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三國」曹操的宦官家世和他的自卑情結,是他終生奮鬥的原始動力

「說三國」曹操的宦官家世和他的自卑情結,是他終生奮鬥的原始動力

曹操出生於一個宦官家庭,祖父曹騰幼年時即遭閹割入宮中充當太監,鄧太后見他年紀幼小,為人謹慎敦厚,就讓他到東宮裡去侍候太子讀書。他非常討太子的喜歡,其賞賜往往多於常人。後來太子登基,做了皇帝(漢順帝),曹騰也就隨之不斷高升,由原來的“黃門從官”到“小黃門”,再到“中常侍”。漢質帝死時,曹騰又與外戚“跋扈將軍”梁冀相勾結並迎立桓帝有功,封費亭侯,遷“大長秋”。在宮中用事達30多年之久,前後“奉侍四帝”,是一個老資格的宦官,所以一直處於顯位之上。

所謂宦官,又成閹人、寺人、太監,就是閹割掉生殖器後送到宮中服務的人。按理說是不可能生兒育女的。但東漢後期,宦官勢力不斷擴大,為了使自己的財產、封爵後繼有人,他們往往到社會上去找一個小孩來作為養子。曹騰自然也不例外,設法養了一個兒子來“繼體傳爵”,這個養子就是曹操的父親曹嵩。

曹嵩雖然沾了其養父的光,官至九卿之一的大司農、大鴻臚,最後又花一億萬錢買了個三公之一的太尉。至於曹嵩本人的身世,到曹晉之際的陳壽寫《三國志》的時候,就已經成了一筆糊塗賬。有人說,曹嵩是曹騰從本家那兒過繼來的兒子;有人說,曹嵩是夏侯氏之子,就是夏侯惇的叔父,眾說紛紜,莫衷一是。陳壽覺得很難弄清楚,乾脆以“莫能審其生出本末”來交待,意思就是搞不清曹嵩的出身由來打發了事。

這種連自己父親的出身都弄不清楚其究竟的宦官家世,對於曹操來說是一個非常沉重的心理負擔,由此而造成了他深刻的自卑情結和負罪感。

宦官由於生殖器遭受閹割,不能傳宗接代,所以,在注重血緣關係的宗法社會里,歷來受人輕蔑,是社會中最為卑賤汙穢的階層。自然,曹操的宦官家世,也就成了他的政敵對他進行攻擊、辱侮、諷刺、挖苦的主要手段。其中最有影響的是陳琳為袁紹撰寫的《討曹操檄州郡文》中的一句話:“司空曹操,祖父騰,故中常侍,與左悺、徐璜並作妖孽,饕餮放橫,傷化虐民。父嵩,乞丐攜養,因贓假位,輿金輦璧,輸貨權門,竊盜鼎司,傾覆重器。操贅閹遺醜,本無令德,僄狡鋒俠,好亂樂禍。”

「說三國」曹操的宦官家世和他的自卑情結,是他終生奮鬥的原始動力

“乞丐攜養”,“贅閹遺醜”,對於曹操來說,這恐怕是世界上最惡毒、最可怕的語言了,但它確是無法逃避的事實。儘管他可以“挾天子以令諸侯”,可以以三萬人馬大敗袁紹的八萬大軍,可以橫行天下,雄踞三國之首,可以講武策,釋經傳,打馬迎敵,橫槊賦詩,然而他卻無法逃避、躲藏自己的那個卑賤醜惡、遭人冷眼蔑視的宦官家世,這是一個令曹操無法適當應付,絕對無法解決的問題。因此在曹操的內心深處,自幼就植下了一種深刻的自卑情結。

成了英雄之後的曹操,在回顧自己人生歷程時,曾坦率地說:“孤始舉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巖穴知名之士,恐為海內人之所見凡愚,欲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譽,使世士明知之。”曹操內心深處的自卑,透過這段話已經不由自主的流露出來了。

東漢末年,帝國的大廈搖搖欲墜,仕途險惡莫測。所以很多有識之士潔身自好,遠離朝廷,韜伏避禍,士大夫中的隱逸之風日甚一日。然而在曹操看來,這些隱逸之士都是具有相當身份的碩學儒士,社會地位甚高。而自己出身於令人厭惡的宦官家庭,卑微醜陋,相形見絀,是難以融入到隱逸之士的行列中去的。所以他要說“自以本非巖穴知名之士”,這實際上就是一種自卑的表露。正是這種深刻自卑的強烈刺激、壓迫,造成了曹操心理上難以忍受的緊張和焦慮,迫使他做出了許多爭取優越感的補償動作,以此來解除其緊張狀態,減輕心理上的不適感。這種爭取優越感的補償動作,表現在曹操身上,就是想成為一個引人注目的英雄,用曹操自己的話說就是“欲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譽,使世士明知之。”也就是將自卑予以昇華,然後得到超越。

曹操爭取優越感的補償動作,從他一踏上仕途就充分地表現出來了。

年剛滿20歲的曹操,由於祖父的餘蔭,“舉孝廉為郎”,並很快就得到了“洛陽北部尉”這一頭銜。尉是管理治安的一個小官兒,比縣令還要低一級。但曹操並不在乎官位的高低,重要的是他需要一個表現自己以引起人們注意的機會。所以,他剛一上任,便急忙趕造五色棒十多根,懸掛在他的辦公點“尉廨”的大門左右。如果有犯禁者,無論是達官貴人,還是豪強寵臣,“皆棒殺之”。

當時有一個小黃門,名字叫蹇碩,是漢靈帝最寵愛的宦官,後來曾官至西園上軍校尉,成為靈帝實際上的託孤之臣,可見十分了得。正是這個蹇碩的叔父,犯禁夜行,撞到了曹操手中,當即被曹操喝令以五色棒打殺之。於是“京城斂跡,莫敢犯者”。曹操也由此而聲譽雀起,由洛陽北部尉遷升為頓丘令。世人終於開始注意到曹操的存在,這使曹操在心理上得到了一次安慰和滿足。

「說三國」曹操的宦官家世和他的自卑情結,是他終生奮鬥的原始動力

中平元年(公元184年),黃巾起義爆發,曹操因鎮壓起義軍有功而被升遷為濟南相。

濟南是一個王國,按東漢制度,王能臣名而不能治民,治民則有國相承擔。所以,曹操就是實際上的濟南王國的太守,實現了他少年時“欲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譽”的願望。他決心牢牢地把握這個機會,幹一番引人注目的大事業。

濟南王國當時有十多個縣,長吏大多是一些附附貴戚,倚仗權勢,貪饕害民之徒。曹操走馬上任,一口氣連罷了八個縣的主要官吏。一些平日裡無法無天的奸猾之徒,見狀震怖大駭,紛紛抱頭遁逃,於是“政教大行,一郡清平。”

「說三國」曹操的宦官家世和他的自卑情結,是他終生奮鬥的原始動力

此時東漢王朝越來越腐敗黑暗,曹操認為自己的舉措有點不合時宜,得不到社會的肯定,遂出現了灰心的情緒,所以,當朝廷委任他為東郡太守的時候,他便稱病回故鄉去了。他認為自己的年齡尚小,再過20年,也只不過與現在的一些同僚的年齡相仿,所以待政治清明之後,再出來大幹一番事業也不遲。於是便在故鄉譙縣城東50裡築了一棟別墅,想在那裡秋夏讀書,冬春射獵,過幾十年清心淡泊,與世無爭的生活。然而,一旦真的脫離政治舞臺,曹操又驀然發現,自己並不適應這種清心寡慾的生活方式。內心深處的自卑情結不停地在那裡翻滾、躁動,逼迫他走進社會去爭取優越感。

恰好此時漢靈帝正在籌組西園八校尉,這是黃巾起義後,朝廷為了鞏固政權而組建的一支皇家嫡系軍隊。曹操認為這是一個能夠充分表現自己的好機會,遂從故鄉的別墅裡跑了出來,撈了個八校尉之一的典軍校尉。此刻,曹操的慾望更大了,“意遂更欲為國家討賊立功,慾望封侯作徵西將軍”,他希望能夠在自己死後,人們可以在他的墓碑上題刻上“漢故徵西將軍曹侯之墓”,這滿足了他的最大願望。他不僅要使當時的人們關注他的存在,而且還要讓後人知道歷史上曾經有一個曹操轟轟烈烈的存在過。這種強烈的英雄慾望是由內心中深刻的自卑壓迫出來的,他是想以自己的輝煌業績,來贏得社會的頂禮膜拜,進而使人們淡化、忘卻他那卑賤難堪的出身。

「說三國」曹操的宦官家世和他的自卑情結,是他終生奮鬥的原始動力

自曹操走出別墅擔任典軍校尉之後,他便始終活躍在東漢末年的政治舞臺上。擒呂布,敗袁紹,克荊州,徵烏桓,“挾天子以令諸侯”,雄踞北方而為三國之首。他終於成了一個引人注目,名垂千古的英雄,然而在這個英雄胸膛內跳動著,卻是一顆相當自卑的心,這是他一輩子奮鬥的原始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