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畫《龍貓》:宮崎駿隱喻的細節,及那些被幻想掩藏的殘酷現實

我想要製作一部幸福又溫暖人心的電影。一部讓觀眾看完之後,可以懷著歡喜、輕快的心情返回家門的電影。讓情侶會更加珍惜彼此、父母會深有所感的回想起童年時光,孩子們會因為想看龍貓而開始走進神社裡探險或是嘗試爬樹。

宮崎駿,美國迪斯尼稱為“動畫界的黑澤明”,他在動畫《龍貓》中塑造的妖怪龍貓形象受到了電影大師黑澤明的喜愛,並稱讚道:“好喜歡那個山貓巴士”,龍貓也成了工作室塑造的最成功的卡通形象,後來還被用作吉卜力的徽號。《龍貓》不同於宮崎駿的其他動畫作品,很多人認為它簡單溫馨,沒有反派,沒有衝突和災難,是一部淨化人心的治癒片。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在姐妹倆充滿童真與歡樂美好之下,是被掩藏掉的殘酷現實,歡笑不停的片段裡,那些不美好的細節不經意間被人忽視。也正因為這樣,孩童和成人以不同的視角出發看到的故事內容,對人物行為的理解都有著天壤之別,孩子的世界是純粹的,成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見識逐漸增多,在我們變得越來越理性化的同時,便失去欣賞美的眼睛和年少時的天真。

因此,有人認為《龍貓》很治癒人心,有人則會對動畫有著頗顯陰暗的解讀,強調成年人的世界沒那麼容易。其實電影的成功與否要用成績來說話,

任何虛假的感情和誇張都無法引起觀眾的共鳴,宮崎駿對主角一家不幸命運的描寫,更多的是展現倆姐妹純真的笑容,一家人樂觀的心態,她們看到的妖怪龍貓是存在於人心底的幻想,是苦難下人們的寄託和美好願望。

動畫《龍貓》:宮崎駿隱喻的細節,及那些被幻想掩藏的殘酷現實

脫下“宮崎駿式濾鏡”,動畫裡灰暗的故事背景

人們總說宮崎駿的動畫可以治癒人心,像是有魔力一樣讓人不自覺的帶入其中。其實,動畫《龍貓》在脫下“宮崎駿式濾鏡”後,讓我不禁想到安徒生童話裡的《賣火柴的小女孩》,同樣是輕描淡寫的描繪,背後卻是想象不到的辛酸。

動畫的高潮部分發生在電影的一小時之後,在此之前你也許會有無數猜想,甚至於羨慕他們的鄉下生活,因為那其中有太多兒時回憶,是在鱗次櫛比的高樓中見不到的景象,是我們生活中繁華都市下內心的嚮往之地。媽媽重病,一家人不得不搬去鄉下,姐姐要上學爸爸要工作,妹妹拜託給鄰居家婆婆,經常是一個人玩耍,這是她們的日常。再在接到醫院的電報之後,焦急無助的姐姐擔心媽媽是不是病重,4歲的妹妹想把玉米送給媽媽,獨自去往醫院又在路上走失。可想而知,一個孩子此刻要面對的是撕破喉嚨也無法傳達的不安,不像現在有著先進的科技,人手一部手機隨時隨地可以聯絡,影片和語音的普及大大減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感。因此,在貧窮落後時代下的不安與牽掛是我們現在所無法體會的,無奈之下姐姐找到大龍貓希望它能幫助自己,就像是黑暗中好不容易抓住的救命稻草,龍貓巴士帶她穿過山坡越過河流找到了正在哭泣的妹妹,還帶著姐妹倆去了醫院,如願以償的將玉米送給媽媽。

然而,現實中困難常有,多多洛卻只存在於童話之中。

從初看電影時的平淡無奇,到重溫時心頭已經愁腸百轉,才明白姐妹倆歡聲笑語的背後是父親強有力的臂膀,就像那個破土而出的橡子成長為參天大樹,是兩姐妹的依靠並給予她們無盡的希望。

動畫《龍貓》:宮崎駿隱喻的細節,及那些被幻想掩藏的殘酷現實

從動畫細節看《龍貓》背後的殘酷現實,以及動畫中孩子們的樂觀與天真

我們嚮往的不是那個存在於幻想中的大龍貓,它不是無所不能的妖怪,讓我們真正著迷與感動的是一家人最真摯的情感和樂觀的心態,以及平凡生活下他們擁有的滿足與快樂。動畫取材於現實生活中普通家庭的不幸遭遇,如果沒有多多洛,一切都只是平凡生活下的縮影,宮崎駿摒棄了成人世界的冷暖人情,讓我們從孩子的眼中看見了多多洛,看見了真正的人性世界。

故事發生在1953年,那個時候還沒有電視機,因此兩姐妹來到鄉下所見處處都是新奇,能夠與大自然為伴讓她們很開心。定居鄉下之後,姐姐去上學,爸爸一早就要趕去上班,媽媽在醫院無法回家,落單的妹妹一個人孤零零的。妹妹更像是小時候的宮崎駿,父親忙於工作,母親患病後害怕傳染與他保持距離,大多時候都是宮崎駿一個人在玩耍,與飛機為伴。

動畫《龍貓》:宮崎駿隱喻的細節,及那些被幻想掩藏的殘酷現實

截自:動畫《起風了》

載滿家當的大卡車在鄉間小路上顛簸前進,姐妹倆只能擠在狹小的書桌下面,遠遠瞧見穿制服的男人,姐姐誤以為是警察,趕忙叫妹妹快躲起來,可見姐姐是知道這樣是違反交規的。一路上兩人歡聲笑語,就算是在擁擠的空間,也不會影響與爸爸分享牛奶糖的喜悅和口中甜甜的滋味。

動畫《龍貓》:宮崎駿隱喻的細節,及那些被幻想掩藏的殘酷現實

破舊的房子到處都是灰塵,顫顫巍巍的柱子感覺隨時要倒,可姐妹倆一直是嬉笑打鬧,跟隨爸爸一同打掃衛生做家務,對鄉下沒見過的新奇事物充滿興趣,即便是這麼破爛的住處,一家人誰也沒有抱怨。可見父母的家庭教育對孩子至關重要,作為家庭支柱的父親對這樣的生活依舊是充滿熱情,對孩子也是一如既往的親切耐心。

動畫《龍貓》:宮崎駿隱喻的細節,及那些被幻想掩藏的殘酷現實

閣樓上奇奇怪怪的東西,爸爸叫它灰塵精靈,婆婆說它們是煤煤蟲,會跑進沒人居住的房子。其實,一個破爛不堪常年沒人居住的老房子隨著空置時間越久,灰塵積攢的越多,充滿生活氣息的房屋需要人精心打理,到處乾乾淨淨自然是沒有灰塵的。老婆婆也說了:“對它們笑笑,它們不會害你的,住一陣子,它們自然就會離開了”,不同於《千與千尋》中的苦力煤球,這裡還只是單純的灰塵精靈。動畫中這段可以看出,這是一套長久失修的老房子,遷居匆忙房子爸爸都沒顧得上提前收拾,鄰居婆婆也表示本想在他們搬來之前幫忙收拾好的。

動畫《龍貓》:宮崎駿隱喻的細節,及那些被幻想掩藏的殘酷現實

外面呼嘯而過的大風,惹的屋內哐哐作響,一家人正在泡澡,父親也被突如其來的巨響驚了一跳,他用大笑打消了孩子們的恐懼。動畫中的父親總是一副平靜的樣子,強大勇敢的他教會了孩子的積極樂觀的面對生活,給予了孩子們強大的精神力量。此刻,煤煤蟲已經悄摸摸的搬家啦。

動畫《龍貓》:宮崎駿隱喻的細節,及那些被幻想掩藏的殘酷現實

小月揹著熟睡的妹妹在車站前等待爸爸回家,沒曾想真的見到了梅口中的大龍貓,只見它頭頂一小片綠葉,雨水不停滴落在鼻頭上,便好心的把傘借給了大龍貓。其實,這把傘是給爸爸的,大龍貓拿著傘愛不釋手玩耍的很是高興,乘貓巴士走掉的時候並沒有將傘歸還,反倒是送了一袋橡子。這一刻的龍貓就像是爸爸,接過為他遮風擋雨的傘之後雨過天晴,之後爸爸乘坐的巴士到站,下車的時候天是晴的。

動畫《龍貓》:宮崎駿隱喻的細節,及那些被幻想掩藏的殘酷現實

夜晚,父親還在努力工作,姐妹倆早已進入香甜的睡夢之中,院子裡種下的橡子破土而出長成了參天大樹,她們在樹下祈禱,旁邊小屋裡昏黃的燈光下是爸爸努力工作的樣子,龍貓帶著姐妹倆飛向樹梢俯瞰夜晚的村莊。其實,爸爸如同這參天大樹一般支撐著整個家庭,就像是父親堅定有力的臂膀為她們遮風擋雨,帶給她們希望。

動畫《龍貓》:宮崎駿隱喻的細節,及那些被幻想掩藏的殘酷現實

隨著故事內容的推進,我們會發現他們是臨時決定搬到鄉下的,表面上看似安逸的生活其實有很多不得已的苦衷,爸爸以一己之力撐起整個家庭,姐妹倆積極樂觀的心態完全離不開父母的言傳身教。

反傳統的敘事策略,父母給予孩子“愛的教育”

爸爸的經典名言:“大聲笑出來,就不那麼害怕了”。

故事透過反傳統的敘事方式講述了一家四口的苦難境遇,明明是一個悲傷的故事莫名的有了治癒人心的效果。這也是《龍貓》不同於其他電影的地方,它不需要經歷苦難然後“一夜長大”,反倒是用最為簡單純粹的感情,揭示出深刻的道理。

動畫中的父親,作為家庭的頂樑柱,在很困難的情況下依舊照顧到女兒們的感受,媽媽病重,不得已變賣家產遷居鄉下,面對破破爛爛的屋子卻成了讓她們無比興奮的“鬼屋”,長時間無人居住落滿灰塵的小屋住著怪婆婆口中的“煤煤蟲”,爸爸卻逗趣的說是灰塵精靈;梅帶著爸爸和姐姐找了一圈也沒有看見大龍貓,垂頭喪氣時,爸爸沒有用大人的慣用方式打破小女兒的幻想,而是溫柔的告訴她:“爸爸和姐姐都沒覺得小梅在騙人,你剛才一定是遇到森林的主人,你真是運氣好極了,這種機會可不常有”;好不容易有了機會去看望媽媽,告訴她新家是鬼屋的時候,媽媽卻笑著說:“真的是鬼屋啊,媽媽最喜歡鬼屋了,希望可以早點出院,和你們一起去看看妖怪。”

可見,姐妹倆的積極向上的心態大部分都是來自父母的“愛”的教育。

動畫《龍貓》:宮崎駿隱喻的細節,及那些被幻想掩藏的殘酷現實

結語:

兒時看《龍貓》更多的是開心,成年之後有幸在影院重溫一遍,感受更多的卻是悲傷。在陰鬱的世界裡活出快樂,我想這也許是宮崎駿真正想要表達的東西,這部動畫成功的以孩童視角講述了大人看不到的美好幻想和不再擁有的童年歡樂,深入人心且不需要過多的解讀就可以直達心底,引發觀眾情緒上的共鳴。 現實生活總會有不完美讓我們抱怨、消極,然而童話就是用來治癒人心,動畫中的龍貓是父親精神力量的化身,在女兒們需要的時候守護、鼓勵著她們。孩子總要長大,父母終會老去,而我們能給予後代的是紮根於心底的樂觀,是面對困難強大的內心和對平凡生活的熱愛。

參考資料: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

部分圖片截選自動畫《龍貓》

文中圖片用於講解,如有侵權立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