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克薩斯“燒”下神壇,更多麻煩還在路上

雷克薩斯“燒”下神壇,更多麻煩還在路上

撰文 | 褚韻文

圖片來源 | 網路

雷克薩斯自己估計也想不到這次上熱搜是因為一次事故。

雷克薩斯LM發生車禍,一死兩傷,發生碰撞後車門無法開啟,百萬豪車竟犯如此低階錯誤實屬不該。況且自己又是加價神器,無疑讓這次事故所表現出來的問題進一步放大。

雷克薩斯“燒”下神壇,更多麻煩還在路上

從事故的圖片來看,其實撞擊程度並不嚴重,尤其是座艙部分並沒有產生形變,玻璃完好,按說這樣的情況是有著非常良好的座艙開啟條件,但是事實並不如我們所想,就如最終結果所示那樣,一個門都打不開。

於是有人找出了雷克薩斯LM的產品手冊,其中寫到了“如果空氣氣囊展開,所有車門都將解鎖”,這意味著在碰撞發生後,人們能夠從車輛裡逃出,並不會被鎖在裡面,但是事故中車門不光沒有解鎖,反而將人們鎖在了裡面。

難道不是產品手冊寫錯了?這不是車輛的質量問題嗎?彆著急,人家在後面還寫了,“如果車輛遭受強烈撞擊,所有車門解鎖。但是,根據撞擊的力度或事故的型別,該系統可能不工作。”有點意思吧,反正話都讓你說了,這難道不是甩鍋?

這次事故作為單方面事故,切碰撞環境是再平常不過的場景,難道就這麼寸?讓感測器遇到了百年不遇罷工的情況?

要知道這臺LM作為有史以來最貴的原廠MPV,可是被消費者看做是MPV領域的天花板,上市後便受到眾多關注,且加價提車的價格更是讓人咋舌,甚至有人調侃:“加價80萬嗎?對不起,我們沒那麼大優惠。”

這時候人們丟擲一種疑問,這種加價神車,品質質量等方面真的和價格相符嗎?

雷克薩斯“燒”下神壇,更多麻煩還在路上

加價對於消費者來說意味著這是一款非常受歡迎的產品,與此同時,人們也會認為這是一款各方面素質都很出色的產品,因為只有產品力優秀,才會很多人去購買,進而導致供不應求讓經銷商用加價這樣一個手法來“合理”分配產品。

加價因何而加?

其實加價這件事情屬於由來已久,在國內的很多品牌當中屬於傳統拿手專案,且不分品牌價格高低。

國內的汽車市場是近一段時間內發展速度最快的市場,幾十年的時間走過了海外百年時間走過的路程,在最“熱鬧”的幾年當中幾乎是閉著眼買車,什麼車熱度高就買,身邊人開什麼自己就買什麼,不管怎麼樣就是買買買。

如此火爆的市場,對於任何一個車企來說,必然是削尖腦袋參與其中,而這種環境對於消費者與車企之間的平衡則產生了傾斜,在很長一段時間當中,車企的話語權佔據了市場的主導,“我們生產什麼樣的車是我們的事情,你們只管買就好了。”

面對旺盛的需求,出現了供不應求的現象發生,這時候有意思的事情出現了,消費者沒有現車可以提,如果想早點提車怎麼辦?加錢吧,有錢好辦事,排隊名次往前提,給到位的話直接讓你提車。

諷刺嗎?車就擺在那,多給錢就是你的,你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產能不足導致供不應求,若是踏踏實實排隊的,難道只要有加錢的他就拿不到車嗎?

也不知道到底是誰想出了這種不道德的手段,不過俗話說得好,學好不容易,學壞一出溜,越來越多的加價現象發生了,不過加價的原因已經不再是單純的供不應求,原因變成了營銷噱頭、飢餓營銷、製造熱度。

回到前面說的雷克薩斯LM,這臺車真的值這個價格嗎?相信很多人都會在心中這麼問自己,包括購買這臺車的人,這個答案相信也很容易回答,或許品牌的因素在價格構成當中佔到了一半甚至是更多。

雷克薩斯“燒”下神壇,更多麻煩還在路上

不否認雷克薩斯與眾不同的品牌理念能夠俘獲很多消費者的內心,並且在這臺“麵包車”上給體驗感做出了同類產品的表率,甚至做到了極致,但是冷靜下來會發現,這臺車是不是和凱美瑞一樣的動力系統?是不是用兩個獨立座椅所增加的豪華感帶來了價格的飆升?

而且供不應求這件事情,對於這種高價位的豪華車來說或許並不是什麼太難過的事情,如果說月銷兩萬多的車在產能方面確實存在不足,但是對於這種少數人才能擁有的車來說,加的錢更像是尊貴體驗的加成。

反加價還需自身硬

此外,加價這個市場現象,除了市場的供需關係以外,還有很大的一個因素,就是產品。

加價這種現象一般出現在什麼樣的品牌當中?合資品牌、進口品牌,沒錯,這是在早期就在國內市場當中確立了地位的品牌,在國內消費者心中這些品牌意味著更好的產品、更出色的品質。

正是這種想法讓他們有了“肆無忌憚”的資本,舉個代表性的例子,像漢蘭達這樣的車,市場中就是因為對少太少甚至沒有,所以他們不怕因為加價而失去消費者,因為品牌知道你如果想要這樣一款車,只有我能給你。

再有埃爾法、LM這樣的國內的高階MPV,就像前面說的,你把這些配置單獨拿出來看,二十萬車輛的動力系統,空間這些硬指標和同類產品相比甚至不佔優勢,只是給了消費者高階的標籤和印象,而這種標籤只在這種車上有,所以消費層面有了這種需求,這類產品便在市場裡面叱吒風雲。

很多時候不是消費者想加價,確實是有一些客觀因素,我們國內產品非常多,但是又集中在了一些特定的產品領域,如果從全產品的品類豐富程度來說,國內甚至可以用貧瘠一詞來形容,能夠存在於國內市場的車型,必然是能夠給品牌帶來更大利潤的車型。

雷克薩斯“燒”下神壇,更多麻煩還在路上

這種事情能不能解決?加價這一現象能不能消失?答案肯定是能,這就需要市場未來在兩方面進行提升,一方面是有其他的品牌拿出能夠和加價產品相抗衡的新車,從而分流出消費群體,讓加價的車不再是市場中的唯一。

二是對國內汽車文化進一步普及,避免主銷車輛型別過於統一的問題,讓國內的車型更加豐富,讓消費者在購車的時候能夠進行選擇,並且樂意去選擇更適合自己的產品,這不光需要車企努力,也需要國內政策的支援。

總而言之,作為消費者,我們希望花出去的錢能夠換來等同價值的產品、並且是能夠讓我們安心的產品。

對於品牌來說,不要把加價這種短期內的飢餓營銷策略變成長期產品溢價的惡劣手段,向加價妥協是對品牌的認可,不過萬一哪天“高大”的形象崩塌了呢?誰也說不準。

【iDailycar】

雷克薩斯“燒”下神壇,更多麻煩還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