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搜“你是否看到了一隻雞?”看沒看到,你都可能是傻瓜

今天的微博熱搜,有一個話題看似挺好笑的實則卻別有深意。#你是否看到了一隻雞#單看熱搜名,以為是尋找一個雞的搞笑事情,點進去卻發現探討了一個很深刻的話題。

熱搜“你是否看到了一隻雞?”看沒看到,你都可能是傻瓜

熱搜的發酵來源於一個故事,講的是著名電影學家克拉考爾在他這本《電影的本性》一書中分享了一位著名導演把他拍攝的充滿燈紅酒綠、高樓大夏的電影短片拿給非洲土著人看,結果這些人看完都在討論一隻雞,而這隻雞導演需要一幀一幀倒放才找到,導演著重拍攝的豪華都市場景在非洲土著人這淪為了一隻雞的背景板。

熱搜“你是否看到了一隻雞?”看沒看到,你都可能是傻瓜

許多看完這個故事的朋友,衍生出諸多解讀。目前最有認同感的一個說法是,這個故事是在告訴大家一個道理,就是不要試圖與立場和認知不同的人去爭論,只會爭論不休。

被借用最多的話是,只與同好爭天下,不與傻瓜論短長,以及古人云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曲士不可以語於道者。甚至,也有網友直接用三季人來提醒大家,不要去與認知存在缺陷的人爭論。

熱搜“你是否看到了一隻雞?”看沒看到,你都可能是傻瓜

熱搜“你是否看到了一隻雞?”看沒看到,你都可能是傻瓜

但是,這個故事真是在探討這個問題嗎?也許不應該這麼狹隘地定義。在這個故事中,土著人看到的雞導演和我們看不到,因為我們眼中只有高樓大廈,這透露出的其實是一種認知習慣。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概念“選擇性注意”,我們人都會去選擇性地注意到自己熟悉的東西,感興趣的,忽略那些不熟悉的。我們習慣了高樓大夏,土著人習慣了原生態的雞。自然而然地兩者的認知出現了差別,當我們刻意去強調個體的差異,並且在察覺到差異化之後,高傲地宣稱,“不與傻瓜論短長”,那到底誰才是那個傻瓜,你怎麼確定自己在別人眼中不是一個傻瓜?

熱搜“你是否看到了一隻雞?”看沒看到,你都可能是傻瓜

時至今日,我依然記得《奇葩說》第一季帶給我的震撼,這個延續7季的綜藝節目,雖然豆瓣後續評分再也沒有超過9。1分,但它驚豔過後依然有生命力,因為我們總能從那裡看到無數個奇葩的觀點,真實觀點的真實表達下,是對大眾差異化、多元化的認同,我們尊重不同的聲音,我們在求同存異、和而不同。

《奇葩說》讓我們看到,大千世界本就無奇不有,每個人都在勇敢地做自己!這裡面有許多常人眼中的“異類”,可是他們的觀點和視角,也依然會帶給我們常人全新角度的思考與反思,更加懂得包容,不會磨刀霍霍把言語當刺刀,深深地刺入他人的胸膛,僅因為他與我不同。

同樣,那位拍了大城市燈紅酒綠的導演,卻讓非洲土著人觀看的導演,真的會如我們探討的這般鄙視土著人不懂城市的繁華喧鬧嗎?可是城市的繁華喧鬧,本就遠離土著人的日常,與他們無關啊?

熱搜“你是否看到了一隻雞?”看沒看到,你都可能是傻瓜

我們應該尊重所有人勇於表達的聲音,為什麼我們能認可“一千個讀者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卻無法尊重個體的差異化呢?差異化的存在才能讓我們看到溝通交流的必要性,讓我們有一顆包容理解的心去看待他人,理解他人。而不是一句:“你說的都對”就敷衍打發掉了彼此探討的聲音。

當看到這個熱搜時,我腦子裡浮現出了俗話說,“燈不撥不亮,話不說不清,理不辯不明,事不鑑不清”,我們爭論辯論的目標是什麼是為了解決問題,而不是展示自我的高高在上,並認為他人淺薄鄙陋。

熱搜“你是否看到了一隻雞?”看沒看到,你都可能是傻瓜

作為一個育兒領域的創作者的,我無法認同不與傻瓜論短長的腔調,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也應該警惕這種觀點對孩子的輸入,而需要向孩子輸入的觀點應該是明白自己的認知侷限,去做到認知突圍,做複雜時代下的一個明白人,擁有獨立的思辨能力。

蘇格拉底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唯一所知的是自己一無所知”,這句頗具哲學意味的話,就是在提醒我們在育兒的過程中,我們需要讓孩子明白謙虛使人進步,明白作為一個人不管擁有多少知識,在人類的知識寶庫中你永遠只是滄海一粟,認知盲區的存在也會一直提醒孩子們,做人要對自己誠實,不裝才能在認清自己的道路上,邁出一大步。

同時,在做好自己之外,也應該去尊重與自己不同的人,去理解他人的思想與認知,從他人的認知中拓寬自己的認知邊界,而不是故步自封、夜郎自大。

最後,尊重他人,亦是一種美好的品德,值得我們每個孩子擁有!

我是曼陀,歡迎關注@曼陀說育兒,育兒路上的坑我們一起面對。

圖片來源網路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