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跌至4.1!《舌尖3》為什麼涼了?原總導演陳曉卿透露原因

豆瓣跌至4.1!《舌尖3》為什麼涼了?原總導演陳曉卿透露原因

文丨于帥

《舌尖3》已經全部播出結束,其評分也被定格在了4。1分,這是觀眾與主創在節目播出前不會想到的。這種評分的出現直接表明了觀眾對於《舌尖3》的極高期待與作品質量之間的落差。

那麼作為國產紀錄片的超級IP,《舌尖3》緣何呈現出了斷崖式的下滑?雖然一些客觀原因(例如準備與製作週期短、導演風格等)可以作為《舌尖3》出現問題的解釋,但在紀錄片作品呈現時,任何理由都不是觀眾應當考慮的。作品口碑與收視下滑的根本原因,就是品質不過關。

豆瓣跌至4.1!《舌尖3》為什麼涼了?原總導演陳曉卿透露原因

捨本逐末,《舌尖3》遭遇口碑“滑鐵盧”

《舌尖》系列作為央視的重點專案,從第一季開始便被認作是中國紀錄片的頂級之作,無論是紀錄片本身應當具備的社會價值、故事性與真實性,還是配樂、剪輯都達到國際一流水準,加之記敘的美食方向正對國內觀眾胃口,一時之間成為了最受歡迎的紀錄片節目。

豆瓣跌至4.1!《舌尖3》為什麼涼了?原總導演陳曉卿透露原因

然而現在看來的第三季卻沒有延續之前的品質,首先是作品內容甚至沒有體現片名的真正含義,以第一集為例,將《器》作為主題便是捨本逐末。並且在前半段以匠人精神為核心的講述中,也因為粗糙的拍攝而沒有達到預期。雖然後半段將視角重新定格在“食”上,但與前作在品質上的差異也開始顯現,無論是剪輯、配樂還是文案,都讓觀眾大失所望。

豆瓣跌至4.1!《舌尖3》為什麼涼了?原總導演陳曉卿透露原因

這種“文不對題”的內容在之後幾集中依舊比比皆是,例如第二集中勵志的下崗再就業大媽、棄醫改做麻辣燙的貼心女婿以及第三集裡面佔據了四分之一時長的老武術家。大量的節目時長用在了講述人文之中,雖然這是紀錄片的必備要素,但如此不分主次無疑是巨大的弊病。

作為CCTV出品的節目,《舌尖》系列勢必要在節目中加入一些具備說教意義與明確價值觀導向的人文要素,但觀眾所期待的無疑是真正的“乾貨”。

過往的一二季也不乏宣教內容,主導卻依舊是美食,所以影響不大。但第三季《舌尖》將與美食關聯度有限的人文故事“進行到底”,觀眾的不滿情緒旋即爆發。

在第四集被質疑造假且製作原材料為三無產品的“中藥口紅”播出後,《舌尖3》徹底引發了網友的憤怒,大批觀眾也都選擇了放棄觀看。

豆瓣跌至4.1!《舌尖3》為什麼涼了?原總導演陳曉卿透露原因

《舌尖3》的另一重大問題來自於一些常識性知識上的硬傷,例如第二集中,節目組將四川樂山、成都的傳統名小吃缽缽雞與麻辣燙弄混;西安的回坊也被冠上了唐朝就已經形成的標籤。

第三集前半段的人文故事中,園林設計專家葉放去到太湖尋找花鱸,意欲應和“蓴鱸之思”的典故,然而在鏡頭轉回到廚房之後,廚師手中的魚已經變為了大口黑鱸。

當這樣的常識性錯誤比比皆是,作為紀錄片而言便已經失去了其真實性的根本,口碑與收視一再下滑也是自然而然。

過度商業化引發觀眾憤怒,製作團隊更迭或是質量滑坡誘因

在第三季《舌尖》的期待值最高峰時,一部品質完全達不到觀眾要求的作品出現,無疑使之成為了評論的眾矢之的,同時也給予了網友吐槽的素材與話題。而在觀眾對於節目的各種“硬傷”不滿的同時,《舌尖3》中存在的大量軟廣,是讓網友萬萬接受不了的。

豆瓣跌至4.1!《舌尖3》為什麼涼了?原總導演陳曉卿透露原因

豆瓣跌至4.1!《舌尖3》為什麼涼了?原總導演陳曉卿透露原因

豆瓣跌至4.1!《舌尖3》為什麼涼了?原總導演陳曉卿透露原因

固然從資料上看,《舌尖3》的帶貨能力極強,在章丘鐵鍋一集之後,其銷量同比增長了近6000倍,紀錄片頻道的收益也因為《舌尖》系列收到了巨大盈利,所以《舌尖3》出現大量廣告在意料之中。

然而紀錄片的本質依舊是講好故事,像英美兩國一直以來都是紀錄片大國,他們的BBC和Discovery頻道生產的紀錄片也存在著大量的商業元素,但其品質依舊是享譽全球, BBC每有紀錄片釋出都會在國內引發一陣觀看熱潮。

豆瓣跌至4.1!《舌尖3》為什麼涼了?原總導演陳曉卿透露原因

BBC出品的《地球脈動 第二季》,豆瓣評分9。9

由此可見商業化是要建立在極高的內容品質上才會被觀眾接受的,而《舌尖》系列的前作雖然為《舌尖3》提供了一個商業化的平臺,但品質的下滑與過量的商業行為,都使得《舌尖3》的商業化成為了敗筆。

與此同時,倉促製作的週期也使得作品的很多細節未經過反覆推敲,而造成製作週期短的原因也與《舌尖3》的過度商業化息息相關,因為早在2015年央視的黃金廣告招標大會上,4家企業便競標奪得了《舌尖3》的4個廣告標:“法國柏閣”以1。18億拿下《舌尖3》獨家冠名,美的、王老吉、魯花分別以7099萬、4000萬和3999萬成為《舌尖3》行業合作伙伴。

豆瓣跌至4.1!《舌尖3》為什麼涼了?原總導演陳曉卿透露原因

《舌尖3》原定於2016年便應該播出,導演陳曉卿也完成了主題的構思:中國與世界。但由於種種原因,專案沒有啟動,陳曉卿也從央視辭職。然而大量的廣告贊助都已經到位,箭在弦上,不能耽擱。

而新導演劉鴻彥去年才從新聞頻道轉至紀錄片頻道,且第一個任務便是重拾《舌尖》系列。劉鴻彥也不可謂不努力,在僅有的10個月製作週期中,她帶領著200人的團隊跑遍了全國20多個省市區,拍攝地點也多達115處,單以第二集《香》為例,只有50分鐘的片子,分集導演黃鶴與主創團隊便花去了200余天的時間,去到了20多個城市,接觸了136個人物,嘗試並拍攝了120種小吃。

豆瓣跌至4.1!《舌尖3》為什麼涼了?原總導演陳曉卿透露原因

原導演陳曉卿近日也在朋友圈中表達了對《舌尖3》的支援

但製作團隊的換血與商業化致使的製作倉促,依舊讓《舌尖3》出現了大量常識性錯誤與未經核實的BUG。

10個月的製作時間似乎確實無法將作品準備完備,新導演的風格轉變也讓主創們努力尋找出的美食素材沒有成為主角。

其實風格的變化從第二季便顯露端倪,央視的團隊整體接過了包括立意、選材、後期等整個專案,從那時起美食的成分便已經有所減少,人文情懷開始增多。這種變化也在豆瓣評分上體現出來,雖然依舊高達8。4分,遠非一般作品可以達到,但相比於豆瓣評分達9。3分的第一季而言,實在難言有所提升。

豆瓣跌至4.1!《舌尖3》為什麼涼了?原總導演陳曉卿透露原因

這種“教育片”風格最終在第三季爆發,在接受採訪時劉鴻彥說到:“大家都會說,中國的飲食文化博大精深,但這個博大精深到底是什麼?肯定不僅僅是食物是怎麼切的、怎麼做的,背後肯定有更深層的東西。我們希望呈現食物是怎麼做的,再把背後附著的東西挖掘和呈現出來。”

可惜最後的呈現只有“背後附著的東西”,卻少了原為核心的食物本身。

豆瓣跌至4.1!《舌尖3》為什麼涼了?原總導演陳曉卿透露原因

結語

雖然作為頻道而言,商業化是難免的,站在發展的角度來看商業化也是紀錄片的必經之路,但做好節目本身才是進行商業化發展的必要條件,過度商業化更是應當摒棄的問題。

如今《舌尖3》口碑收視均沒有達到預期,幾大廣告商也沒有得到期望的宣傳力度,這無疑為之後《舌尖》系列的招商提出新的挑戰,所以作品此番過度商業化的嘗試,無疑是失敗的,對頻道而言也是得不償失。

作為一部優秀的IP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曾經創下過輝煌的歷史,也成為了中國人民的驕傲。此番遭遇“滑鐵盧”,網上雖然批評與指責不斷,但大多依舊是希望看到更好的作品。

那麼如何兼顧品質與商業化的比重、減少紀錄片存在的“硬傷”以及製作出觀眾真正喜歡的內容,是之後所有紀錄片在做商業化運營時都應當注重與思考的問題。

轉載請註明來源出處,長按二維碼,關注節目一線,獲得更多一線乾貨

合作請聯絡 微信:Ventisland

投稿請發至 郵箱:jiemuyixian@vip。163。com

原創稿件轉載請務必聯絡授權。如文章涉及版權問題,請與後臺聯絡,我們將及時處理。

【原標題:《舌尖3》尷尬收宮,紀錄片產業遭遇過度商業化之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