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中考化學推斷題解題策略

中考化學中的推斷題主要分為網格型推斷題、文字型推斷題、流程型推斷題等型別,推斷題中不僅包含較多的知識點,還包含較多的隱藏資訊,不少學生在面對此類問題時不知如何下手,主要原因是找不到解題的關鍵點。本文對常見的幾類化學推斷題進行剖析,探尋解題方法,幫助學生釐清解題思路,提高解題能力。

談中考化學推斷題解題策略

一、網格型推斷題

網格型推斷題是中考化學推斷題中的常見型別之一,利用網格的形式將物質之間的轉化過程形象地表達出來,通常給出的是有關物質間的相互反應關係或轉化關係。解決此類題型,需要掌握“兩個基本”和“三個原則”,即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以及末端反應少、中間反應多、先兩頭後中間的原則。

【例1】某化學小組設計了擊鼓傳花的遊戲,條件是兩物質相互之間能發生化學反應才可以進行傳遞。現有氧氣、硫酸銅、氫氧化鈉、鐵、一氧化碳、鹽酸、氧化銅,請把上述七種物質分別安排在A∽G的位置上(如圖1),使其能從A傳到G。其中A是具有還原性的氣體,C是胃酸中的主要成分。

談中考化學推斷題解題策略

圖1

請回答:

(1)氫氧化鈉應放在___________位置上;

(2)寫出A∽G傳遞過程中的置換反應: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重新開始擊鼓傳花遊戲,其中A、G為單質,則D物質為_______。

解析:分析題圖可知,此題給出的有效資訊有“C是胃酸中的主要成分”,因此C是鹽酸;“A是具有還原性的氣體”屬於隱蔽資訊,但不難推斷A為CO;能與CO反應的物質有O2和Cu O,能與鹽酸反應的物質有Fe、Cu O和Na OH,緊接著利用數學中的“夾逼思想”可知B只能為Cu O;接下來,結合“末端反應少”的原則,推測G為O2,繼而F為Fe,E為Cu SO4,D為Na OH。搞清楚上述幾種物質的位置,剩下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此題第三問有個巧妙的解法,即A處是CO、G處是O2,恰好可以反應來相連,從F處的Fe與G處的O2切斷,重新編號O2為A,Fe為G,則CO為B,Cu O為C,鹽酸為D,Na OH為E,Cu SO4為F。

反思:對於網格型推斷題的分析,一定要做好基礎知識的積累,如物質的特殊顏色、特殊性質、重要名稱(包括俗稱)、主要成分以及重要用途等。知識的積累是基礎,迅速鎖定突破口是關鍵,順藤摸瓜是核心,物質代回檢驗是保障。

談中考化學推斷題解題策略

二、文字型推斷題

文字型推斷題是中考化學推斷題中的又一類常見題型,此類題型是透過文字描述的手段,將物質的反應關係表現出來。解決此類題型,一是要熟練掌握重要物質的基本特性(如顏色、特殊性質與用途、特徵反應等),二是要深入理解物質間的反應過程以及轉化關係。只有抓住這兩個核心問題,方可順利實現求解。

【例2】A、B、C是初中常見的物質,已知:A為鉀鹽,B為鹼,C為氯化物,透過實驗得出:(1)A、B的溶液混合後,有白色沉澱生成,此沉澱不溶於稀硝酸;(2)B、C的溶液混合後,生成紅褐色沉澱;(3)A、C的溶液混合後無變化。

請回答下列問題:

(1)A的化學式為_______,B的化學式為_______,C的化學式為_______。

(2)寫出B、C混合的化學反應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談中考化學推斷題解題策略

解析:此題的突破口是“紅褐色沉澱”和“難溶於稀硝酸的白色沉澱”,初中化學中的“紅褐色沉澱”只有Fe(OH)3,而“難溶於稀硝酸的白色沉澱”只有Ba SO4和Ag Cl,由於此題中不涉及Ag+,則該沉澱只能為Ba SO4。由於B、C反應生成紅褐色沉澱,且C為氯化物,則C一定為Fe Cl3;由於A、B反應生成不溶於稀硝酸的白色沉澱Ba SO4,且B為鹼,則B只能為Ba(OH)2;而A為鉀鹽,則A只能為K2SO4。綜上所述,(1)A為K2SO4,B為Ba(OH)2,C為Fe Cl3;(2)B與C發生的化學反應為3Ba(OH)2+2Fe Cl3=2Fe(OH)3↓+3Ba Cl2。

談中考化學推斷題解題策略

【例3】實驗室有失去標籤的碳酸鉀、氯化鋇、硝酸鈉、硝酸鈣和稀硫酸五瓶溶液,為了確定其成分,某化學興趣小組設計如下實驗:將它們任意編號為A、B、C、D、E並進行兩兩混合。現象為:(1)A、B混合後有沉澱生成;(2)A、E混合後,有沉澱生成;(3)B、C混合後有沉澱生成;(4)B、E混合後有氣泡生成。請回答下列問題:

(1)試推斷並寫出五種溶液中溶質的化學式:A_______,B_______,C_______,D_______,E_______。

(2)寫出A與E反應的化學反應方程式: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題的突破口為“B與E反應產生氣泡”,結合B與C反應產生沉澱、B與A反應產生沉澱,可得E為稀硫酸;進一步可知B為碳酸鉀,A為氯化鋇,C為硝酸鈣,最後剩餘的物質硝酸鈉即為D。A與E的反應則為H2SO4+Ba Cl2=Ba SO4↓+2HCl。本題還有另外一個巧妙的突破口,就是上述給出的資訊中,(1)A與B反應有沉澱生成,(2)A與E反應有沉澱生成,(3)B與C反應有沉澱生成,(4)B與E反應有氣泡生成,唯獨D物質沒有參與反應,故D溶液就是硝酸鈉(原因是硝酸鈉不參與複分解反應中的離子交換),其餘分析與前一種方法一致。但與前一種分析方法中最後才被動確定D不同的是,此方法採用“主動出擊”的方式首先確定了D。弄清楚幾種物質之後,剩下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反思:透過對上述兩道文字型推斷題的分析不難發現,文字型推斷題更多的是對實驗相關內容進行考查。解決此型別題所用到的解題策略與網格型推斷題是一致的:快速鎖定突破口,順藤摸瓜,逐一擊破,代回驗證。

談中考化學推斷題解題策略

三、流程型推斷題

流程型推斷題是中考化學推斷題中的另一類常見題型,此類題型是透過工業流程將物質的轉化關係形象地表現出來。解決此型別題,一是要熟練掌握重要物質的基本特性(如顏色、特徵反應等),二是要搞清物質間的反應過程以及轉化中對原有物質是否存在干擾,抓住這兩個核心問題,便可順利實現求解。

【例4】現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是由硫酸銅、氫氧化鈉、氯化鈉和硝酸鉀中的一種或多種物質組成。為了確定其成分,某化學興趣小組設計並進行了如圖2的實驗。

談中考化學推斷題解題策略

圖2

(1)小王透過觀察顏色,認為該粉末中不含硫酸銅,他的判斷是否正確?

(2)寫出生成藍色沉澱的化學反應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透過以上實驗,不能確定白色粉末中是否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4)加入過量Ba(NO3)2溶液和稀硝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談中考化學推斷題解題策略

解析:此題的突破口是“藍色沉澱”和“白色沉澱”,初中化學中的“藍色沉澱”只有Cu(OH)2,而“難溶於稀硝酸的白色沉澱”只有Ba SO4和Ag Cl。由此可知,原來的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能夠生成的Cu(OH)2物質,即Cu SO4和Na OH;加入過量的硝酸鋇和稀硝酸後有白色沉澱,說明一定生成了Ba SO4,因此濾液A中一定含有SO42-(由上一步反應生成的Na2SO4提供,或由多餘的Cu SO4提供),不少學生忽視了多餘的Cu SO4這一細節而導致第(4)問的回答不準確。最後,在硝酸過量的環境中加入Ag NO3溶液有白色沉澱,證明一定含有Na Cl。但不能判斷是否含有KNO3,因為KNO3始終不參與反應。

談中考化學推斷題解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