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定都關中長安與關中都市圈建設

漢武帝新宮室的發展

西漢文景二帝繼續執行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的國策,都未對長安城進行大規模的修繕。漢武帝登基後,西漢國力強盛,加上漢武帝本人好大喜功,喜營宮室。於是,漢武帝除在城垣以內修建北宮、桂宮、明光宮等宮殿群之外,還在城垣外面進行了三個大的發展,即在城西和城南分別修築建章宮和明堂,在城西南開鑿昆明池,並拓展了上林苑。

西漢定都關中長安與關中都市圈建設

建章宮建在未央宮西側,週迴30 裡,規模比長樂、未央兩宮都大,高可俯視未央宮,有凌空閣道,跨越城牆,連通未央宮。而明堂則是一種重要的禮制建築,其址位於長安城西南7 裡,城門南安門以東,覆盎門(杜門)以西。

昆明池開鑿於漢武帝元狩三年(前120),是一個大型人工湖泊,週迴40 裡左右,佔地300 多頃。

漢朝開鑿昆明池主要是為了訓練水軍,客觀上也成為漢長安城的一座大型水庫。

上林苑本是秦朝設在渭河南岸的苑囿,漢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大幅度擴充套件上林苑後,其範圍周袤300 餘里,苑內建有大量亭臺樓閣,佈滿珍禽奇獸,名木異草,漢朝皇帝秋冬季節都要在苑中射獵。

經過漢武帝的多方營建,西漢長安城可以說最終完工。此後直至西漢滅亡,西漢未再對長安城進行大規模的修繕。

據考古發現,西漢長安城城垣周長25。7 千米,面積36 平方千米,成為西漢時期規模最大的一座城市。不過,

西漢長安城雖然規模宏大,但皇室宮室、政府衙署佔據了大部分的面積,留給一般百姓居住的地區相對狹窄。

而《漢書·地理志》記載,元始二年(公元2年),長安有“戶八萬八百,口二十四萬六千二百”。學術界普遍認為,西漢長安城垣以內狹窄的地域無法容納得下如此眾多的人口,肯定有部分人居住在長安城城垣之外。

西漢定都關中長安與關中都市圈建設

由上述情況來看,西漢長安城經過前後近90 年的修繕,終於形成一座規模宏大的城市。不過我們仔細觀察西漢長安城的城市形制,不難發現,西漢長安城的城內分佈著眾多的皇室宮室、政府衙署,而一般百姓的居住地則只做了大致的安排,可以說是散居在長安城內城外,居於次要地位。由此我們可以看出,

西漢長安城更多的是一座宮城

,按今天的話說,政治中心的功能是其核心功能,且居於特別突出的地位;其他諸如經濟、文化等功能則擺在了相對次要的位置。那麼關中地區的經濟、文化等功能又是怎麼消解的呢?這就需要對長安城周邊分佈眾多的衛星城進行考察。

西漢時期的關中都市圈

西漢初年承襲秦制,設定內史來管理關中地區。後來,西漢逐漸將其轄區進行分析,名稱也逐步調整,至漢武帝太初元年(前104)逐漸定型,分為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三輔轄區。三輔轄區基本與關中地區重合,是西漢時期的京畿地區。為了確保這一地區的安全與穩定,保證關中地區的重心位置,西漢政府在三輔地區實行了一系列的措施。

西漢建都關中後,解決中央政府與“山東”各異姓、同姓諸侯王之間的矛盾成為朝廷首先必須面對的問題。以強幹弱枝為主要特色的“移民實關中”政策,成了西漢朝廷的不二選擇。

“移民實關中”

,最突出的表現就是諸陵邑的建立。諸陵邑是西漢皇室專門用以守衛、祭祀陵寢的獨特建置,由位列九卿的太常兼職統轄。西漢前中期,每一位新皇帝登基,都要為自己修建陵寢。於是,從“山東地區”遷徙過來的大量豪族,也紛紛圍繞皇帝陵寢建立陵邑,這樣一來,逐漸以長安城為中心形成了多個衛星城邑。長安城北的上林苑,則由朝廷派水衡都尉專職管理。由此可見,上林苑是中央直屬管轄的地區,不歸三輔管轄,諸陵邑也與三輔沒有行政上的隸屬關係。

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構成的三輔作為郡級行政單位也由中央控制管理,與普通地方行政體系沒有太大差異。但三輔不屬於十三刺史州部巡查,而屬於司隸校尉巡查。這說明,西漢出於維護皇權的考慮,中央直接對距離都城最近的諸陵邑和上林苑進行嚴密控制;對作為京畿外圍區的三輔各郡,朝廷也實行了特殊的行政管理政策,予以特別保護。

關中地區諸陵邑的人口總規模已無從考證,根據《漢書·地理志》的記載,高祖置的長陵有“戶五萬五十七,口十七萬九千四百六十九”;武帝置的茂陵有“戶六萬一千八十七,口二十七萬七千二百七十七”。由此可見,主要由“山東地區”移民構成的諸陵邑人口規模巨大。

圍繞漢武帝所置的茂陵形成的陵邑,其人口數居然超過了長安城。

西漢定都關中長安與關中都市圈建設

相關研究顯示,以長安城為中心的東西200 千米、南北100 千米的關中核心地區,密佈著39 座城邑,其密度接近當時全國城市分佈密度最高的青州。可以說,西漢三輔地區形成了以長安為核心,以諸陵邑、上林苑為衛星城,以三輔各郊縣為外圍的關中都市圈。而關中地區的長安諸陵邑城市的行政級別、人口規模,比一般的縣城要高。因此我們可以確信,它們分擔了首都的經濟、文化和軍事上的一些功能,佈局相對比較合理、穩定,是關中都市圈重要的組成部分。

不過,隨著“移民實關中”,陵邑城市建設的不斷深入,關中地區的人口大規模增長,引發了大量的問題,如移民造成風俗習慣的矛盾衝突、諸陵邑的不斷建立導致關中地區土地資源緊張、生態環境遭到一定程度破壞。這些問題最終導致漢元帝採取果斷措施,廢置諸陵邑,將其納入三輔管轄。這種改革措施實際上是降低了長安周邊諸陵邑城市的行政地位,但其所引發的問題並未因此得到妥善解決。至晚到漢元帝時,漢朝前期實行的“移民實關中”政策停止。

總之,關中地區在西漢確實是建都的首選。選擇建都在關中,是西漢能長治久安、繁榮昌盛的重要原因之一。種種原因,

西漢長安城以政治功能為核心功能,其經濟、文化甚至軍事等功能的一部分由其周邊衛星城邑來分擔。

儘管在長安城的營建和使用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但總體上來說,長安比洛陽更適宜作為西漢的都城,這一點是沒有疑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