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時代,人們都發明創造了些什麼?

黃帝是一個箭垛式的人物。因為他是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因此有很多古代的創造與發明,都被附會於黃帝及黃帝的臣子身上。

這一點,在《世本·作篇》中體現的十分明顯,這是一篇記載古人發明創造的古文,其真實性固然很低,卻能從中窺得後人對黃帝的讚許之情。

黃帝時期最有名的發明,當屬其臣子倉頡創造了文字。

“倉頡造文字。倉頡沮誦作書。史皇作圖。”(《世本·作篇》)

黃帝時代,人們都發明創造了些什麼?

傳說中,倉頡是黃帝的史官。根據《初學記》的記載,在黃帝一朝,設有左右二史官,除了倉頡之外,還有創造了書籍和圖畫的沮誦、史皇等人。

《說文解字》說,倉頡見鳥獸的足跡受啟發,分類別異,加以蒐集、整理和使用,進而創造了文和字:

“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說文解字序》)

《淮南子》中

記載

則更是玄妙。傳說中倉頡造字之時,天上下的竟是粟米。而鬼神因為人類可以用文字向上天告狀,因而夜夜啼哭:

“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淮南子》)

黃帝的另一個重要的發明,便是曆法。《黃帝歷》是“古六歷”之一,是中國最古老的歷法。大量歷史典籍記載,黃帝歷是黃帝打敗蚩尤後,後命人所制定的歷法。而在當時,黃帝歷的準確名稱是《調歷》,出自黃帝的大臣容成之手:

“容成綜斯六術,考定氣象,建五行,察發斂,起訊息,正閏餘,述而著焉,謂之《調歷》。”(《晉書·律曆志》)

黃帝時代,人們都發明創造了些什麼?

在古代,曆法是一個政權最重要的象徵,任何朝代建立之處,就會釐定律歷,這就是所謂的定“正朔”,也就是一個朝代的正統。

但曆法關係到日月、星辰、時令的觀測,制歷者需要具備極為豐富的天文學知識,往往無法由個人完成。《調歷》的制定,自然也離不開集體的智慧。

《史記

·

曆書

·

索隱》

中記載,《調歷》的產生,是由六組不同的大臣協作完成,最終由容成進行整合,最終成形:

“黃帝使羲和佔日,常儀佔月,臾區占星氣,伶倫造律呂,大撓作甲子,隸首作算數……容成綜此六術而著《調歷》。”

當然,由於年代久遠,黃帝歷是集體智慧的結晶,亦非朝夕之功,後人將此大功歸於區區數人,免不了多存疑義。但不管怎麼說,《調歷》這部距今五千多年的歷法的確存在過,並曾被長時間使用,足以證明其偉大之處。

除了文字和曆法,在《世本·作篇》中,黃帝對後世的衣、食、住、行、用都有貢獻。

在衣的方面,黃帝的正妻嫘祖發明了蠶桑,被稱為“先蠶”:

“黃帝之妃西陵氏曰嫘祖,以其始蠶,故又祀先蠶。”(《路史·後紀五》)

黃帝時代,人們都發明創造了些什麼?

傳說中黃帝發明了旃冕。冕是一種垂旒的帽子,也就是後世常見的帝王頭上那串滿珠玉的長簷帽。所謂旃,就是古代一種赤色曲柄的旗,其形制如今已不可考。但《通典》中解釋黃帝制作這種帽子的作用:

“垂旃。目不邪視也。充纊,耳不聽讒言也。”

在古代,禮制是統治的重點,而服飾又是禮儀的重中之重。黃帝作旃冕,可以認為是先民從原始社會步入階級社會的重要標誌。

此外,古書中還有“伯余作衣裳”(《淮南子·泛論訓注》)、“胡曹作衣”(《路史》)、胡曹作冕”(《路史》)、“於則作扉履”(《初學記》,草鞋曰扉,麻鞋曰履)的記載,其中伯余、胡曹、於則傳說中都是黃帝的臣子。由此可見,黃帝的“垂裳而治”可謂實至名歸。

在食的方面,黃帝的臣子亦有建樹。《太平御覽》記載“雍父作舂、杵、臼”,雍父同樣是黃帝的臣子,而舂、杵、臼都是重要的穀物研磨工具。

可見,在黃帝時代,百姓的食物已經從傳統的粗糧,轉向更精細的米麵加工物,大大提升了先民的健康和預期壽命。

黃帝時代,人們都發明創造了些什麼?

在住的方面,《春秋內事》記載,“軒轅氏以土德王天下,始有堂室,高棟深宇,以避風雨。”

即從黃帝時起,宮殿式建築逐漸出現雛形,房屋的功能也有區分,有了供會客的“堂”和供居住的“室”,建築水平也有了大幅提升,棟樑變高,並且有了可以避雨的屋簷(宇)。

在出行方面,黃帝的臣子們也多有發明:

“胲作服牛。胲,黃帝臣也,能駕牛。”(《初學記》)

“相土作乘馬。”(《周禮·校人》注)

“共鼓、貨狄作舟。”(《初學記》)

當然,透過考古發現,古人早在黃帝之前就已經學會了駕馭馬匹、製作獨木舟,後人將乘馬、作舟的功勞都新增到黃帝及其臣子身上,便頗有附會之嫌了。

在器用的方面,黃帝的臣子們也貢獻頗多,其中隨發明了竿(《廣韻》)、夷發明了鼓(《玉海》)、張揮發明弓(《禮記正義·射義》)、夷牟發明箭矢(《禮記正義·射義》)等等,都是後人為黃帝治世所整理的重要佐證。

此外,黃帝在醫學上也留有

“遺產”,那便是著名的《黃帝內經》。《黃帝內經》據說是黃帝向岐伯問醫道的醫學典籍,此書雖飽含醫理,但更像是戰國時人託黃帝之名所作,故而此處不作深入討論。

文:姬為毅

圖:源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