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私保護計算和資料流通領軍企業「華控清交」完成5億元B輪融資

近日,華控清交資訊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簡稱“華控清交”或“公司”)宣佈完成5億元人民幣B輪融資。老股東聯想創投繼續投資,中關村科學城、OPPO集團、迅策科技、中金公司、浦發銀行旗下浦信資本、華興資本、朗瑪峰資本、同創偉業共同投資。華控清交本輪融資的投後估值超40億人民幣,是國內隱私保護計算和資料流通技術領域的領軍企業。高榕資本曾於2018年領投了華控清交的種子輪融資,並參與後續輪融資。

華控清交是清華大學於2018年6月透過轉化姚期智院士和徐葳教授的科研成果而發起成立的,專注於研究、開發、建設和運營基於多方安全計算等理論的隱私保護計算和資料流通技術、標準和基礎設施的企業。前高盛全球合夥人張旭東先生出任公司董事長、CEO;清華大學交叉資訊研究院徐葳教授擔任首席科學家;眾多清華姚班畢業生是技術研發骨幹。

推動建設資料流通基礎設施

自成立以來,華控清交以推動建設資料流通基礎設施為己任,參加了《多方安全計算金融應用技術規範》等30多個行業標準的制定。發起和參加了包括北京國際大資料交易所在內的多個政府資料共享開放平臺和資料要素市場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實施,是目前唯一突破明文資料交易方式,把“新型”資料交易模式和平臺付諸實施的企業,在“新型”資料交易平臺的建設和運營方面積累了獨特的經驗。

隱私保護計算和資料流通領軍企業「華控清交」完成5億元B輪融資

同時,華控清交也是目前國內唯一成功在大型商業銀行上線運營企業級多方安全計算平臺生產系統的企業。此外,公司努力推動多種資料流通融合技術平臺間的互聯互通,竭力為國家資料要素市場的培育和發展服務。

定義資料要素流通全新賽道,賦能十萬億級產業

隨著大資料和人工智慧技術的快速進步,基於資料要素的創新成為驅動人類文明發展的新引擎。IDC資料表明,2019年全球資料量已達為41ZB,到2025年將達到175ZB並保持指數級增長趨勢。中國的資料量佔全球資料量的近1/3並不斷擴大。預計資料要素指數級的增長結合有序流通,到2025年將賦能我國10萬億規模的GDP增量。

巨大的價值伴隨著巨大的責任,隨著《資料安全法》、《個人資訊保護法》等法律的出臺,促進資料要素合法合規使用成為整個社會的共識。華控清交率先提出並工程化實現了“資料可用不可見,使用可控可計量”,提出了資料流通“新資料觀”和必須對資料流通融合使用過程中資料使用目的和方式進行管控的“新資料安全觀”,定義了資料要素流通這一全新領域和賽道。

持續踐行新資料安全觀

張旭東表示,資料巨大的潛在經濟價值和社會能量使我們愈發清醒地認識到,資料不僅是資源,更是責任。資料需要妥善地用於造福人民,防止因濫用而導致巨大的“負外部性”。資料巨大價值的另一面往往是少為人知的脆弱性和風險。

在資料要素流通的大趨勢下,資料使用安全是新資料安全觀的核心——傳統資料安全的關注點主要在於保護對資料的控制權,避免資料被他人複製和使用;因此以往對資料的分級分類和相關風險評估與管控往往只注重單個數據本身的洩漏風險。

在資料要素流通時代,多方、多種資料的融合計算如同開設“資料化工廠”,多種原料(資料)在一定的配方和條件下(演算法)進行“化合反應”(融合計算)的結果,可能會對他人、社會和國家造成傷害或產生重大風險。“資料可用不可見”只防止資料在流透過程中洩露資訊,“使用可控可計量”並且“可監管”才能有效管控資料融合計算結果的負外部性風險,才能夠保障資料安全、合法、合規地融合使用。

因此,亟需建立評估和管控“資料化合反應”結果/後果的機制和要求,釐清資料流通使用的“責、權、利”。而資料“使用可控可計量”能力是管控資料使用的目的和方式的最有效手段,是資料使用合規與監管的基礎設施,是踐行《資料安全法》和《個人資訊保護法》的有效保障。

支援對資料要素流通的管控和監管能力是華控清交建設資料流通基礎設施的基本出發點。華控清交表示,資料來自於人民,發揮資料要素價值的根本目的是造福於人民,這也是華控清交作為清華大學科技成果轉化企業的初心和使命。

高榕資本創始合夥人嶽斌表示,“我們非常看好資料隱私計算在多行業的應用落地,也相信華控清交全球領先的自研技術、頂級團隊和雄厚學術後盾能為此領域帶來獨特的價值。在新資料安全觀的指引下,我們也看到華控清交在國家和社會資料安全方面的擔當與責任感,期待為國家的資料流通網路基礎設施持續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