勁爆!小米官宣造車,雷軍親自帶隊:首期投資100億、未來10年100億美元!今晚還有大訊息

小米將要發力年輕人第一輛新能源車?

網傳小米造車,小米集團股價尾盤一度暴漲10%

2月19日下午,有媒體報道稱,從多個資訊源獲悉,小米已確定造車,並視其為戰略級決策,不過具體形式和路徑還未確定,或許仍有變數。一位知情人士稱,小米造車或將由小米集團創始人雷軍親自帶隊。

訊息一出,小米集團股價隨即大漲,漲幅一度超過10%,截至收盤,漲幅收窄至6。25%,報30。6港元/股,總市值為7723億港元。

勁爆!小米官宣造車,雷軍親自帶隊:首期投資100億、未來10年100億美元!今晚還有大訊息

隨後,小米集團對於最新造車傳聞迴應稱,“等公告”,更多資訊暫不予迴應。

雷軍此前曾多次考慮造車

勁爆!小米官宣造車,雷軍親自帶隊:首期投資100億、未來10年100億美元!今晚還有大訊息

(圖片來源:雷軍公眾號)

在拜訪馬斯克和試駕特斯拉後,雷軍認為,Tesla的成功依賴的是準確的定位、先進的產品思維,以及用當下尖端成熟的技術把超前產品構想穩健、可靠、經濟實現的超強系統工程能力。馬斯克造特斯拉“也是軟體、硬體加網際網路,鐵人三項”。而用“鐵人三項”的網際網路模式做手機,一直是小米的商業模式。

2015年,雷軍曾流露出造車想法,但反饋並不樂觀,沒有繼續推進,雷軍轉而透過其創立的順為資本投資了蔚來。2017年,順為資本參與了小鵬汽車A+輪的融資。不過,蔚來汽車和小鵬汽車招股書顯示,順為資本並沒有出現在主要機構股東中,其在兩家公司上市時的持股份額均不到5%。2019年,小米集團參與了小鵬汽車C輪的融資,投資5000萬美金。

據悉,2018年,小米在內部啟動了名為 “micar” 的造車專案調研,由負責制定小米戰略的參謀部牽頭。時任小米參謀長的王川,多次與蔚來、小鵬等中國新造車公司高層交流,瞭解行業情況。

有媒體稱,2019 年第三季度小米決策層在董事會上再提造車,王川拿出汽車行業調研報告向雷軍建言,認為 2019 年底到 2020 年初,是小米入局造車的時機。

不過,小米始終沒有官宣造車,種種相關訊息,也都被闢謠。

小米積極佈局汽車領域

儘管小米尚未正式加入造車大軍,但一直積極佈局汽車領域。

企查查APP顯示,當前小米關聯公司擁有的與車輛相關的專利共有134件,並且,小米多家關聯公司均將汽車零配件作為經營範圍登記。

勁爆!小米官宣造車,雷軍親自帶隊:首期投資100億、未來10年100億美元!今晚還有大訊息

企查查投融資顯示,小米關於交通運輸類的投資事件達到17項,其中,2012年,小米曾投資木倉科技,據資料顯示,北京木倉科技是一家專注於汽車領域的實用應用開發商;2014年,小米投資了車載智慧終端裝置生產商凱立德,和車載智慧產品研發商睿米等。

具體業務上,小米此前已公開的發力點是物聯網大版圖裡的車聯網車載服務系統。2019 年 6 月,小米宣佈與梅賽德斯賓士合作,推動旗下虛擬語音助手小愛同學進入汽車人機互動系統。兩個月後,小米 MIUI 負責人在 “MIUI 負責人線上” 活動中表示,正在考慮研發基於 MIUI 的車載服務系統。2020年6月,小米申請註冊了小米車聯商標和相關圖形商標。

有分析認為,“時間點讓他(雷軍)下定決心”。就目前來看,新造車是值得一搏的風口和時代機遇。在供應鏈方面,特斯拉等先行者已幫助培育了相對成熟的供應商和具有相關管理經驗的人才。市場也對智慧電動汽車情緒高漲。

根據2020年9月正式實施的《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准入管理規定》,小米造車的第一步,可能是選擇一傢俱備生產能力的整車廠合作。

科技巨頭紛紛殺入造車賽道

2020年,新能源汽車是當之無愧的風口。特斯拉股價上漲近7倍,登頂全球市值第一大汽車公司,是傳統車企龍頭豐田的三倍有餘。造車新勢力蔚來、理想、小鵬股價屢創新高。

風口之下,恆大汽車市值已超6000億港元,賈躍亭創立的FF也即將納斯達克上市。

目前,新造車運動正開展地如火如荼。科技巨頭紛紛開始打造自己的“造車夢”。

2020年12月底,外媒報道,蘋果正在美國設立汽車組裝廠,並開始與全球汽車電子供應商展開初步合作洽談,預計2024-2025年,“Apple Car”就會正式亮相。同時,蘋果目前正在與臺積電合作,共同開發自動駕駛晶片。

2021年1月11日,百度宣佈正式組建一家智慧汽車公司,以整車製造商的身份進軍汽車行業,吉利控股將成為戰略合作伙伴。吉利控股表示,此次合作將基於吉利最新研發的全球領先純電動架構SEA浩瀚智慧進化體驗架構展開。

近日,日本索尼公司首次公開了一款純電動汽車在公路上的行駛測試影片,目前尚處於試製階段。“索尼造車”在日本的汽車市場引起了極大範圍的關注。索尼表示,研發這款純電動車的目的並不是為了量產汽車,主要是為了擴大車載感測器的銷售渠道與銷售數量。不過,也不排除今後會進駐汽車產業的可能性。

騰訊、阿里、華為、滴滴、亞馬遜、谷歌等,也都在不同程度上進入造車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