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的制度建設,在多方努力下,得到全面發展,國家逐漸穩定

歷史上有這樣一位草根皇帝,出身平凡,沒有任何權勢支援,也沒有文武雙全的才能,單單隻憑自己的一腔熱血打下了一番天地,他就是用八年時間建立西漢的

劉邦

在大家看來,這位開國皇帝可能沒有那麼優秀,也曾經因為楚漢之爭受到過非議,但是他獨特的人格魅力,為自己的建國之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曾經有人評價過他是一位有神助攻的幸運兒,靠著自己身邊的貴人一步步完成大業。但是隻要是貴人,肯定也會有一定的性格。

建國之初這個問題逐漸暴露,沒有了往日的戰爭,大家似乎變得有些清閒,交往多了矛盾也隨之而來,為了穩定國家內部的秩序,

劉邦不得不制定一些規章制度。

西漢的制度建設,在多方努力下,得到全面發展,國家逐漸穩定

劉邦是一位非常務實的人,他從來不會在乎那些所謂的身份高低貴賤,在他這裡,才能就是一切,只要你有本事就夠了。

什麼地痞流氓統統不在乎,這就是他遵循的管理法則。但是他深知制定國家的政策一定不可以像自己一樣隨性,於是

集結了國家內部的人才,

根據他們擅長的部分進行分發。

西漢的制度建設,在多方努力下,得到全面發展,國家逐漸穩定

比如韓信就制定軍法

、蕭何負責律令

、叔孫通著手禮儀、張蒼敲定章程等等,總之讓每一位都能在自己的領域裡發揮作用。

面對百廢待興的局面劉邦開始重用儒生,

廣泛徵集天下賢才

以完善國家各項措施的制定

與此同時,在其他方面的追求也從未停止。

西漢的制度建設,在多方努力下,得到全面發展,國家逐漸穩定

一、法律法規、政治思想、禮儀標準缺一不可

1.以德服人受到肯定

眾所周知,劉邦一直以來對法律都很尊敬,曾經初入關中時候的約法三章彰顯了他帶頭遵守的決心,面對誘惑力極大的金錢美女絲毫不動搖。

因此才得以安撫民心,政治聲譽也得到了提高。所以在

法律思想方面他一直在加強,

摒棄了秦朝時期對於儒家的壓榨。

轉而將其確立為治國理念,結合法家思想一起為國出謀劃策。將秦朝時期嚴酷的刑罰全部取消,以儒家主張的“

德主刑輔

”代替,

強調以德育人為主,

刑罰作為輔助,達到了一種剛柔並濟的效果。

西漢的制度建設,在多方努力下,得到全面發展,國家逐漸穩定

2.制定規則受到肯定

政治制度上,除了延續秦朝時期的中央集權及郡縣制,還依靠蕭何制定了新的《九章律》,主要就是參照戰國時期的

《法經》

結合了適用於國家的法規,最後形成了

完整的法律體系

,為國家的規範管理提供了很好的依據

同時文官治理制度也登上了朝廷,叔孫通與其一種門生經過仔細鑽研製定出了一套政治禮儀制度。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

《漢禮度》、《漢儀十二篇》、《律令傍章十八篇》

等等都成為了後世學習的典範,也因此鞏固了漢朝的發展。

西漢的制度建設,在多方努力下,得到全面發展,國家逐漸穩定

二、文化建設受到重視,恢復民生髮展

1.不惜重金支援學習

前文已經提到過劉邦手下有很多貴人,文人雅士也必不可少,正是因為這些人的存在,所以在面對技術性強的事情的時候,劉邦只需要招招手就會有人辦好。

以制定政策這件事情來說

,劉邦的文化水平

可能不足以支撐他完成這項事業,於是手下的高文化軍師就派上了用場。

可能正是因為自己吃過沒有文化的虧,所以劉邦才會十分重視國家的文化教育事業,不惜拿出重金支援教育的發展

,建造了大規模的圖書館供人們學習,以增長知識。

西漢的制度建設,在多方努力下,得到全面發展,國家逐漸穩定

2.制定多種措施鼓勵生產

“無為而治”的思想可謂是貫穿了漢初的發展,前有秦朝暴政的摧殘,經濟早已經不堪重負,後又有帶兵打仗,人員傷亡慘重,所以那段日子是既沒有錢又沒有人。

為了緩解國家的危難,

劉邦下令減輕徭役賦稅,

不再讓百姓們承擔多餘的經濟負擔;

鼓勵生育

,為國家擴充新的勞動力;

大規模裁軍,

以軍功為依據,賜予土地以及房屋,以便恢復生產。在這樣的制度之下,國家經濟慢慢走向了正軌。

西漢的制度建設,在多方努力下,得到全面發展,國家逐漸穩定

3.對民生極為在意

農民是一個國家的基礎,

民生溫飽是劉邦最需要解決的問題,

而農業發展自然就成了重點,大力打擊不良商人,對投機倒把行為進行嚴懲,以此提高農民的積極性。

聽取婁敬的建議,將關東六國的那些豪傑大族全部安排到關中定居,在鞏固皇權的同時增加了人口數量。

與此同時勞動力也獲得了提升。經過一系列的做法,百姓的

生產生活得到了得到了恢復發展

,民心自然凝聚在了一起。

西漢的制度建設,在多方努力下,得到全面發展,國家逐漸穩定

雖然這些所謂的制度沒有足夠的細化,但是都非常有價值,為後世提供了很重要的參考意義,在帶領之下,

飽受戰亂的人民

開始逐漸感受到西漢的風和日麗。

社會也逐漸呈現欣欣向榮的景象。而這種政策也促成了國家邁向大一統的道路,華夏開始走向真正的統一,劉邦與那些制定制度的能人可謂是功不可沒。

參考文獻:

《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