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百科——全方位介紹潮汕

地理:

潮汕地區:位於廣東省東部的潮汕平原,包括潮州市、汕頭市以及揭陽市,廣義上還包括汕尾市。歷史上潮汕地區還包括大埔縣、豐順縣。通行潮汕話(屬閩南方言的一個分支)、客家話。

潮汕平原位於粵東沿海地區,是廣東第二大的平原,分佈在汕頭、潮州、揭陽三市,其面積有4000多平方公里,由韓江三角洲、榕江平原、練江平原、黃岡河平原、龍江平原五部分組成。潮汕平原氣候溫暖溫潤,土地肥沃,農耕條件優越,農業發達,主要的農作物有水稻、甘蔗等,此外還盛產荔枝、菠蘿、香蕉、柑桔、龍眼等熱帶亞熱帶水果。

語言:

潮語或潮汕方言一般稱為潮汕話或潮州話,漢語方言之一。分佈於廣東省東部的潮汕地區以及海外有華人的地區。

潮汕話在廣東東部的潮汕地區以及海外華人中廣泛使用,是知名度較高的一個古老方言,屬於閩南語系,但與閩臺的閩南話差異很大。語法與閩臺片相同,詞彙也有高度的對應,語音語調上則差異明顯,彼此無法互通。在潮汕話和閩臺片相交融的地區,兼具有二者的發音特色,如福建的詔安等。潮汕話包含了很多的古漢語成分,在古代,潮汕先人本來居住在中原一帶,為了逃避戰亂,一路往海邊遷徙,到達福建莆田,定居一段時間之後,又集體遷徙到今天的潮汕地區。所以潮汕話是遺留下來的古漢語,同時也受到南越國少數民族的影響。

潮汕地區的城市:汕頭市(含潮陽區、潮南區、澄海區、南澳縣)、潮州市(含潮安縣、饒平縣)、揭陽市(含揭東縣、揭西縣、普寧市、惠來縣)、汕尾市(含陸豐市、海豐縣、陸河縣)、梅州市(含豐順縣)。

潮汕話各個地區的語調有所不同,不過大部分都能順利交流,相互通話。

按照城市可以分作以下幾種:

1。 潮州音;

2。 汕頭音;

3。 澄海音;

4。 潮陽音;

5。 揭陽音;

6。 汕尾音。

按照江河流域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1。 韓江流域語調;

2。 練江流域語調;

3。 榕江流域語調;

4。 海陸豐區域語調。

文化:

潮劇 又稱潮州戲、潮音戲、潮州白字戲,流行於廣東東部潮汕地區、福建南部,臺灣等地,用潮州方言演唱的地方劇種,是全國十大劇種之一。潮劇歷史悠久,是我國最古老的地方劇種之一,屬元朝、明朝南戲的一支,時稱為潮腔、潮調。“潮劇”之稱,最早記載於光緒年間,張心太所著《粵遊小識》:“潮劇所演傳奇,皆習南音而操土風”。

唱腔: 潮劇屬於高腔系統,是曲牌體系。

音樂: 潮劇的樂器分文場和武場,文場為管絃樂,武場為打擊樂。

文場: 二絃、椰胡、二胡、中胡弦、大胡弦、板胡、大嗩吶、小嗩吶、笛、簫、揚琴、蓁琴、月琴、木琴、三絃、大三絃、琵琶

武場: 木板、木魚、輔板、哲鼓、柿餅鼓、戰鼓、中鼓、大鼓、低音鼓、深波、欽仔、大鈸、小鈸、鬥鑼、大斗鑼、鑼仔、九仔鑼、銅鐘、蘇鑼、號頭

行當:

生: 小生、老生、武生、花生

旦: 青衣(烏衫)、閨門旦(藍衫)、衫裙旦、彩羅衣旦(花旦)、烏毛、白毛(老旦)、武旦

淨: 文淨、武淨、醜烏面

醜: 官袍醜、項衫醜、踢鞋醜、武丑、裘頭醜、長衫醜、褸衣醜、老醜、小丑、女丑

劇目:

* 《琵琶記》

* 《柴房會》

* 《荔鏡記》

* 《蘇六娘》

* 《袁崇煥》

* 《陳太爺選婿》

* 《張春郎削髮》

* 《金花女》

* 《劉明珠》

* 《辭郎洲》

* 《白玉鳳》

* 《王茂生進酒》

* 《楊令婆辯本》

名家:

香港——

* 陳楚慧(新天彩潮劇團)

潮汕——

* 洪妙(反串老旦)

* 李義鵬(醜生)

* 方展榮(醜生)

* 鄭健英(花旦)

* 範澤華(花旦)

* 孫小華(花旦)

* 鄭小霞(花旦)

* 陳學希(小生)

* 葉清發(小生)

* 吳清城(小生)

* 張長城(老生)

等等

潮州菜(Chaozhou cuisine/Teochew cuisine/Chiuchow cuisine)簡稱潮菜,是粵菜三大流派(潮州菜、廣府菜、東江菜)之一,起源於中國廣東省潮州市,與廣府菜非常相似。潮州菜中有一些粵菜中沒有的獨特的菜餚。 潮州菜中最出名的是海鮮和素菜。與其它中國菜相比,潮州菜比較清淡,而且注重新鮮的原料。潮州粥也很有名,相對於廣州粥的濃和膠,潮州粥非常稀。潮州粥的水很多,米很少。正宗的潮州菜館在飯前飯後都會提供烏龍茶。 潮州菜席被成為“九大碗”(九大簋)。潮州菜的製作注重刀工,拼砌整齊美觀。經過雕刻的潮州菜一般用在筵席上。在香港和澳門,去潮州餐館進餐被說成“打冷”。 與其它中國菜館不一樣,潮州菜館的選單一般都有甜品。

“打冷”的來源:

潮州話中的“打冷”的本意是打人。二十世紀中葉,香港時局混亂,幫會爭鬥厲害,經常有吃“霸王餐”的客。當時皇后街有許多潮州小食店,潮州人非常團結,如果遇上“霸王客”,各店就會很快的聯合起來揍這些人。於是習慣中就把“打冷(打人)”與潮菜館聯絡起來了。現代在香港,“打冷”失去了“打人”的原意而意義外延為“吃潮菜”。

潮州名菜:

* 滷鵝

* 潮州凍蟹

* 潮州粉果

* 蠔烙

* 蝦球

* 反沙芋(翻沙芋)

* 滷水拼盤

* 滷水豆腐

等等

功夫茶是一種茶藝形式,在中國茶文化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由來:

功夫茶起源於廣東省潮汕地區,由於極為講究沏、泡茶的方式,對全過程操作手藝要求極高,沒有一定的功夫是做不到的,因此稱為功夫茶。此外,這個“功夫”也還表現在品飲和對茶具的要求方面。

茶具、茶水和茶葉:

功夫茶的茶具一般比較小巧,一壺帶二到四個杯子不等,多為三個。常用泉水、井水沖泡。一般不用紅茶和綠茶,而採用烏龍茶,因為只有這種半發酵的茶葉才能衝出所需要的色香味。

泡製:

功夫茶的沖泡極其考究。沖泡需用沸騰的水。用於燒水的爐子和盛水的容器一般都與茶具一起擺放,隨燒隨泡。先前用小炭爐燒水,現多用酒精爐或電爐。斟茶時更是考究。首先,茶壺中茶葉不能落於茶杯中。其次,各杯茶的顏色、盈滿程度要求完全一致。為此,沖茶者手執茶壺向手肘內側方向(逆時針方向)快速向各杯迴圈斟茶,此稱為“關公巡城”。待茶壺中茶水將盡時,以迴圈點選形式將最後茶滴均勻斟於各杯,此稱為“韓信點兵”。茶杯以八分滿為宜,茶壺中多餘茶水必須倒掉,不能留於壺中,否則下輪茶會變得苦澀難飲。一般到杯中茶水顏色變淺時換茶葉。

特點:

潮汕人飲茶稱“食茶”。功夫茶衝於杯中後,沖茶人邀請各位飲茶時一般說“食”。客人迴應之以“食”。有時沖茶人雙手向客人端送茶杯,此時客人應雙手接茶。如沖茶人將茶杯端起擺放於客人面前,客人一般會用食指輕叩桌面以示謝意。

==================================

注: 本文節選於“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