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碩士就不能送外賣?勞動者都值得被尊重

先看定義,什麼是勞動者?勞動者,是指一個包括中小資產階級、公務員、知識分子、自由職業者、工人、農民、漁民和手工業者在內的多階級政治集合。具體指達到

法定年齡

,具有勞動能力,以從事某種社會勞動獲得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依據法律或合同的規定,在用人單位的管理下從事勞動並獲取勞動報酬的自然人。(摘自:度娘釋義)

歸根到底,我們每個人都是勞動者,都在為生活付出自己的勞動!

先是碩士生送外賣,再到浙大博士送外賣,一次次將這類知識分子送外賣的新聞送上熱搜,發酵、討論、打嘴仗……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都已經2022年了,送外賣已經是一份很常見、很普通的職業了。

最初外賣配送員,快遞員,是大家關注的焦點,無外乎這是一個新鮮的職業,並且是一份門檻低、卻收入不菲的職業。乾的好的,確實能夠月入上萬元,我們在各類資訊平臺或者影片平臺上也都驗證過。

而這次的焦點,再次聚焦到外賣員,是因為送外賣的學歷——研究生、博士生。拋掉學歷的外套,其實每個人都是靠自己的付出賺取生活的碎銀子。只是付出的精力、成本不同而已,每個人都在失去什麼,又得到什麼。這一點是不變的!只是不同階段,選擇不同。

拋開學歷真假,真相如何,我們要認可:每個勞動者都是值得尊重的。看到滿屏的事件報道,對學歷、就業、教育制度的聲討,網民彷彿一個個大偵探,還原著自己口中的真相。

這就跟“數學天才”柳智宇出家,然後又還俗的事件一樣。一旦暴露於媒體,各種聲音充斥網路。其實,現在的新聞更應報道事實,不帶節奏。而新聞焦點呢,要有輿論引導的作用,做人民的“耳目喉舌”,而不是賺取流量。

如果社會上少一些獵奇的新聞資訊,多一些引導性的深入報道。新媒體的泛娛樂化少一點,也不會有人惡意炒作什麼。那麼,我們是不是會少一些浮躁,多一些思考呢?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法,或者通透,或者浸於世俗,大眾的焦點不應聚焦於這個人不凡的學歷或者出身。更多的是一些理性的發聲或者主流媒體的引導吧!

生活要繼續,少一些噱頭,更清靜。多一些思考,風氣或許更穩重。我們的生活要想正常、有序地推進,每一個環節都不能少,在每個環節上的勞動者都是值得尊重的。就像你和我,不也一樣在努力加班加點地打拼嗎?說得對不對的,只是有感而發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