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詞人蘇軾與辛棄疾,在詞的發展史上誰的影響大?

北宋的蘇軾

南宋的辛棄疾

並稱“蘇辛”,二人同為豪放詞派的代表。高佑釲《陳其年湖海樓詞序》引顧鹹三語曰:“宋各家詞最盛,體非一格,蘇、辛之雄放豪宕,秦、柳之嫵媚風流,判然分途,各極其妙。” 自晚唐“

花間派

”以來,詞以婉約為正宗,詩莊詞媚,幾成定格。到了

蘇軾

,以豪健縱放之筆,創豪放一派,擴大了詞的題材

範圍

,開拓了詞的表現領域,打破了詞為豔科的藩籬,使詞體獲得瞭解放。

辛棄疾

繼承了

蘇軾

的豪放風格,並把它推向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辛詞熱情洋溢,慷慨壯烈,具有浪漫主義色彩,創造出瑰麗雄奇的藝術境界。蘇、辛詞雖以豪放為主,但也是多種風格並存,所作婉約詞,並不亞於婉約派詞人的作品。在詞的發展史上,蘇、辛起了重要而積極的促進作用。

蘇軾

著名詞人蘇軾與辛棄疾,在詞的發展史上誰的影響大?

蘇軾(1037年—1101年),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世人稱其為“蘇東坡”,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他與他的父親蘇洵、弟弟蘇轍皆以文學名世,世稱“三蘇”,與漢末“三曹”(曹操、曹丕、曹植)齊名。他還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

蘇軾的文學觀點和歐陽修一脈相承,但更強調文學的獨創性、表現力和藝術價值。蘇詩現存約四千首,其詩內容廣闊,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筆力縱橫,窮極變幻,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為宋詩發展開闢了新的道路。蘇詞現存三百四十多首,衝破了專寫男女戀情和離愁別緒的狹窄題材,具有廣闊的社會內容。蘇軾還擅長行、楷書,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他曾遍學晉、唐、五代名家,得力於王僧虔、李邕、徐浩、顏真卿、楊凝式,而自成一家。蘇軾在繪畫方面畫墨竹,師文同,比文更加簡勁,且具掀舞之勢。

蘇軾在詩、文、詞、書、畫等方面,在才俊輩出的宋代均取得了登峰造極的成就,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文學和藝術天才。

“清末四大家”之一

王鵬運對蘇軾更是推崇備至,在

《半塘遺稿》中

對蘇軾評價道

:“北宋人詞,如潘逍遙之超逸,宋子京之華貴,歐陽文忠之騷雅,柳屯田之廣博,晏小山之疏俊,秦太虛之婉約,張子野之流麗,黃文節之雋上,賀方回之醇肆,皆可模擬得其彷彿。唯蘇文忠之清雄,夐乎軼塵絕世,令人無從步趨。蓋霄壤相懸,寧止才華而已?其性情,其學問,其襟抱,舉非恆流所能夢見。詞家蘇辛並稱,其實辛猶人境也,蘇其殆仙乎!”

清初詩詞理論家

王士禎在

帶經堂詩話

》中說:“漢魏以來,二千餘年間,以詩名其家者眾矣。顧所號為仙才者,唯曹子建、李太白、蘇子瞻三人而已。”

辛棄疾

著名詞人蘇軾與辛棄疾,在詞的發展史上誰的影響大?

辛棄疾(公元1140—1207年),字幼安,號稼軒,山東歷城人。南宋著名詞人,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

辛棄疾

青年時參加耿京起義,擒殺叛徒張安國,迴歸南宋,獻《美芹十論》《九議》等,條陳戰守之策。先後在江西、湖南、福建等地為守臣,平定荊南茶商賴文政起事,又力排眾議,創制飛虎軍,以穩定湖湘地區。由於他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故而屢遭劾奏,數次起落,最終退隱山居。開禧北伐前後,宰臣韓侂冑接連起用辛棄疾知紹興、鎮江二府,並徵他入朝任樞密都承旨等官,均遭辭免。開禧三年(1207年),辛棄疾抱憾病逝。宋恭帝時獲贈少師,諡號“忠敏”。

辛棄疾一生以恢復為志,以功業自許,卻命運多舛,壯志難酬。但他始終沒有動搖恢復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滿腔激情和對國家興亡、民族命運的關切、憂慮,全部寄寓於詞作之中。其詞藝術風格多樣,以豪放為主,風格沉雄豪邁而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典故入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現存詞六百多首,有《稼軒長短句》等傳世。

南宋思想家陳亮在

《辛疾棄畫像贊》中評價辛棄疾:“眼光有梭,足以照映一世之豪。背胛有負,足以荷載四國之重。出其毫末,翻然震動,不知須鬢之既斑,庶幾膽力無恐。呼而來,麾而去,無所逃天地之間;撓弗濁,澄弗清,豈自為將相之種。故曰:真鼠枉用,真虎可以不用,而用也者所以為天寵也。”

清代詞論家賙濟在

《介存齋論詞雜著》中說:“稼軒不平之鳴,隨處輒發,有英雄語,無學問語,故往往鋒穎太露。然其才情富豔,思力果銳,南北兩朝,實無其匹,無怪流傳之廣且久也。世以蘇、辛並稱,蘇之自在處,辛偶能到。辛之當行處,蘇必不能到。二公之詞,不可同日語也。後人以粗豪學稼軒,非徒無其才,並無其情。稼軒固之大才,然情之處,後人萬不能及。”

若論詩詞、散文、書畫等全方面成就,辛棄疾對蘇軾難以望其項背,若單論詞作方面成就,辛棄疾絲毫不輸蘇軾,可以與其爭高下,競雌雄。

一、懷古詞:

《念奴嬌·赤壁懷古》PK《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念奴嬌·赤壁懷古》

【宋】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

人間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著名詞人蘇軾與辛棄疾,在詞的發展史上誰的影響大?

此詞透過對月夜江上壯美景色的描繪,借對古戰場的憑弔和對風流人物才略、氣度、功業的追念,曲折地表達了作者懷才不遇、功業未就、老大未成的憂憤之情,表現了作者關注歷史和人生的曠達之心。全詞借古抒懷,雄渾蒼涼,大氣磅礴,筆力遒勁,境界宏闊,將寫景、抒情、詠史融為一體,給人以撼魂蕩魄的藝術力量,被譽為“古今絕唱”。

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東坡“大江東去”赤壁詞,語意高妙,真古今絕唱。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宋】辛棄疾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

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

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著名詞人蘇軾與辛棄疾,在詞的發展史上誰的影響大?

作者懷著深重的憂慮和一腔悲憤創作了這首詞。上片讚揚了在京口建立霸業的

孫權

和率軍北伐氣吞胡虜的

劉裕

,表示要像他們一樣金戈鐵馬為國立功;下片借諷刺

劉義隆

來表明自己堅決主張抗金但反對冒進誤國的立場和態度。全詞豪壯悲涼,義重情深,放射著愛國主義的思想光輝。詞中用典貼切自然,緊扣題旨,增強了作品的說服力和意境美。

明代楊慎《詞品》:稼軒詞中第一。發端便欲涕落,後段一氣奔注,筆不得遏。廉頗自擬,慷慨壯懷,如聞其聲。謂此詞用人名多者,當是不解詞味。辛詞當以“京口北固亭懷古”《永遇樂》為第一。

二、愛情詞

《蝶戀花·春景》PK《青玉案·元夕》

《蝶戀花·春景》

【宋】蘇軾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

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著名詞人蘇軾與辛棄疾,在詞的發展史上誰的影響大?

這是一首描寫春景的清新婉麗之作,表現了詞人對春光流逝的嘆息,以及自己的情感不為人知的煩惱。上闋寫春光易逝帶來的傷感,沒有拘泥於狀景寫物而融入自身深沉的慨嘆。下闋寫得遇佳人卻無緣一晤,自己多情卻遭到無情對待的悲哀。全詞詞意婉轉,詞情動人,於清新中蘊涵哀怨,於婉麗中透出傷情,意境朦朧,韻味無窮。

清·

王士禎

《花草蒙拾》:“枝上柳綿”,恐屯田緣情綺靡,未必能過。孰謂坡但解作“大江東去”耶?髯直是軼倫絕群。

《青玉案·元夕》

【宋】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裡尋他千百度。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著名詞人蘇軾與辛棄疾,在詞的發展史上誰的影響大?

此詞從極力渲染

元宵節

絢麗多彩的熱鬧場面入手,反襯出一個孤高淡泊、超群拔俗、不同於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寄託著作者政治失意後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汙的孤高品格。全詞采用

對比

手法,上闋極寫花燈耀眼、樂聲盈耳的元夕盛況;下闋著意描寫主人公在好女如雲之中尋覓一位立於

燈火闌珊處

的孤高女子。構思精妙,語言精緻,含蓄婉轉,餘味無窮。

彭孫遹

金粟詞話

》:稼軒:“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秦、周之佳境也。

三、壯懷詞

《江城子·密州出獵》PK《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江城子·密州出獵》

【宋】蘇軾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

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

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

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著名詞人蘇軾與辛棄疾,在詞的發展史上誰的影響大?

《江城子·密州出獵》是宋代文學家

蘇軾

密州

知州任上創作的一首詞。此詞表達了強國抗敵的政治主張,抒寫了渴望報效朝廷的壯志豪情。首三句直出會獵題意,次寫圍獵時的裝束和盛況,然後轉寫自己的感想:決心親自射殺猛虎,答謝全城軍民的深情厚意。下片敘述獵後的開懷暢飲,並以

魏尚

自比,希望能夠承擔衛國守邊的重任。結尾直抒胸臆,抒發殺敵報國的豪情。全詞“狂”態畢露,雖不乏慷慨激憤之情,但氣象恢弘,一反詞作柔弱的格調,充滿陽剛之美。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宋】辛棄疾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

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

可憐白髮生!

著名詞人蘇軾與辛棄疾,在詞的發展史上誰的影響大?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是

宋代

詞人

辛棄疾

的詞作。此詞透過追憶早年抗金部隊的陣容氣概以及作者自己的沙場生涯,表達了殺敵報國、收復失地的理想,抒發了壯志難酬、英雄遲暮的悲憤心情。透過創造雄奇的意境,生動地描繪出一位披肝瀝膽、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將軍形象。全詞在結構上打破成規,前九句為一意,末一句另為一意,以末一句否定前九句,前九句寫得酣恣淋漓,正為加重末一句的失望之情,這種藝術手法體現了辛詞的豪放風格和獨創精神。

四、田園詞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棗花》PK《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棗花》

【宋】蘇軾

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繰車。

牛衣古柳賣黃瓜。

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敲門試問野人家。

著名詞人蘇軾與辛棄疾,在詞的發展史上誰的影響大?

作品描述了作者在鄉村的見聞和感受,藝術上頗具匠心。詞中從農村習見的典型事物入手,意趣盎然地表現了淳厚的鄉村風味。清新樸實,明白如話,生動真切,栩栩傳神,是此詞的顯著特色。此詞上片寫景,下片抒情。這首詞中所寫的景,並不是一般情況下透過視覺形象構成的統一的畫面,而是透過傳入耳鼓的各種不同的音響在詩人意識的螢幕上折射出的一組聯續不斷的影象。全詞有景有人,有聲有色,鄉土氣息濃郁。日高、路長、酒困、人渴,字面上表現旅途的勞累,但傳達出的仍是歡暢喜悅之情,傳出了主人公體恤民情的精神風貌。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宋】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著名詞人蘇軾與辛棄疾,在詞的發展史上誰的影響大?

此詞作於作者貶官閒居江西之時,著意描寫黃沙嶺的夜景:明月清風,疏星稀雨,鵲驚蟬鳴,稻花飄香,蛙聲一片。詞中圍繞著夜行的特點,展現出夏夜鄉村田野的幽美景色及作者對豐收年景的由衷喜悅。全詞從視覺、聽覺和嗅覺三方面抒寫夏夜的山村田園風光,情景交融,幽美如畫,恬靜自然,生動逼真,是宋詞中以農村生活為題材的佳作。

清代

陳廷焯

詞則

·別調集》卷二:所聞所見,信手拈來都成異采,總由筆力勝故也。

五、詠月詞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PK《一剪梅·中秋無月》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宋】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

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著名詞人蘇軾與辛棄疾,在詞的發展史上誰的影響大?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是宋代文學家

蘇軾

創作的一首詞。此詞作於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年)

中秋

,當時作者在

密州

。詞以月起興,以與其弟

蘇轍

七年未見之情為基礎,圍繞中秋明月展開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間的悲歡離合之情納入對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尋之中,表達了詞人對親人的思念和美好祝願,也表達了在仕途失意時曠達超脫的胸懷和樂觀的情致。

胡仔《漁隱叢話後集》卷三十九: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餘詞俱廢。

《一剪梅·中秋無月》

【宋】辛棄疾

憶對中秋丹桂叢,花在杯中,月在杯中。

今宵樓上一尊同,雲溼紗窗,雨溼紗窗。

渾欲乘風問化工,路也難通,信也難通。

滿堂唯有燭花紅,杯且從容,歌且從容。

著名詞人蘇軾與辛棄疾,在詞的發展史上誰的影響大?

《一剪梅·中秋無月》是

南宋

詞人

辛棄疾

於中秋之夜創作的一首詞。該詞上片描寫了詞人回憶曾經在一個晴朗的中秋,置身丹桂叢中,月波花影盪漾在酒杯中,而今晚雲雨溼了紗窗,只有蠟燭閃光的情景;下片描寫了詞人想要乘風上天去質問天宮,但路也難通,信也難通,只得在燭光下慢慢喝酒、唱歌的情景,表達了詞人壯志難酬、懷才不遇的憤懣情懷。該詞上下片二、四、六、八句用疊韻,僅首字相異,形成一種特殊的迴環的音韻美,讀來如珠落玉盤,悅耳動聽。

六、灑脫詞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PK《賀新郎·甚矣吾衰矣》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宋】蘇軾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著名詞人蘇軾與辛棄疾,在詞的發展史上誰的影響大?

此詞透過野外途中偶遇風雨這一生活中的小事,於簡樸中見深意,於尋常處生奇景,表現出曠達超脫的胸襟,寄寓著超凡脫俗的人生理想。上片著眼於雨中,下片著眼於雨後,全詞體現出一個正直文人在坎坷人生中力求解脫之道。此詞篇幅雖短,但意境深邃,內蘊豐富,詮釋著作者的人生信念,展現著作者的精神追求。

《賀新郎·甚矣吾衰矣》

【宋】辛棄疾

邑中園亭,僕皆為賦此詞。一日,獨坐停雲,水聲山色,競來相娛。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數語,庶幾彷彿淵明思親友之意雲。

甚矣吾衰矣。

悵平生、交遊零落,只今餘幾!

白髮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間萬事。

問何物、能令公喜?

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情與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東窗裡,

想淵明、停雲詩就,此時風味。

江左沉酣求名者,豈識濁醪妙理?

回首叫、雲飛風起。

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

知我者,二三子。

著名詞人蘇軾與辛棄疾,在詞的發展史上誰的影響大?

上片起句浩嘆,只為老來罷退,萬事蹉跎,故交零落,因而有世間尚有何物能令人欣喜之語。詞人自認為只有轉向青山覓知音,與青山互賞嫵媚。下片轉向古人求知己。閒飲東窗,賦詩思友,陶淵明與我情思相通,自是異代知己。而江東名流,醉中求名,豈是吾輩知己。由此發出不恨我不見古人、只恨古人不見我狂的號呼。全詞仿陶淵明《停雲》“思親友”之意,抒寫了詞人落職後的寂寞心情和對時局的深刻怨憤。詞中大量化用典故和前人詩句,巧妙而無堆砌之感,生動貼切地傳達出詞人的複雜感情,時喜時悲,時悵時奮,並將多種抒情方式相結合,使詞情跌宕生姿。

七、恬淡詞

《定風波·重陽》PK《清平樂·檢校山園書所見》

《定風波·重陽》

【宋】蘇軾

與客攜壺上翠微,江涵秋影雁初飛。

塵世難逢開口笑,年少,菊花須插滿頭歸。

酩酊但酬佳節了,雲嶠,登臨不用怨斜暉。

古往今來誰不老,多少,牛山何必更沾衣。

著名詞人蘇軾與辛棄疾,在詞的發展史上誰的影響大?

上片,描敘登高賞菊,飲酒言歡的情景;下片,寫以酒助興,飲酒抒情。全詞,以景入情,即景生情,顯示了蘇軾對世事、人生短暫的恬淡達觀的胸襟。

《清平樂·檢校山園書所見》

【宋】辛棄疾

連雲松竹,萬事從今足。

拄杖東家分社肉,白酒床頭初熟。

西風梨棗山園,兒童偷把長竿。

莫遣旁人驚去,老夫靜處閒看。

著名詞人蘇軾與辛棄疾,在詞的發展史上誰的影響大?

上片描寫安居樂業的農村生活景象,烘托靜謐和諧的氛圍;下片攝取一個

情趣盎然

的生活鏡頭直接入詞,更使此詞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通篇無奇字,無麗句,不用典故,不雕琢,如同家常語一樣,將主人公的形象、神情活靈活現地表現出來,耐人尋味。

八、感悟詞

《行香子·述懷

PK《鷓鴣天·送人》

【宋】

《行香子·述懷

蘇軾

清夜無塵,月色如銀。酒斟時、須滿十分。

浮名浮利,虛苦勞神。

嘆隙中駒,石中火,夢中身。

雖抱文章,開口誰親。且陶陶、樂盡天真。

幾時歸去,作個閒人。

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雲。

著名詞人蘇軾與辛棄疾,在詞的發展史上誰的影響大?

此詞抒寫了作者把酒對月之時的襟懷意緒,流露了人生苦短、知音難覓的感慨,表達了作者渴望擺脫世俗困擾的退隱、出世之意。全詞語言暢達,音韻和諧,形式與內容完美地融合,並以議論表現人生感悟,很有哲理意義,為東坡詞中風格曠達之作。

《鷓鴣天·送人》

【宋】辛棄疾

唱徹陽關淚未乾,功名餘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無窮樹,帶雨雲埋一半山。

今古恨,幾千般,只應離合是悲歡?

江頭未是風波惡,別有人間行路難。

著名詞人蘇軾與辛棄疾,在詞的發展史上誰的影響大?

此詞上闋述離別之情,飽含惜別之意;下闋為臨別贈言,由離情別恨引出世路艱難之嘆。全詞運用景物烘托、比擬和對照等手法,生動地寫出了依依惜別的深情,並抒發了對社會、對人生的深沉感慨,思路開闊,寓意深刻。

九、詠物詞

《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PK《清平樂·謝叔良惠木犀》

《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

【宋】蘇軾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

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

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

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

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

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著名詞人蘇軾與辛棄疾,在詞的發展史上誰的影響大?

此詞詠楊花,上闋主要寫楊花飄忽不定的際遇和不即不離的神態;下闋與上闋相呼應,主要是寫楊花的歸宿,感情色彩更加濃厚。全詞不僅寫出了楊花的形神,而且採用

擬人

的藝術手法,把詠物與寫人巧妙地結合起來,將物性與人情毫無痕跡地融合在一起,真正做到了“借物以寓性情”。此詞聲韻諧婉,情調幽怨纏綿,反映了蘇詞婉約的一面。

《清平樂·謝叔良惠木犀》

【宋】辛棄疾

少年痛飲,憶向吳江醒。

明月團團高樹影,十里水沉煙冷。

大都一點宮黃,人間直恁芬芳。

怕是秋天風露,染教世界都香。

著名詞人蘇軾與辛棄疾,在詞的發展史上誰的影響大?

此詞由“憶”字領起全篇,追懷二十多年前吳江賞桂之往事。上片寫景,以景襯情,酒醒後惟見明月樹影、水沉煙冷,映現出流寓吳楚、壯懷難伸的孤寂心境;下片詠桂,遺貌取神,即小見大,由花小香濃著筆,“一點宮黃”,其濃烈芳香,藉助風露可將世界薰香。全詞把詠物與性靈融為一體,詞人將自己淡化到不露痕跡的地步。

十、悼亡詞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PK《西江月·題可卿影像》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宋】蘇軾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著名詞人蘇軾與辛棄疾,在詞的發展史上誰的影響大?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是北

文學家

蘇軾

為悼念原配妻子

王弗

而創作的一首悼亡詞,表現了綿綿不盡的哀傷和思念。此詞情意纏綿,字字血淚。上闋寫詞人對亡妻的深沉的思念,寫實;下闋記述夢境,抒寫了詞人對亡妻執著不捨的深情,寫虛。上闋記實,下闋記夢,虛實結合,襯托出對亡妻的思念,加深全詞的悲傷基調。全詞采用白描手法,出語如話家常,卻字字從肺腑流出,自然而又深刻,平淡中寄寓著真淳,思致委婉,境界層出,為膾炙人口的名作。

《西江月·題可卿影像》

【宋】辛棄疾

人道偏宜歌舞,天教只入丹青。

喧天畫鼓要他聽,把著花枝不應。

何處嬌魂瘦影,向來軟語深情。

有時醉裡喚卿卿,卻被旁人笑問。

著名詞人蘇軾與辛棄疾,在詞的發展史上誰的影響大?

《西江月·題可卿影像》是南宋詞人

辛棄疾創作

的一首婉約詞,從詞中看,可卿大概是芳年早逝,辛棄疾對她十分懷念,所以畫了她的影像不時地加以觀看。畫上的可卿手把花枝,嫵媚可人,然而,再熱鬧的場景她也看不到了——“喧天畫鼓要她聽,把著花枝不應”,此語好痴,讀來令人心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