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非暴力溝通」觀後的理解

最近,我拜讀了馬歇爾。盧森堡博士的《非暴力溝通》一書,此書介紹我們通常受到他人或自己對他人的日常語言暴力。

對「非暴力溝通」觀後的理解

分為四種:第一種是過分診斷,這是我們常犯的錯誤,喜歡在一瞬間給人蓋棺定論,揣測他人動機。例如:小方經過小冬家門口,小冬叫小方,可小方匆匆離去。小冬很生氣:“叫你不應,什麼地方得失你了?”難道小方只有生氣的一種可能嗎?可能小方沒看到,沒聽到又或許有急事趕時間……。這是揣測,所以我們不要隨意作出評斷。這就是過分診斷。

第二種否認、否定。例如閨蜜和老公吵架很傷心,你說:“不要傷心嘛!”當你小孩想表達自己的想法,你說:“小孩懂什麼!”這樣閨蜜更傷心,下次吵架也不會和你說。小孩也不會再和你表達想法。

第三種威脅、說教、命令。例如:“馬上回家!”趕緊去洗衣!“”這次虧本了,你負全責。“這些是冷暴力語言,讓對方不舒服,也害怕做錯事。

第四種,就是你應該怎樣怎樣。例如:”作為個高中生,就要更加努力讀書。“”你作為一個父親,就要有擔當和責任。“

以上四種是我們生活中經常出現的冷語言暴力。那麼在避免暴力語言後,我們怎麼去做,怎麼去溝通呢?下面我就來說說非暴力溝通的四要素。

對「非暴力溝通」觀後的理解

第一要素是:區分觀察事實與評論觀點。例如:”我喜歡看歷史劇。“”我不喜吃糖包,我喜歡吃肉包。“這就是你的評論觀點。”我正在看你寫的文章。“”小轎車是銀白色的。“這是觀察事實。非暴力溝通是強調觀察正在發生的事,客觀地說出你看到的,使人不易產生誤解,達成雙方一致。

非暴力溝通第二要素是:區分感受和想法。感受是走”心“的,想法是走”腦“的。例如”剛才在超市你沒和我說話,我認為你在生我的氣。“”你有二天沒給我發微信了,是不愛我了。“這是你的看法。又例如”剛才在超市你沒和我說話,我感覺你在生氣。“”你有二天沒給我發微信了,我感到很傷心。“這是”走心“的,表達感受,可以交流想法,解決矛盾。也是溝通目的。

非暴力第三要素:需求。這是自身的需要。例如:”老公,我從早忙到晚,洗衣拖地,送孩子上學,又要買菜拎生活用品。下午又要給婆婆打掃衛生,接孩子回來,接著又準備晚飯。你什麼也不幹,象當了大官一樣!“這句有批評指責埋怨。老公聽了也不會高興,會反擊和申辯,甚至吵架。

非暴力溝通最後一個要素就是請求,我們要區分請求和命令。結合上例,正確來說:”老公,我今天實在太累了,真想休息了,你能不能幫我炒一下菜,好嗎?“如果對你有感情,有良知體貼的老公聽了你的走心的請求,他一定會說:”好,老婆,辛苦了,你去歇一下吧!我來炒菜。“

以上是非暴力溝通的四要素,平時我們沒有細心去體會和感受,現在我們是不是要嘗試慢慢去領悟,學會與別人去交流和溝通呢?

這是我對《非暴力溝通》一書看後的領悟,非常淺薄,請大家批評指教。

對「非暴力溝通」觀後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