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第一次陪父母坐火車是什麼時候嗎?

還記得第一次陪父母坐火車是什麼時候嗎?

中國人的情感,往往有著含蓄之美。尤其是親情,它格外狡猾,常在不經意間藏在一聲聲嘮叨裡、塞滿特產的行李箱裡或者站臺上默默啜泣的背影裡。今天講述的故事,都跟親情有關、與火車有關,與那些忙忙碌碌的日子有關……

還記得第一次陪父母坐火車是什麼時候嗎?

還記得第一次陪父母坐火車是什麼時候嗎?

陪著父親坐高鐵

閆春英

表哥住院了,父親從妹妹嘴裡聽到了這一訊息,一天一個電話,迫不及待要進京。表哥生病的訊息,家裡人一直瞞著父親。妹妹覺得父親和表哥感情深,應該讓他知道實情,便告訴了他。

父親放下手頭事務,騎著小三輪車到市裡找我,直到盯著我在手機上訂好車票,才安下心來。

還記得第一次陪父母坐火車是什麼時候嗎?

2018年11月10日下午,我和姐姐陪同父親進京。這是

父親第一次坐高鐵,既新鮮又有點小緊張。他跟在我身後、姐姐排在他身後,我們將父親護在中間。過檢票口,父親學著別人的樣子將車票放在自動檢票儀器上,每一個步驟,他的眼睛始終盯著前面的人,學著樣子做。走上站臺後,父親像個勝利的勇士,非常興奮。他說:“以前人工檢票,隊伍挪著走,麻煩!現在真厲害。”

第一次坐上高鐵,父親左右張望,像個孩子。他說,他以前坐火車的時候,人擠不上來,得爬火車窗戶,從外面鑽進來。

父親的座位是5號車廂1號座,我在6號車廂。一路上,

父親老是拿著水杯來6車廂找我,看到我後,轉身又回5車廂,來來回回讓我不禁失笑,父親像個孩子一樣,正懷著對高鐵的好奇勁兒呢!

在我的印象裡,父親第一次坐火車是20世紀六七十年代。為了給在北京的三姑送口糧,

父親扛著一袋紅薯片和蘿蔔條擠上綠皮火車,車廂裡蹲了十幾個小時,那些口糧是全家人一口一口省下來的。

改革開放至今,鐵路建設日新月異。進入新時代,高鐵成為中國的一張亮麗的名片。

如今,距離不再成為阻礙,高鐵拉近時空距離,讓親人得以相見。

從北京回老家的路上,父親和我們姐倆買到了3張挨著的票,父親在中間,我和姐姐一左一右。動車飛速馳行,我和姐姐靠在父親的肩頭,窗外的景色一閃而過,我眯著眼睛,想起那句話: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家啊。

三代回家路

魏紅蓮

20世紀50年代後期,我的父親從遼寧省朝陽市凌源縣考入北票煤礦技校,畢業後留在遼寧省朝陽市北票縣工作。那時候由於交通不便,他每年只在春節回家一次,在家少則只住七八天,最多也不過半個月。

每次回家,對父親來說都像是一次“長征”。他要先乘小火車從單位到北票縣,再輾轉至錦承鐵路線上的金嶺寺站(後改為北票南站),乘坐過夜車到達凌源縣後,換驢車、坐汽車,幾經輾轉才能到家。

父親回家,是我們一年中最開心的事。接到父親報告回家日期的信,我們便開始倒計時,扳著指頭數日子。到了約定的那一天,祖母和母親在家裡準備伙食,羸弱的祖父拄著柺杖在院子裡興奮地徘徊,我和弟弟早早起身,在寒風中,朝著父親回來的方向守候著。

那時候交通不便,祖父臨終的時候,父親來不及趕回來見到他最後一面,這也成了父親的一大遺憾。

時間來到1997年初,我和愛人從本溪坐火車回北票。因為帶著小侄女,行李也比較多,我們提前買了有座位的票。

上車後我們發現,車上已經很擁擠了。臨近春節,放寒假的大學生、在外務工的農民一瞬間全擠了上來,而且大都帶著不止一件行李。熱烘烘的車廂裡空氣混濁,到處都擠滿了人,甚至還有人趴在了座椅底下。

還記得第一次陪父母坐火車是什麼時候嗎?

轉眼間,到了2018年的國慶節,我的女兒暢暢放7天假,正好一家團聚。多年來,長春沒有直達北票的車次,暢暢不在瀋陽倒車,就得在錦州換乘,來去各佔一天,在家只剩5天的時間。

雖然只剩5天,但是大家依舊很高興,因為這是暢暢最後一次需要換乘回家了:2018年年末,京哈高速鐵路承德至瀋陽段開通,北票也進入高鐵時代。

2021年7月11日,是暢暢爺爺的生日。暢暢一早和爺爺影片,說因為有課,不能回家給他拜壽了。她說自己給爺爺奶奶各買了一雙運動鞋,今天應該快遞到家。

老人雖然有些失落,但是一想到路途遙遠,便也坦然接受。

晚上,一大家人到飯店聚餐,他不由自主地點了兩道暢暢最愛吃的菜。就在這時候,送鞋的快遞員打來電話,我們告訴他飯店的地址,讓他送到這裡來。

酒菜齊備,有人敲門,我們以為是快遞員,誰知卻是服務員站在門口,手裡捧著一大束鮮紅的長壽花。大家忙問誰送的,服務員一閃身,身後的暢暢笑嘻嘻地說:“我呀!”

原來暢暢下課後,便打車直奔火車站,乘高鐵趕回來給爺爺一個驚喜。坐著高鐵,從暢暢所在的長春到北票,只要170分鐘。

這份生日禮物,讓老人家的臉上笑開了花。

三十年前與後

蘇小班

還記得前一陣我坐在復興號動車組上,送孩子去上大學。在窗明几淨的車廂內,幾個年幼孩子正玩著捉迷藏,歡聲笑語灑滿了整個車廂,剎那間,我不禁想起30年前父親送我上學的情景。

還記得第一次陪父母坐火車是什麼時候嗎?

那是1992年,父親送我去學校報到。他在火車站排了一個小時隊,興高采烈地取來兩張“站票”。當時一票難求,能買到無座票已經很幸運了。父親把大木箱扛在肩膀上,隨著擁擠的人群爬上車梯,晃悠悠地擠入綠皮車高高的車門內。半分鐘後,他再從車窗伸出手,把我拽進車廂。

開車後,我們在車門旮旯處安定下來,看見沿途還有很多沒擠上車的旅客,父親高興地說:“我們坐的是快車,400公里的路程,6個小時就到了,也就半天的工夫;以前我騎腳踏車去縣城,還要半天呢。”

4年後,我從鐵路學校畢業,在隴海線上一個小站工作。工作的第一年,車站行車室還在使用古老的半自動裝置,每天辦理列車僅20多對。

2004年我到排程所工作,趕上電氣化改造和既有線第五次大提速,幹線的部分列車提高到160公里每小時,我跑通勤能提前一個小時到家。

如今孩子長大了,他在潛移默化中傳承了我對鐵路濃厚的感情,選擇了去交通大學讀書。這一次,我坐著高鐵送他去讀書,與30年前父親送我的情景相同,但乘車環境卻天差地別。

如今的排程大廳已變成數字化的指揮中樞,寬敞明亮、整潔美觀。一臺臺顯示器自動傳遞各種報表、資料,排程指揮方式更加輕鬆和便捷。目前應用最廣泛的排程集中系統,成熟地實現無人站的功能,已經在我國絕大多數的線路上採用,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讓高鐵列車執行更加安全。

我參加工作時,怎麼也想不到鐵路會有如此翻天覆地的變化,再往後30年,鐵路會發展到什麼程度呢?

那時候,就等著我的孩子會告訴我新的答案吧。

流暢的文筆

寫下了對生活的熱愛

傾瀉的字元

表達了對鐵路和未來的憧憬

你有什麼故事想分享?

點選連結投稿吧

↓↓↓

《我們的新時代,開始徵稿了!》

圖片:陳南豪 盛淦

編輯:韓瀚

【來源:人民鐵道】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