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鴨翼難比登天!韓國曾想造一架“小殲20”, 後來忍痛放棄

4月9日,韓國航空航天工業公司(KAI)在其位於韓國慶尚南道泗川市的總裝廠,舉行了KFX型戰鬥機(已經被正式定名為KFX-21型)的01號原型機下線儀式。已經完成總裝的KFX-21型戰鬥機換上了韓國空軍標準的灰色塗裝,加上了韓國空軍的“飛翼與太極旗”標誌,在炫目的燈光下被推到世人面前,正式亮相。同時,根據稍早前KFX專案“合作伙伴”印度尼西亞空軍的訊息,KFX-21型戰鬥機已經被正式定名為KF-21“獵鷹”戰鬥機,就這樣,KFX,這架首次由“非五常國家”研發的、有“小國四代機”之稱的新型戰術飛機,邁出了研發過程中的重要一步。

小小的鴨翼難比登天!韓國曾想造一架“小殲20”, 後來忍痛放棄

那麼,咱們應當如何評價韓國航空工業的這個KFX-21型戰鬥機、此次亮相出來的KFX-21的01號原型機體現出了怎樣的技術水平、未來KF-21型戰鬥機又將得到怎樣的發展呢?咱們先說第一個問題,在筆者看來,韓國航空工業和韓國空軍推進KFX計劃的程序,一方面可以被視為在搞定了FA-50“金鷹”高階戰鬥教練機的自主研發、搞定了KF-16型戰鬥機的“來料組裝”之後,順理成章地實施的一個“次世代”戰鬥機的研發專案;另一方面,也可以被視為韓國航空工業試圖追趕國際先進水平、尤其是試圖在整機研發與製造水平上趕超日本航空工業(當時正在推進FX和所謂的F-3專案)所作出的努力,從中可以看出韓國航空工業還是頗有自己的一些想法的。

而從具體的設計構型和技術路線選擇上,韓國航空工業充分考慮到了自己的實際情況,最終選擇了一個技術難度較低、比較容易實現的技術構型,這一點從KFX的選型過程上可見一斑:從KFX型的選型方案看,由韓國國防研發局提出了一個代號叫C-100/101的重型戰鬥機方案、由韓國航空工業提出了一個相對比較保守的C-501方案、由二者聯合提出了兩個起飛重量適中的方案。在這多個技術方案中,C-100/101由於構型和F-22型戰鬥機類似、技術難度太高被最早放棄,而C-501則由於和FA-50教練機技術差距不大、體現不出“次世代”的特點,隨後也被韓國空軍否決了。

小小的鴨翼難比登天!韓國曾想造一架“小殲20”, 後來忍痛放棄

而兩個聯合方案中、代號叫做C-203的、和殲-20型戰鬥機構型比較類似的中距耦合鴨翼方案被韓軍認為超出了韓國的空氣動力學設計水平,在工程技術上難以達到,故而只能忍痛放棄。同時,韓國航空工業還為KFX計劃確定了一個三步走的戰略,類似於韓國版本的“小步快跑”,而在這種設計取捨後,就形成了我們目前看到的KFX型戰鬥機的設計構型:正常佈局、雙中推發動機、看起來活像一架縮小版本的F-22型戰鬥機,儘管氣動外形沒有中、俄兩國的四代機那樣激進,但卻是最符合韓國航空工業實際情況、最符合韓國航空工業所能達到的技術能力的設計了。

既然設計構型已然沒什麼好說的了,那麼接下來大家最為關注的,當然就是KFX戰鬥機體現出的、可能達到的技戰術水平了。其實從KFX開鉚建造之初,筆者就一直在關注韓華航空(KAI)的建造進度,也先後寫過多篇文章進行分析,在筆者看來,KFX-21型戰鬥機從總體技術水平上,應該是有了一點兒第四代戰鬥機的“形”,但是有沒有第四代戰鬥機的“神”,以目前韓國航空工業展現出的技術實力而言,實在是不好說。

小小的鴨翼難比登天!韓國曾想造一架“小殲20”, 後來忍痛放棄

說KFX-21型戰鬥機有了第四代戰鬥機的“形”,主要是它從氣動外形、外形低可探測性設計、結構和材料設計而言,確實有了點兒第四代戰鬥機的意思:就拿KFX-21型戰鬥機的氣動外形來看,該機採用了類似於F-22型戰鬥機的正常式氣動佈局,小展弦比梯形主翼與水平尾翼,雙垂尾和F-22型戰鬥機比較類似,向外傾斜27度,所有的主翼與水平尾翼線條都處於基本平行的位置,有利於發揮出戰機的低可探測效能;特別需要提出的是,KFX-21型戰鬥機的進氣道設計並沒有採用目前在殲-20型戰鬥機、FC-31型技術驗證機上都有成熟運用的DSI多波系進氣道,而是採用了類似於F-22型戰鬥機的嘉萊特進氣道設計,這一進氣道為超音速進氣流場進行過最佳化,但總體效率是不如DSI進氣道的。KFX-21型戰鬥機並未使用DSI進氣道、在氣動外形上和F-22型戰鬥機比較類似,可能是為了減少設計和工程實現難度而做的取捨。

而從外形低可探測設計、結構和材料設計而言,KFX-21型戰鬥機其實也有幾點是值得拿出來說說的:一是該機在製造工藝、尤其是複合材料的運用方面,其實已經有了一些第四代戰鬥機的影子,尤其是它使用熱壓罐工藝一體化成型的複合材料主翼翼面,可以有效地降低結構重量和製造難度,這也是殲-20、F-35等第四代戰鬥機已經運用了的先進製造工藝;二是韓國航空工業也確實為KFX-21型戰鬥機研發了多種RAM材料,目前已經出現了用於塗覆機身表面的油漆型、用於遮蓋檢測口蓋的貼片型、用於封閉機身縫隙的膠帶型等,涵蓋了目前主流RAM材料的種類。從這兩個細節來看,KFX-21型戰鬥機其實是有那麼一些低可探測效能系統工程的影子的,也是能夠看得出,韓國航空工業也確實是想認認真真地做出一架先進的第四代戰鬥機來的。

小小的鴨翼難比登天!韓國曾想造一架“小殲20”, 後來忍痛放棄

但是,對KFX-21型戰鬥機的溢美之詞咱們也就到此為止了,畢竟KFX-21型戰鬥機除了有點兒“形”,在第四代戰鬥機的“神”上差的實在還遠:

第一是沒有內建彈艙,根據韓國航空工業的打算,是打算在KFX-21型戰鬥機的彈艙問題上分“三步走”的,目前推出來的01號原型機依然採用的是半埋式機腹掛架,同時紅外製導格鬥彈的掛載方式和F-35型戰鬥機類似,需要使用機翼掛架來掛載,真正能夠使用機腹彈艙的KFX-21型戰鬥機,可能要等到2025年左右才能面世;

第二是總體的結構設計和結構重量上,其實KFX-21型戰鬥機沒有機腹彈艙、甚至在預定設定機腹彈艙的位置被改成了兩條橫向的加固衍架,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咎於該機總體結構設計尚未達到第四代戰鬥機的水準,依然在使用傳統的鉚接與焊接結構,並未使用殲-20、F-22和F-35型戰鬥機都在使用的鈦合金一體化成型甚至增材製造技術,如果在這種結構設計下再加彈艙,可能導致戰機結構重量超重;

小小的鴨翼難比登天!韓國曾想造一架“小殲20”, 後來忍痛放棄

第三是KFX-21型戰鬥機的航電系統也未達到第四代戰鬥機的水平,儘管韓國航空工業和以色列埃爾位元公司進行了深度合作,從以色列方面拿到了一些綜合化航空電子系統、甚至完成了和JHMCS-II型聯合頭盔顯示系統的整合,但從KFX-21的製造細節來看,該機的航空電子裝置架構依然基本停留在第三代戰鬥機的分立式航電系統的範疇,並未出現類似於F-35型戰鬥機的ICP綜合化航電系統的設計。

因此,筆者認為,韓國航空工業此番推出的KFX-21型戰鬥機,在一定程度上似乎只具備了部分第四代戰鬥機的特徵,但在核心的戰術能力上,大概只相當於三代半戰鬥機左右的水平,也許按照韓國航空工業的規劃,KFX-21型戰鬥機在做到第二階段、第三階段技術狀態後,能夠“接近”2010年左右的F-35型戰鬥機,但以目前KFX-21的技術狀態來看,筆者認為它最多能和美國海軍的F/A-18E/F Block3型戰鬥機旗鼓相當。當然了,即使是和F/A-18E/F Block3型戰鬥機旗鼓相當,對於典型的第三代戰鬥機來說,它也是一個強勁的對手了。

既然KFX-21型戰鬥機目前的技術狀態並不完美、只是在名義上具備了一些第四代戰鬥機的特徵,那麼韓國航空工業在“第二階段”、“第三階段”打算怎麼對這架飛機搞“小步快跑”,就是一個挺重要的問題了。起碼根據韓國航空工業公佈的“路線圖”,是準備在2025年左右解決KFX-21的彈艙問題,在2030年左右解決KFX-21的整體技術水平問題、將其技術狀態改進到第四代戰鬥機甚至所謂的“四代半戰鬥機”的水準的。如果這一技術狀態提升計劃切實可行,儘管在咱們看來實在是“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足足落後中美兩國20餘年,但是對於韓國航空工業本身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技術進步。

此外,更值得注意的是,伴隨著KFX-21型戰鬥機的出現,似乎意味著,第四代戰鬥機這種21世紀初期的“高科技”,不再是三個常任理事國壟斷的高新軍事科技了,韓國這樣的次一級強國在得到外部支援的前提下,起碼能搞一個有模有樣的“樣子貨”出來,而且在效能上能夠儘量接近第四代戰鬥機的水平。這意味著未來可能會有更多的次級強國趨向於研發、或者聯合研發適合自己的第四代戰鬥機,未來各國空軍的力量對比將變得日趨複雜,當然,對於我們來說,這無疑是吹響了下一代戰鬥機的研發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