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為不完美主義者》:完美主義者無法接受微小的價值或進步

你如果追求完美,將永遠無法感到滿足。——列夫托爾斯泰

因為自卑而不敢展現自己,一到公開場合就開始發怵;手頭的任務一拖再拖,臨到截止日又忙得焦頭爛額;做事情思前顧後,遲遲不能付諸行動,最終不了了之。這些惱人的現象,在你身上都發生過嗎?

從表面上看來,它們可以歸結為自卑感、拖延症、糾結心,但你可能沒有意識到,這些現象背後可能是潛在的完美主義在作祟。

一個人如果過於關注完美的結果,就會有意無意地逃避現實。正如《如何成為不完美主義者》裡所說的:

完美主義者喜歡遠離恐懼的事物時獲得的安全感

《如何成為不完美主義者》:完美主義者無法接受微小的價值或進步

本書作者是斯蒂芬·蓋斯,他是一個天生的懶蟲,為了改變這一點,他開始研究各種習慣養成策略,並寫了一本暢銷書《微習慣》,來幫助人們毫不費力地養成好習慣,而這本書也是其系列之一。

透過閱讀本書,你將對完美主義有一個清晰的認識,並且學會如何轉變思維,成為一名不完美主義者。

01什麼是完美主義

在我們的認知裡,完美意味著追求極致和卓越,本來是很正面的一個詞,然而一旦加上了“主義”,就似乎走了極端,變成不接地氣、不切實際的象徵。

到底什麼是完美主義?不妨先來看《瘋人說:精神病院醫生手記》裡的一起案例。

這名精神疾病患者是大提琴家,正常狀態時很有魅力,舉止優雅得體,頗具藝術修養和氣質。但不幸的是,他患有雙相情感障礙,精神狀態會在抑鬱和躁狂之間來回交替。

他認為音樂一定要到現場去聽,被數字化壓縮後的音樂只會讓人失去感官能力;他不讓醫生對談話錄音,認為手機錄的音質很差,他不希望自己的聲音以這種音質呈現;更絕的是,他想死又不願死的理由,是怕死後的遺體不美。

這是一個極度自戀和追求完美的人,也許正是這個原因導致了他的疾病。本書中也說到完美主義是精神抑鬱的最常見根源。

不過完美主義並沒有比較通用的定義,除了本文開頭的一些表現形式外,可以用

情境、品質、數量

三種標準來進行描述。

情境可以細化為地點、時段、資源。例如鍛鍊必須去健身房,實際上在家一樣可以達到鍛鍊效果;必須在某個時間點做某事,實際上什麼時候開始都一樣;跑步要買齊各種裝備,實際上一雙運動鞋就足矣。

品質體現在過高的要求標準上。比如家裡要打掃得一塵不染,見不得一點點雜亂和汙痕;學習成績必須門門優秀,達不到就是失敗,並且否定整個努力的過程。

數量上也會比較執著。比如一個月必須減重15斤,達不到就是對自己不夠狠;一年看書100本以上,否者體現不出自己的努力;寫作要求日更,斷更一天都要責備自己太懶惰。

歸根結底,

完美主義者無法接受微小的價值或進步,他們只看重宏大、順利、完美的成功

。一旦看到理想與現實之間存在差距,就會不知所措,甚至喪失不斷進步和享受生活的能力。

《如何成為不完美主義者》:完美主義者無法接受微小的價值或進步

02不完美,才美

完美主義之所以顯得不合時宜,是因為我們所處的世界本身就不完美。

1820年,維納斯雕像在希臘被髮掘出來,隨即轟動了希臘和整個歐洲。法國國王路易十八望著維納斯雕像上殘缺的雙臂,感到有些美中不足,於是便召集雕塑家和工匠們為雕像添上雙臂。

經過了各種嘗試,補全的手臂都沒能與雕像配合得盡善盡美。無奈之下,雕塑家和工匠們只得向路易十八彙報說:“陛下,很遺憾,我們無論怎樣做,都是畫蛇添足,反而損壞了她的藝術完美。”

電視劇《西遊記》中,唐僧師徒四人掉入河裡,辛苦取得的真經被打溼。晾曬乾後有幾卷經文被大石頭粘住給弄破了,這時悟空說:“師父,不妨事,天地本不全,經文殘缺也應有不全之理,非人力所能為也!”,唐僧聽後才心中釋然。

萬物有缺,極盛則衰;天道有缺,無暇必毀

。不完美才是這個世界的常態。當你把缺憾也看做一種美的時候,就會理性看待維納斯雕像和經書的殘缺,不完美也因此變得完美。

所以,我們要認清現實,從完美主義中掙脫出來,用不完美主義去重新看待個人的行為與選擇:

不那麼在意條件和結果,而關心眼前具體怎麼做才能掌控自己的身份和人生,積極前行

《如何成為不完美主義者》:完美主義者無法接受微小的價值或進步

03如何成為不完美主義者

成為

完美主義者的方法是二進位制思維。

先簡單解釋一下二進位制的概念。我們常用的計數方式是十進位制,單個數字不能大過9,逢十進一。二進位制也是同樣的道理,不過數值只有0和1兩種狀態,例如2就用“10”來表示。計算機就是基於二進位制來計算的,並因此促進了數字技術的廣泛應用。

數字技術對應的是模擬技術,模擬值是連續變化的,就算是0和1之間也有無窮的數值。兩種技術在音樂上的典型應用就是MP3和老式盒帶,盒帶經過轉錄後容易失真,而數字化後的音訊檔案無論經過多少次複製,只要檔案不損壞音質都不會改變。

模擬思維因為狀態太多,會讓人在面對問題時患得患失,不停猜測各種可能的結果。二進位制思維只有兩種狀態:

做就是成功,不做就是失敗。

比如你要跟很重要的人搭話,二進位制思維只要鼓起勇氣打個招呼,就算是成功,因為你已經邁出關鍵的第一步。模擬思維則總是擔心:表現不好怎麼辦,被拒絕怎麼辦,穿著是否得體……,等反應過來人都已經走遠了。

也就是說,二進位制思維重視每一個微小的進步,每往前邁出一小步,都是了不起的勝利。

就像作者用微習慣策略來養成鍛鍊的

習慣

。一開始是

每天

一個俯臥撐,這個任務幾乎不可能失敗。鍛鍊帶來的好處又讓他不斷增加俯臥撐的個數,形成所謂“成功的良性迴圈”,根本不需要呼叫意志力去堅持。

這就是二進位制思維的巧妙之處:把一個大目標分解成多個二進位制小目標,目標的簡化消除了行動的阻力,讓成功變得比失敗更容易。

《如何成為不完美主義者》:完美主義者無法接受微小的價值或進步

寫在最後:

《如何成為

完美主義者》超出了我的預期,本來只打算簡單瞭解書中的觀點,沒想到卻找到自身存在的癥結。躺在草稿箱裡的十多篇尚未完成的文章,正是因為完美主義導致的自卑情結和拖延症而遲遲沒有去修改發表。

所以,請拋棄對完美的執念,擁抱不完美,每取得一點進步都是值得鼓勵的。這個世界本來就不完美,坦然接受失敗,擁抱當下,反而是把事情做得更完美的最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