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性的印度市場,連阿里、沃爾瑪都搞定不了印度這塊市場

魔性的印度市場,連阿里、沃爾瑪都搞定不了印度這塊市場

商業洞察

丨作者 / 鄭熤 高度 / 模式

印度作為全世界人口數量第二大國,其潛在市場也相當龐大,所以很多國家的企業也越來越熱衷於在印度投資,其中就包括中國的企業,而且中國近些年在印度的軟體和硬體市場都佔得了一席之地,深受印度國民的喜愛,

魔性的印度市場,連阿里、沃爾瑪都搞定不了印度這塊市場

但是最近由於在邊境地區的爭議不斷,印度居然在國內宣佈對來自中國的59款應用進行了封禁,這下好了本來都很難搞的印度市場,順理成章的就可以放棄了。。。

很多人就說了,這不是搞不定印度市場,這是他們不讓我們搞,對,他不光不讓我們搞,他誰都不讓搞,因為現在的莫迪政府是人民黨,他更是主張在經濟上強烈排外。

在印度人的眼中,印度的市場是留給印度人的,你這個外資佔領了印度市場的大頭,憑什麼不搞你?

你還別有強迫印度屈服的想法,人家印度壓根不吃這一套。70年代美國的國力是印度的多少倍,人家照樣出臺外匯管制法,IBM、可口可樂該賣的還是要賣,該退出的時候,還是要乖乖退出。

你不服都不行!印度真是一個魔性的市場,其實就算沒有禁令,中國的電商也在印度發展不起來,答案很簡單,電商發展需要國內建設起來強大的物流體系。下單了的東西,十天半個月才送到,那你買一些生鮮食品,到家都臭了,你下次還買嗎?

不要問為什麼這麼慢,得看鐵路、公路等基礎設施建設。

魔性的印度市場,連阿里、沃爾瑪都搞定不了印度這塊市場

印度的馬路

在這一點上,世界上很少有國家做得比中國更好。每年咱們以“鐵公基”為代表的這類基礎設施建設,都是幾萬億十幾萬億的投資。從2008-2019這12年間,中國累計基礎設施投資超過10萬億美元,約佔GDP的10%左右。

正因為基礎設施高速發展,中國的快遞公司:順豐,中通,圓通等等才能快速興起。

而這邊,印度號稱擁有世界第二大公路網,差不多590萬公里,資料上比中國還高。

但是,佔比最多的是印度的農村公路,約佔了70%,而高等級的國道佔比不到5%。

印度的這些農村公路,很多都是沒有硬化路面的。我們俗稱的叫土路。甚至一些邦還有全天候公路的說法,言外之意就是,這些邦還有很多公路在惡劣天氣下是不能通行的。

印度的高速公路也很有意思。一些印度媒體號稱印度有7萬公里的高速路,這差不多是中國的一半。

印度啥時候這麼牛逼了?仔細一找原因,原來在印度我們叫的國道就是印度的高速路,

而我們印象中的高速路,在印度只有1600公里,就是算上正在建設和規劃中的也只有1。7萬公里。連規劃都那麼點!而中國在2000年時,就已經到了1。6萬公里。

印度要建設像中國那樣密集的高速公路網,我算一下!算了,不算了,估計到下個世紀去了

印度鐵路更是如此。印度鐵路通車裡程號稱亞洲第一,也就是去年,中國才超過印度。

但是印度的鐵路多為單線鐵路,很多線路年久失修,系統極為低效,平均客運時速為50公里/小時,他們時速100公里/每小時的火車就可以叫高鐵了,貨運時速也只有22公里/時。這就使得印度物流的損失率奇高,在15%~18%之間,而全球是8%,中國是5。8%。靠這種速度和效率,你想發展高效物流,現實嗎?

魔性的印度市場,連阿里、沃爾瑪都搞定不了印度這塊市場

大家多少都聽到過一個說法就是,淘寶上的賣家,大多來自於江浙滬閩粵。這是因為他們更靠近長三角、珠三角這些生產基地,商品成本更低而已。中國電商業的高速發展,其實就是強大製造業+高效物流體系+網路時代發展的結果。

說到製造業就不提了,如果一個國家在建立了強大的物流體系後,卻沒有建立起強大的製造體系,那麼這個國家的製造業將會被中國製造擊潰。

而印度大部分的原材料也都是來自中國,比如皮鞋當地生產的皮鞋,每雙大概30元左右,中國生產的同類皮鞋只有8-15元。注意,這是扣除了海關、運費、僱傭成本等各種費用後的價格,如果只算生產成本,大概3-5元一雙,差了十倍左右。

如玩具,佔據了印度90%的市場。如光伏產品,中國對印度直接間接的出口佔據印度市場的90%。如紡織品,佔據印度市場的35%。如腳踏車,佔據印度市場的58%……

如印度著名的製藥業,其所需要的原料藥和中間體,70%以上來自於中國。就是因為中國原料藥的生產效率比印度高,生產成本比印度同類產品低25%-30%。而且,印度的藥品價格被本國藥品管理局管的死死地,沒什麼利潤。

魔性的印度市場,連阿里、沃爾瑪都搞定不了印度這塊市場

2018年國內原料藥的平均價格漲了20%多,印度藥企的成本直接漲了10%以上,一些印度藥企直接選擇停產。

印度目前的零售市場的銷售主體,既不是電商,也不是商超,而是那種原始的夫妻店,2013年印度就逼走了沃爾瑪。

魔性的印度市場,連阿里、沃爾瑪都搞定不了印度這塊市場

你看,就這發展速度,還在抵制中國產品,你憑什麼?就這還不讓外企在印度投資,印度的民粹主義政治環境,難以容忍中國電商在印度的發展。

很多人在看到印度一味限制中國企業在印度投資時,會感覺非常的詫異,認為印度這不是固步自封嗎?

其實,這是國人並不瞭解印度近現代史,印度在對待外資企業方面,擁有非常不光彩的一頁。

1960~70年代時,印度國內興起一股反對外資企業的浪潮。在1970年時,印度強推了一部《專利法》,規定任何專利只享有產品專利,不承認工藝專利。這直接給印度的企業打開了合法仿製的大門,印度引以為豪的仿製藥行業就是這麼來的。

我在前幾期也說過印度仿製藥的問題,如果大家有興趣,我可以在出一起關於印度仿製藥的內容,說一說,這個世界藥房之稱的印度,如果沒有中國,他們也就支撐最多3個月

總之,印度永遠是一塊大肥肉,卻也總是讓人敗興而歸。貿易保護主義也許能暫時給國民留下一點蛋糕,但故步自封的代價,是低位徘徊的社會效率、日漸凝固的種姓階層,以及越來越艱難的改革歷程。

不參與大環境的競爭,只會讓小環境變得愈加黯淡。中國吃過這樣的虧,如今我們鳳凰涅槃,無論是基礎設施、製造業還是電商業,都是全球的頂級玩家。

而短視的印度,恐怕只能在回顧過去時,一次又一次地哀嘆“失去的XX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