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書福:走出一條自己的路

李書福:走出一條自己的路

當下汽車行業正在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對於這場變革,在日前召開的2021中國汽車重慶論壇上,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指出,中國汽車工業可以走出一條自己的發展道路,並呼籲要實現從效率優先向公平優先轉變,讓一線勞動者收穫尊嚴、成就夢想、成就幸福。

走正道方能得天下

在李書福看來,汽車產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很多領域仍然有待於尋求突破,千萬不能過度自信。中國汽車工業面臨的挑戰依然非常嚴峻,必須堅持打基礎、練內功。只有形成核心能力,才能確保企業可持續發展,無論是“彎道超車”還是“換道超車”,都不可能一帆風順。

李書福認為,所有的競爭都離不開一條道,那就是正道。“汽車行業百年發展史告訴我們,只有走正道,才能得天下。天外有天、人上有人、山外有山,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有其客觀的規律。研究規律、認識規律、尊重規律,就是正道。”

尊重智慧財產權

汽車產業作為專利密集型產業之一,專利申請與授權呈現出爆發式發展。資料顯示,目前,全球智慧網聯汽車專利申請超過4。5萬件,其中近十年專利申請3。2萬件,佔比超過70%,2009年以後專利申請量暴漲,年增長率接近20%。專利申請增多折射出汽車企業對智慧財產權的重視程度。

李書福指出,要尊重智慧財產權,提高創新的軟環境競爭力。在李書福看來:“如何把全面依法治國落到實處,中國汽車工業如何實現受人尊重,就要看中國汽車行業是否尊重智慧財產權、是否依法競爭,否則發展起來也被人瞧不起。”

在李書福眼裡,自主智慧財產權水平的提高,直接影響著我國汽車工業科技水平的發展。汽車行業智慧財產權的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能力的提升,將為我國汽車工業在世界範圍內提升競爭力提供強大助力。

能源多樣化

在全球範圍內,當下的主流新能源車聚焦在電動車和插電混動車型領域,但李書福認為,甲醇燃料和甲醇汽車的普及,也是實現能源可持續發展的途徑之一。

因此,李書福呼籲,中國在能源多樣化戰略方面一定要走出一條自己的發展道路。他預測,太陽能制氫與各種回收的二氧化碳合成甲醇,可能是一條可行的綠色能源發展道路。甲醇是最簡單的含氧碳氫化合物,可常溫常壓儲存、運輸,對環境友好,降解速度快,辛烷值高,且可迴圈利用。

據瞭解,由於來源廣泛、經濟體量巨大、全產業鏈可持續發展,甲醇在近年來作為替代燃料在我國汽車、船舶、鍋爐等領域得到一定程度的應用。在汽車領域,我國試點區域已形成了系統的甲醇車用燃料調配能力,具備甲醇燃料加註體系建設條件;我國甲醇汽車製造體系基本建立,目前已經有轎車、重型商用車、微型車、城市客車等不同用途的系列車型產品,甲醇汽車整體技術裝備水平領先於世界。

多年來,吉利一直在致力於甲醇汽車的商業化。據悉,吉利入股的冰島國際碳迴圈公司已執行10多年,捕集二氧化碳合成清潔甲醇已具備一定規模。

儘管如此,當前國內的甲醇燃料和甲醇汽車的規模化應用推廣工作尚未展開,想必這也是李書福呼籲推廣發展甲醇汽車的重要原因了。

從效率優先到公平優先

在邁向國際化程序的道路上,中國車企如何與國際接軌?在李書福看來,中國車企應實現從效率優先向公平優先轉變。“過去幾十年的改革開放提倡的都是效率優先,因此中國積累了大量的物質財富,到處高樓林立,看上去很有錢。而今天的中國更需要公平,如何實現從效率優先向公平優先的轉變,這個問題舉國上下都需要思考。”李書福認為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

李書福坦言,當相對收入太低、被重視的程度不夠時,就很難擁有職業尊嚴。沒有職業尊嚴就不可能形成職業精神,沒有職業精神就造不出高質量的產品。“因為一線勞動者覺得自己的職業不受尊重,所以,要想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是很難的。”

正因如此,李書福認為,為一線勞動者的職業生涯創造更好的職業條件,加大培訓投資的力度,提升職業能力,讓千千萬萬的一線勞動者工作有奔頭、生活有保障,讓他們能夠集中精力沿著自己的專業方向安心穩定的工作,不斷實踐和探索,不斷提高能力水平,在產業鏈上創造出屬於他們自己的職業價值,從而收穫尊嚴、成就夢想、成就幸福。

對此,李書福呼籲,企業要積極構建與員工命運共同體的關係,為員工打造理想家園。“只有員工心情舒暢了,產品才有質量保證,企業才有生機活力。”

開放包容,融入全球

在國內國際雙迴圈戰略指引下,吉利在全球市場開拓力度將繼續加大,融入世界的夢想依然堅定。

對於中國車企,李書福強調,必須要有自我否定的勇氣和自我超越的能力,開放包容,合縱連橫,打造產業鏈新優勢,擴大生態圈。對吉利而言,將在遵守世界各國法律及全球合規的前提下,搶抓新發展機遇,攜手上下游產業鏈,與行業夥伴一起為中國汽車產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大膽實踐和探索。

本刊點評:規律和常識守護者

李書福素以“敢講”聞名業界,近來雖刻意低調,但其“敢講”的真性情卻很難改變。他的言論直白中透著對規律和常識的清醒認識,而在不同的階段又能準確地抓住重點。不能過度自信、尊重智慧財產權、能源多樣化、公平優先、開放包容——每一條對當下汽車產業的發展都有很強的針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