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的境界——為而不爭

做人的境界——為而不爭

聖人是一個為而不爭的人。“不爭”在《老子》出現8處,其中第8章出現2次。

水有不爭之德。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也。夫唯不爭,故無尤。

尚水之德,品水之性,以水為師,取法於水,就是取法於道。水之特性就是利物而不爭。道亦如此,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之道,為而不爭。不爭合於道,爭則失道。

俗人好爭,聖人不爭。爭功爭名爭利,爭上爭大爭強。爭來爭去一場空,因為天下萬物生於無,而終歸於無。

爭則為得失左右,不爭則自然自在。爭則兩害,不爭則共利。爭則大失,不爭則大得。“夫唯不爭,天下莫能與之爭”。不爭是真不爭,而不是手段。

做人的境界——為而不爭

當今時代,市場競爭,唯利是圖。為而不爭,超凡拔俗,格格不入。

老子的道啟示我們,世界就是一個和諧共生的統一體,萬物都不能脫離這個整體。害人就是害己,利人就是利己。贈人玫瑰,手留餘香。傷人一千,自損八百。

戰勝別人不是真正的勝利,戰勝自己才是真正的勝利。戰勝自己就是戰勝自己的知與欲。有知有欲,有為有爭;無知無慾,無為不爭。

爭的前提是私,爭的內容是利,爭的結果是害。爭就是彰顯自我,就是自是、自見、自伐、自矜。

不爭則沒有敵人,不爭則無憂無患,不爭而善勝,故天下莫能與之爭,是謂不爭之爭,不爭之德。

做人的境界——為而不爭

人總是社會中的人,不可能人人離群寡居,總要和人打交道,發生各種各樣的關聯,人際關係的衝突是難免的。

這種衝突,首先是認知衝突,那就是自我與他人的對立;其次是利益衝突,為獲得更多利益,在慾望驅動下社會生活必然充滿競爭。

爭是因為我們對外物存有依賴之心,佔有支配外物讓我們有心理安全感與滿足感,但世事無常,而這種依賴卻積習難改,我們無法從這種依賴中解脫出來。

做人的境界——為而不爭

當執著於“自我”時,就無法從根本上消融人際關係的衝突。只有作為一個冷靜的旁觀者時,才容易看清事情真相,而無所謂的爭端只有在當局者中上演,猶如兩隻螞蟻在掙扯殘肢敗肉一樣。

一個人只有致力於內在的覺醒,才能看清世界的真相,不再執著成見,不再放縱慾望,復歸於樸,從世俗之網中掙脫出來,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才是真正地做到與道合一,自然無為,為而不爭。

做人的境界——為而不爭

不爭不是放棄一切,遠離世俗。真正的修行不脫離世間,真正的成就也紮根於世間。為而不爭,為是拿得起,不爭是放得下。

爭是因我,爭是利己。不爭是利人,為是利人,無為也是利人。因其無我而不爭,因無小我而有大我,因其不爭而勝天下。

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無其私而成其私。天道就是如此荒誕而百試不爽,只有合道,才能超越,只有超越,才能解脫。

做人的境界——為而不爭

人活著,沒有必要事事爭個明白,難得糊塗,是非成敗轉頭空,世間只有相對的美醜善惡。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友。

跟親人爭,爭贏了,親情沒了。跟朋友爭了,爭贏了,情誼沒了。爭的是理,輸的是情,傷的是自己。

是非黑白,讓時間去證明。放下成見,包容他人,舍一時,放一事,為而不爭,和而不同,贏得的是整個人生。

做人的境界——為而不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