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人生狀態:風光時自律,低谷時自愈

人生就像過山車,有起,必有落。

起落皆是常態,不為人的意志為轉移。

真正厲害的人,不是能一直處於“高峰”,而是能守住自己的心。

處於高峰,他們不會狂妄自大;處於低谷,他們也不會妄自菲薄。

一個人,守住了自己的心,便守住了自己的人生。

最好的人生狀態:風光時自律,低谷時自愈

風光時自律

《菜根譚》中說:“處順境中,眼前盡兵刃戈矛,銷膏糜骨而不知。”

為什麼處於順境中,反而環境如此“惡劣”了呢?

原因在於,當一個人處於順境中,各種誘惑就會來到他的面前。

如果抵抗不住誘惑,就會沉溺其中,不能自拔。

所以,真正明智的人,越是處於順境中,得意時,就越會“如履薄冰”,提高警惕。

最好的人生狀態:風光時自律,低谷時自愈

如此,才能夠避免“陰溝裡翻船”。

俗話說:“人不可有傲氣。”

一個人一旦

處於

高位,那麼,驕矜之辭色,便容易表露出來。

有的人,甚至認為自己“高高在上”,便不把別人當人。

而真正有大格局的人,能夠在身處高位時,依舊保持“謙卑含容”的姿態。

有一次在上朝途中,曾國藩坐的四臺大轎與一位官員的八抬大轎,在狹窄的巷子裡相遇。

最好的人生狀態:風光時自律,低谷時自愈

對方小廝藉著沒有讓路的由頭,來到曾國藩的轎前,憤怒

將曾國藩從轎子里拉了出來。

對面的官員看到是曾國藩,嚇得連忙過來請罪。

曾國藩卻笑著說:“這不怪你,是本官的轎子,擋了大人的道。”

曾國藩完全可以嚴厲

指責這位官員,可是他並沒有這樣做。

古語云:“水滿則溢,月盈則虧。”

一個人在志得意滿之時,如果不知收斂,反而盛氣凌人,以欺人為樂,那麼,也就標誌著開始走下坡路了。

反之,如果能夠謙卑待人,謙遜處事,那麼,便可以“滿而不溢”、“盈而不虧”,行穩致遠。

最好的人生狀態:風光時自律,低谷時自愈

低谷時自愈

《菜根譚》中說:“居逆境中,周身皆針砭藥石,砥節礪行而不覺。”

有的人,年齡很大了,但還是思想不夠成熟,心性浮躁;有的人,年紀輕輕,卻思想深度遠超常人,心性沉穩。

原因何在呢?

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環境。

一個在磨難中成長起來的人,環境逼迫的他不得不對某些事物,進行深刻的思考。

最好的人生狀態:風光時自律,低谷時自愈

因為如果認識淺薄了,他便不能解決當下面臨的難題。

也許,他也曾心性浮躁。

但是,當他由於心性浮躁,吃過的虧越來越多,他的性子,便會漸漸變得沉穩起來。

低谷時,是對一個人最嚴峻的考驗;同時,也是一場“魔鬼”的訓練。

有的人,在這場“磨鍊”中,顧影自憐,甚至怨天尤人,自暴自棄。

如此做法,便會讓自己沉淪在“低谷”中,無法自拔。

最好的人生狀態:風光時自律,低谷時自愈

人在低谷,要學會自愈,要有重新開始的勇氣。

明末史學家談遷花了26年的時間,在50歲那年寫就了《國榷》。

就在他打算印刷的前一晚,家中失竊,《國榷》的手稿全部遺失。

這樣的打擊,讓談遷心生絕望。

可是,他很快便調整了自己的心態,開始重新編寫《國榷》。

他發現,自己最初寫的內容,在細節上,有很多自相矛盾的地方,只有走訪重要歷史人物的後代,才能進行較為準確的校對。

歷時四年,談遷終於重寫了400多萬字的《國榷》,並且讓這部史書有了更高的含金量。

談遷也憑藉著這部史書,成為了流傳百世的史學家。

所謂“天渡自渡者。”

一個人,只要自己不放棄自己,自己看得起自己,那麼,就必然會得到老天的青睞。

反之,如果一旦處於低谷,就攻擊自己、貶低自己,那麼,老天,也會無能為力的。

畢竟,一個自己都不想站起來的人,是誰也扶不起來的。

結語:

陳道明說:“上山的人,永遠不要瞧不起下山的人,因為他曾經風光過;

山上的人,永遠不要瞧不起山下的人,因為他們總會爬上來,一定要做好自己。”

人生於世,仰視會自卑,俯視會自傲,實則皆是虛妄。

唯有平視,在自己的位置上,做好自己的分內事,修養好自己的品行,風光時不迷失自己,低谷時不自輕自賤,方能活得自在而灑脫。

與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