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最美的中國建築

​故宮,最美的中國建築

2020年,故宮600歲,

遺憾錯過“丹宸永固”大展,

而今,

終於等來紀錄片《紫禁城》,

將這座城的故事娓娓道來。

寫過很多次故宮,

花開,下雨,落葉,飄雪,

每一場自然的饋贈,降落紫禁城,

都會激起無數人的驚歎和嚮往。

故宮,

歷經六百年歲月洗禮,

依然宮闕巍峨,氣勢壯闊,

他永遠是建築藝術界的瑰寶。

​故宮,最美的中國建築

01

故宮建築本身,就是故宮的歷史

以往逛故宮,

熱衷於看奇珍異寶,

走馬觀花地穿梭在各個宮殿間,

險些忘了,故宮是600年的紫禁城,

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的古代宮殿建築群。

當年梁思成先生盛讚:

“在紫禁城中萬數千間,凡目之所及,

莫不如是,整齊嚴肅,氣象雄偉,

為世上任何一組建築所不及。”

作為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

儲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

故宮,到底有多牛?

​故宮,最美的中國建築

俯瞰北京城,

一條中軸線,貫通南北,

故宮剛好在中軸線中間部分,

從南到北矗立著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

正殿兩側對稱分佈諸多殿宇,

四個城角都有精巧玲瓏的角樓,

秩序壯美、結構整肅,極為壯觀。

龐大的宮殿群,

不僅佈局嚴謹有序,

且功能區分清晰明瞭。

“前朝後市,左祖右社”,

穿過午門,先是外朝三大殿,

文華、武英殿是兩翼,

為國家舉行大典禮的地方。

自乾清宮到坤寧宮,是內廷三宮,

東西六宮為兩翼,構成皇宮的生活區。

故宮,建於1420年,

佔地72萬平方米,大小90多座院落,

紅牆黃瓦,青白石底座,金碧輝煌,

歷經明清兩朝,住過24任皇帝,

六百年來,見證著歷史長河滾滾東流,

幾度滄桑,幾度新生,而今壯美依舊!

​故宮,最美的中國建築

這樣的壯美,

緣於最初的明朝足夠強大,

才有敢與自然相爭的魄力和底氣,

社會穩定,糧食豐富,

也間接催生了釀酒業的大發展。

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明朝,

同樣在這一年,在西南的川蜀之地

五糧液的明代古窖池也開始醞釀濃香。

以長髮升為代表的古窖池群,距今已653年,

和紫禁城一同見證了朝代更迭,歷史變遷,

在時間的沉澱裡,煥發新生。

​故宮,最美的中國建築

懂酒之人大概都聽過一句話,

“千年老窖萬年糟,酒好須得窖池老”,

窖為酒之魂,它有豐富的微生物參與發酵,

產生香味物質,釀出的酒,香氣悠久。

五糧液古窖池,600年來從未停擺,

一直不間斷地釀造美酒佳釀。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飲一杯600年的古窖濃香,致敬600歲的故宮,

一南一北,都是傳承至今

蘊含無數先人智慧的“寶藏”,

華夏文明,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02

故宮,到底是怎麼修建的?

一直好奇,

在那個沒有大型機械的時代,

明朝是如何修建出如此宏偉的故宮?

1406年,明成祖朱棣

下定決心遷都北京,

首要任務就是修建個象徵皇權的宮殿,

他先是派出心腹,

去往全國各地,採集木料和石料。

故宮,是皇家木構建築,

更喜歡用珍貴的楠木,

據不完全統計,故宮使用的高大木柱,

就達到了近三萬五千根。

如此龐大的數量,江南已無法提供,

遂轉向四川、雲貴、湖廣等地採集。

​故宮,最美的中國建築

楠木是木中之王,

太和殿中使用的金絲楠木,

則被人稱“皇木”、“貢木”。

金絲楠木喜愛險峻之處,

生長極慢,數量極少。

而金沙江兩岸的敘州府(今四川宜賓),

地勢險峻,澗泉眾多,氣候溫潤,

是楠木生長的理想天堂。

宜賓

這些楠木,

生長在崇山峻嶺中,

內有豺狼虎豹,砍伐不易,

“進山一千,出山五百”。

運輸則需等雨季山洪暴發時,

由水自然衝出,

再經金沙江、京杭大運河等河道運至京城。

同時期的採石工程也很艱辛,

保和殿北面的雲龍階石,

是故宮最大的一塊石雕,

雕刻前是一整塊石頭,200噸重,

取自北京房山大石窩村,距離80多公里。

當時,運石在冬天,

動用2萬多人,騾馬1000餘匹,

沿途挖井取水鋪冰道運輸,

每天前進2。9公里,花了28天才運到。

紫禁城的修建,前後花了十幾年,

集中了當時全國的能工巧匠,

徵調二三十萬農民和部分衛軍做壯丁,

才造就了這一氣魄雄偉的“世界文化遺產”。

​故宮,最美的中國建築

03

能工巧匠,匠心獨運

600歲的故宮,

默然無言,矗立在天地間,

一磚一瓦,一門一窗,

都鐫刻著一段悠長的故事。

對故宮越瞭解,

越為幾百年前匠人的智慧所折服。

不用一根鋼筋,也沒有一根鐵釘,

只用傳統榫卯和斗拱工藝,

卻讓經歷了200多場地震的故宮,巋然屹立。

暴雨天,

故宮也沒有積水之患,

三大殿三重臺基上1142個龍頭排水孔,

遇雨則現“千龍吐水”之景,快速排盡雨水,

還有各種明渠暗渠,輔助排水。

​故宮,最美的中國建築

600載歲月悠悠而過,

任時代風雲變幻,故宮巍然不動,

只因

一代代匠人,匠心修繕,

用雙手默默守護著這座城。

故宮,是木建築,

風吹雨曬下,損毀甚多,

古建修復師,小心翼翼拆下每塊部件,

編號,分類碼放,再精心挑選修補材料,

拼補、添配,按照原來的位置,

絲毫不差的安放回去。

好多傳統技藝丟失,修復難度大,

修復師就花時間去鑽研技術,

一點點克服了困難。

有的修復師,20年如一日,

做著油漆作、彩畫作和裱糊作的工作,

有時忙起來,連喝一口水的時間都沒有,

因為熱愛,才能日復一日堅持下來。

一代修復師老了,又有新的修復師投身於此,

這樣的傳承,正是故宮屹立600年的秘密。

​故宮,最美的中國建築

在這個節奏越來越快、凡事講究效率的時代,

依然有人願意擇一事,終一生。

故宮修復師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

守護著一件件前人傾盡心力打造的文物,

懷著敬畏的心情,用手藝、用心血

延續了每一件文物的“生命”,

讓它們在百年之後依然熠熠呈現在了今人眼前,

讓傳承了百年的匠心匠藝得以薪火相傳。

真正的匠人,都是這樣的,

忠於內心,任世界喧囂,

依然默默堅守在最平凡的崗位,

五糧液釀酒匠人屈萬聰,就是如此。

“在五糧液學釀酒,要求太高了,

像‘跑窖迴圈、續糟配料’、

‘分層起糟、分層蒸餾’,

‘量質摘酒、按質並壇’等

這些五糧液釀造獨門絕技,

沒幹上十年二十年是很難掌握其火候的。”

25年來,他耐住寂寞,洗脫急躁,

下了苦功夫“專研”釀酒工藝,只為更好。

​故宮,最美的中國建築

中國許多技藝,都講究師傅帶徒弟,

“傳、幫、帶”一直是五糧液的優良傳統,

屈萬聰從師傅手中接過傳承,潛心鑽研,

又不遺餘力地將學到的工藝教給新的釀酒師。

在五糧液釀造一線,

還有很多如屈萬聰一樣的匠人,

他們從事著不同的工作,

但個個刻苦“專研”,人人技能過硬,

始終以匠心守護,默默耕耘,

也正是他們的代代傳承,

成就了“大國濃香”五糧液。

​故宮,最美的中國建築

回望歷史,物換星移,

唯有匠人匠心,亙古未變。

是他們用工不計代價,

用時不計歲月,用心不計成本,

將一生奉獻給摯愛的事業,

中國才有了一件件熠熠生輝的瑰寶。

故宮的修復師們幾十年如一日地堅守著,

五糧液的匠人們,亦如此。

04

一杯五糧液,千載有濃香

一座歷經了六百年風雨侵襲的建築奇蹟,

一滴蘊含著上千次翻晾蒸煮的醇淨濃香。

當六百年遇上六百年,

歲月悠長,山河靜好。

時間的味道

600年的歷史,

深遠綿長,愈久彌香,

所謂“一見如故”,

便是初相逢,就記住了,

你的芬芳。

一杯五糧液,千載有濃香。

​故宮,最美的中國建築

10月22日起,北京衛視 每週五、週六晚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