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孔子的魅力,不是封閉和固化,而是開放和變通

《論語》:孔子的魅力,不是封閉和固化,而是開放和變通

《論語》:孔子的魅力,不是封閉和固化,而是開放和變通

孔子的變通、不教條是非常明顯的,在他看來,“仁”、“信”都是相對而言的。他的學生有子就說:“信近於義,言可復也。”我們經常引用的“言必信行必果”,其後面是有下文的“鏗鏗然小人哉!”可見孔子是不贊成不分青紅地“守信”的,“信”必須建立在“仁義”的基礎之上。

那麼,孔子的仁義又是什麼呢?後世所講的“仁義”往往以殉君殉夫為“仁義”,然而孔子在《論語.憲問》篇裡給出的卻不是這樣的答案。當子路和子貢分別就管仲不死君難、反而輔佐齊桓公的這一事實進行質疑、認為管仲不“仁”的時候,孔子的回答是:“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由此可見,孔子崇尚的是“大仁”而非小“節”。

《論語》:孔子的魅力,不是封閉和固化,而是開放和變通

孔子對任何問題都會區別對待,決不會鑽牛角尖。對同一個人有不同的評價,這是因為孔子針對的是不同的事件、不同的問題和不同的層面做出的,也說明孔子有著充分的辨證思維。而更妙的是,孔子在說管仲“人也”的時候是那樣的一本正經,如果不仔細分析的話很難發現話裡的反諷意味,這說明孔子有著很強的幽默感。

《論語》裡體現孔子幽默的地方還有很多,林語堂先生的《論孔子的幽默》就提到了“御乎射乎”章,“有人批評孔子說:‘孔子真偉大,博學而無所專長,。’孔子聽見這話說:‘教我專長什麼?專騎馬呢?專射箭呢?還是專騎馬好。’”林先生說:“這話真是幽默的口氣,這哪裡是正經話?或以為聖人這話未免煞風景。但是孔子幽默口氣,你當真,煞風景的是你,不是孔夫子。”

《論語》:孔子的魅力,不是封閉和固化,而是開放和變通

《論語》裡的孔子不僅僅體現了他的幽默,而且還表現出他其他方面的性格特徵。我們可以說,《論語》裡的孔子是一個形象豐滿、有血有肉的人物。他會嘮嘮叨叨地發牢騷;他會在被弟子質疑的情況下發誓自清;他也有無言以對的困窘。

林語堂先生認為《論語》是一本好書,只是編輯的不好,也沒有人敢編輯。我卻認為,幸虧沒有人編輯《論語》,而只是把孔子說的話原原本本地記錄出來,才讓我們能夠看到一個真實的孔子,一個真實的人,而不是一個神。他有喜怒哀樂,有無奈有徬徨甚至還有無知,然而也正是這樣一個“人”,他的智慧才讓我們更加地信服和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