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輩眼中的“敗家子”張伯駒:故宮國寶級書畫他的捐贈佔一半

上個世紀前半葉,中國動盪不安,許多國寶級的文物都被西方列強所掠奪,而《平復帖》、《遊春圖》等國寶如果沒有張伯駒,也很有可能落入無知之人手中,更可能流落國外,成為中國文化的又一段傷痛。

長輩眼中的“敗家子”張伯駒:故宮國寶級書畫他的捐贈佔一半

號稱“民國四公子”的張伯駒在長輩眼中是十足的敗家子。

張伯駒6歲時過繼給伯父張鎮芳(袁世凱表弟,曾任署理直隸總督、河南都督),與溥侗、袁克文、張學良並稱為“民國四公子”。他幼年入私塾,又接受新學教育,小學畢業後跟隨父親來到北平,1917年從中央陸軍混成模範騎兵團畢業,後在曹錕、吳佩孚、張作霖部任職,做到旅長。又因不滿軍閥腐敗生活而離開軍界,協助父親打理銀行業務,但對銀行事情不感興趣。其女兒張傳綵說:他在長輩眼中其實是個叛逆者、敗家子,但家人對此無奈,只好隨便他自由選擇。

長輩眼中的“敗家子”張伯駒:故宮國寶級書畫他的捐贈佔一半

大約在1926年,一個偶然的機緣,張伯駒愛上了收藏,並一發不可收,將自己的精力、財力盡數投入其中,成為“天下第一收藏家”。

那年他偶然到琉璃廠遊玩,看到一塊康熙早年題寫的“叢碧山房”匾額,那匾額底子殘破,缺損“房”字,但筆意縱放,正中“康熙御筆”朱文印尚好。張伯駒看了十分喜歡,當即買下,因喜“叢碧”二字繁茂蔥蘢,從此以之為號。自此,他愛上了古字畫收藏。張伯駒的收藏不是投資,不為賺錢,最初就是出於興趣和愛好,藏品給他帶來了極大的樂趣。

長輩眼中的“敗家子”張伯駒:故宮國寶級書畫他的捐贈佔一半

收藏,一要有財,二要有才,張伯駒正好都具備。有人說:他似乎是註定為收藏而生的。

張伯駒從小就接受了中國傳統文化的薰陶,一部《古文觀止》可以倒背如流。3000多卷的《二十四史》,他20多歲時,便已讀完了兩遍。唐詩宋詞,脫口而出的就有一兩千首。長期浸潤於傳統文化,素養深厚。喜歡上收藏後,張伯駒全情投入,逐漸成為鑑賞家。說到“財”,張家積蓄深厚,又是當時最大商業銀行的大股東。

長輩眼中的“敗家子”張伯駒:故宮國寶級書畫他的捐贈佔一半

而清朝滅亡後,王公貴族大多失去生活來源,靠變賣家產為生。他們闊綽慣了,有了錢隨手就花,花完了再賣東西,家藏的古字畫流散市場。更多的藏品出自清廷。1924年,溥儀被逐出皇宮,生活更是窘迫,只好大量變賣從宮中帶出的字畫。所以對於收藏界來說,當時有著很好的機遇。但是政局混亂,許多古董商唯利是圖,致使大量國寶流落國外,張伯駒對此深為痛惜。

長輩眼中的“敗家子”張伯駒:故宮國寶級書畫他的捐贈佔一半

故宮書畫收藏中,他的捐贈佔了半壁江山

新中國成立後他將所有的收藏陸續捐獻給了故宮博物院,這些書畫從品質上說是故宮書畫收藏中的上品,這些捐贈至今仍然是故宮博物院的鎮院之寶。所以有人曾稱,“張伯駒的捐贈佔據了故宮書畫收藏的半壁江山”、“故宮的頂級書畫,張伯駒一人就捐了將近一半”。 在張伯駒開始書畫收藏之初,他也曾寫下了收藏的座右銘,或者說也可以看作是他給自己立下的誓言——

予所收蓄,不必終予身,為予有,但使永存吾土,世傳有緒。

長輩眼中的“敗家子”張伯駒:故宮國寶級書畫他的捐贈佔一半

當代的著名學者、鑑定家、書法巨匠啟功這樣評價張伯駒:

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天下民間收藏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