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晶片短缺終會過去,下一戰是什麼?

汽車晶片短缺終會過去,下一戰是什麼?

晶片,如今的高熱度話題。

晶片短缺的後果,可以有太多變數。最直接的結果是,汽車廠商的產能受限,於是讓出原本的銷量份額、市場份額,短期看,直接影響其企業營收、利潤等相關目標。同時,中期來看,如果企業自身的晶片壓力過大,晚於行業的恢復速度,則會在佔有率、銷量份額上被同類企業產生差距。

很可能,會從現有的優勢,變為弱勢,這對於所有企業而言,是不可承受的風險。

當然,從目前我們得知的車企相關訊息來看,中國汽車市場中的大多企業,晶片短缺壓力正在逐漸好轉,大機率會很快恢復到此前水平。

然而,關於晶片,必有下一戰

汽車晶片短缺終會過去,下一戰是什麼?

2021上海車展,在智慧科技這一領域,每家車企也都帶來了一系列的相關產品。這次上海車展,整個行業不再去辯論“汽車智慧化是不是真的未來”,而是形成了一致觀點,這是一件好事。當然,2021上海車展中的這一領域風頭,屬於華為。

一系列向汽車產業推出的新技術、新解決方案,與車企之間合作推出車型,一系列的軟硬體技術上車。華為是否會造車實際上已經不太重要,它已經吃下了屬於汽車的一塊蛋糕,並且隨著鐳射雷達+智慧駕駛的解決方案推出,它大機率還會收穫另一塊蛋糕。

汽車晶片短缺終會過去,下一戰是什麼?

華為會吃下大蛋糕的原因在於,隨著智慧化的快速進化,中國汽車市場裡乃至全球汽車市場裡,擁有相關技術儲備、研發預算或者成本控制,存在短板的企業數量很多。當行業中出現這樣一家,目前來看能幫助其補上短板、增加銷量市場佔有率的企業,它的機會自然很多。

但,與華為和合作深度越大,就大機率會讓車企在這一方面改變發展節奏,甚至於未來讓出自己在一系列偏核心部分讓出主動權。

於是,路線只剩下了2條。一條是類似於大眾等歐洲車企的思路,自身擁有一定核心技術能力,並與供應商之間存在相應的股權共生關係,這能保持相對穩定的長期發展狀態,並且相應的風險較小,因為不必投入壓力過大的人力、物力等。

另一條路線是,企業選擇全棧自研。

汽車晶片短缺終會過去,下一戰是什麼?

隨著國家給出相應的發展方向,核心部件需避免“卡脖子”,實際上,中國汽車市場如今已經開始形成關於晶片的“藍海”,甚至超過萬億級別。這一次的上海車展中,地平線、黑芝麻、四維圖新、芯馳科技、零跑的凌芯01,逐漸映入大家眼簾。

但,這些企業對於消費者的痛感,顯然不如另一個流派讓人關注。核心的造車新勢力,它們的晶片自研以及全棧自研解決方案。小鵬汽車,已經開始了自己的晶片自研之路,並且未來自動駕駛領域100%會擁有全棧解決方案;蔚來汽車,也給出了相應答案,雖然並沒有官宣晶片硬體自研,但它已經明確,會擁有全棧自研能力。當然,還有一個成品結果,特斯拉用了幾年的時間,走完了晶片自研之路。

不同的技術路線背後,不同的答案

如同鐳射雷達對自動駕駛是不是必須的話題一樣,沒有明確答案。自動駕駛可以有多種路線,鐳射雷達只是之中的一種,隨著逐步的推薦和探索,才能有行業大方向的產生。

至於晶片是否自研,目前也有一系列的利好答案。它的好處,1。 打破壟斷封鎖,讓自己的企業運轉更靈活;2。 滿足企業的定製化需求,對內可降低成本,未來前景更好,對外甚至可以產生一系列盈利;3。 能讓自己的技術護城河雪球越滾越大,保證自己的未來潛力。

好處顯而易見,而存在的壓力則是,鉅額的投資、更多的人力物力,同時在發展路徑上甚至於不容有失,因為直接關乎企業的“生死”。

燒錢,能否解決未來的晶片之戰?

實際上,這才是關鍵話題。一家企業是否要做自研晶片、全棧自研,並不能決定它未來就會獲得成功。因為之中要解決的問題過多,甚至於燒錢也不能快速得到答案。

汽車晶片短缺終會過去,下一戰是什麼?

因為,晶片和汽車的邏輯一樣,沒有技術儲備,是造不出車規級高效能晶片的,在擁有設計能力、技術儲備之後,選擇做晶片,下一個要解決的話題是加工製造,之後還有壽命、電氣特性的多輪測試。之後,是量產級別的架構、演算法、硬體、軟體相互匹配與磨合,一切的一切,寫滿了未知與挑戰。

於是,投資在之中只是充分條件,而非必要條件。。

當然,也有很多好事。因為,之前特斯拉的自研晶片路徑大概經歷了3-4年的時間,有了它的前期樣本,行業對其不會是摸石頭過河的狀態,以中國企業的解決效率來看,這個時間很可能被壓縮至2年,甚至2年以內。

前提是,國際關係不再出現新一輪的變動。

寫在最後:

總之,關於晶片的話題很有趣,越來越多企業加入其中之後,這個行業會有新一輪的進化,甚至實現快速普及。

如今跑在前面的企業,有吉利汽車、小鵬汽車,蔚來汽車也可以算作之中的一員。然後是,下一件事。

汽車的淘汰賽會在這個行業發展之後變得更快,因為入門級市場的利潤正在越來越薄,接下來的市場格局,會變化的越來越快。

當然,最終如果新勢力們完成了相應的自研目標,那會給汽車行業開出一個新的口子,跳脫供應商解決方案,自己玩下去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