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歲的人生,仍在“苦”中自愈(寫完流淚了)

60歲的人生,仍在“苦”中自愈(寫完流淚了)

文/慈悲狀元

人到了60歲,一切都變了。容貌變了、心態變了、年齡也變了。

回首歷歷往事,幾多辛酸與甘甜,曾經的美好與悲傷,顯得遙遠又陌生。

“人生天地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

人生,便是如此,很快就結束了。

杜甫在他的詩中寫到

:“老去悲秋強自寬”。人老了,又面對著悲涼蕭瑟的秋色,只好勉強寬慰自己了。

而最難受的莫過於,人老了,閱歷是增加了,但頭髮卻逐漸稀少。

這也應證了那一句詩“

羞將短髮還吹帽,笑倩旁人為正冠。

慚愧的是,我的頭髮稀稀落落,因擔心帽子被風吹走,只好笑請旁人把我的帽子扶正。

是啊,人到了60歲。我們早已經歷了現實的捶打,留下的是歷經滄桑的淡然。

人們常說,60歲的年紀,如一罈老酒,越存越香,是醉也好、清醒也罷,都是對人生過往的看淡,我們老了,但我們的心卻依然年輕著。

60歲的人生,仍在“苦”中自愈(寫完流淚了)

第一,人到60,仍奔波在苦累的崗位上

按理說,60歲的年紀,該享福了。但現實呢?卻大不一樣。

人的命各不相同,有的人到了60歲,錦衣玉食;而有的人到了60歲,卻依然奔波在苦累的崗位上,只為養活自己。

不信,你去大街上看看。

凌晨四五點,當你還在溫暖的被窩裡呼呼大睡時,那些上了年紀的老人已經挑著一籮筐蔬菜去大街上叫賣;工地旁的露天十元快餐店,總會有一些老人蹲在路邊大口的吃著飯菜。

這樣上了年紀卻依然奔波在苦累崗位上的人很多,他們有選擇嗎?沒有,都是生活所迫。

昨天看到一個影片,一位大概六七十歲的老人在路邊賣韭菜,他看上去有些憔悴,身體消瘦,臉上皺紋很深,手的指甲縫裡滿是泥土。

但他的臉上卻是帶著一抹笑容,好像這生活再怎麼摧殘他,他也能用淡然的心態去面對。

老人指著旁邊的三輪車,口中說道:“你的輪胎把韭菜壓了,不好賣了”。三輪車主沒有理他,直接開走了。

老人顯得有些無助,這時一位好心人上前,想把他被壓過的韭菜買走。

他遞給老人一張50元,“這些我全要了”。

老人笑到,“這錢這麼大一張,我補不起。”好心人接著說,“我不用你補,全拿去吧”。

老人趕忙拒絕,“那怎麼行,我這韭菜值不了幾個錢”。

生活已然很苦,但老人仍然拒絕了他的好意,善良的人、孤苦的人總是如此。

最後好心人重新遞給了老人一張十塊錢,老人補給了他8塊5角錢,“我這韭菜就只要1塊5角錢”老人邊裝袋,邊笑著回道。

最後老人向好心人表示了感謝,一幕人間溫情就這樣結束了。

老人掙的一塊五角錢,可能就是平日裡我們可以肆意揮霍的小錢,但那已是他的全部啊。

60歲的人生,卻依然如此苦,而未來或許仍將苦下去……

60歲的人生,仍在“苦”中自愈(寫完流淚了)

第二,60歲的人生,其實就是“苦”中自愈

你若問那些上了年紀卻依然奔波的人苦嗎?

答案是苦,但早已習慣。

世上沒有容易二字,每個年齡階段有每個年齡階段的苦。

人到了60歲,人生的苦,或許依然是經濟上的,心靈上可能早已習慣,彷彿這輩子就是這樣過來的。

最近我在搞裝修,家裡的垃圾堆得有點多,也有很多廢舊的紙殼,我拿來也沒用,就打電話給這棟樓的清潔衛生的老師傅,讓他拿去賣了換點錢。

老師傅也許是出於感激,來把紙殼收走了,還順帶幫我打掃了衛生。我也很感激他,我給老師傅遞了一支菸,邊抽邊與他嘮嗑。

老師傅告訴我,他今年62歲。人老了啊,就閒不住,既然閒不住,就出來找活兒掙點生活費吧。

也不想拖累兒女,這樣還能給家裡減輕點負擔。

聽他說完,我內心不禁有點敬佩他。我笑著告訴老師傅,其實你也該享福了。

老師傅反而擺手,“還早,趁我還能動彈,就多幹點,以後想幹都幹不了咯”。

聽完他的話,我眼角不禁溼潤了。

是啊,60歲的人生,都在“苦”中自愈。雖然生活很苦,可習慣已成自然,有時忙活起來,可能才叫生活吧。

願老去的你們,幸福開心吧!不孤獨、不悲傷、不無助。生活嘛,總是酸甜苦辣的……。

60歲的人生,仍在“苦”中自愈(寫完流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