;但不好的地方則是訂閱模式很有可能會比原廠選裝付出更高的成本,也不適合一臺車開十年設定更久的車主。而且俗話說得好,羊毛出在羊身上,這部分額外的硬體成本一定是含於車輛價格內的,最終消費者買了單、卻必須要再買軟體才能使用,這就好比買了一臺iPhone,但每一個APP都需要付費下載……心情如何可想而知。

因此車企如果真的想大力推廣訂閱模式的話,其實可以換個思路——

繼賓士之後,寶馬也開始用訂閱模式割韭菜了?

提供一臺什麼都沒有的丐中丐車型,僅收一個極低的價格,而後續的所有功能和配置都由消費者來自主選擇。就比如只賣6萬塊的丐版飛度,想體驗原始感受就不要去選什麼2000塊錢的LED頭燈、2000塊錢的ESP、1000塊錢的ABS、2000塊錢的電子助力、1000塊錢的車機大屏、2000塊錢的Carplay甚至是2000塊錢的揚聲器和2000塊錢的空調……而想要滿配飛度的,也可以花2000塊錢選裝舒適進入、5000塊錢選裝座椅通風、5000塊錢選裝品牌音響、3000塊錢選裝魔術座椅,這不妙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