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和包拯的智慧

如果沒有足夠的神力,能否辨別真假悟空?

《西遊記》說:不能。

神通廣大如南海觀世音、玉皇大帝,都沒有想一想,是不是憑藉智慧也能分辨出真假來。凡人如唐僧,也許因見識過神力的無所不能,都忘了自己也有顆腦袋,只想透過唸誦緊箍咒來辨別。

他們是太相信,或者說太依賴神力了。

菩薩和包拯的智慧

照妖鏡分不出真假悟空。太依賴工具了不是件好事。

有一個人,靠著頭腦解決了同類案子。

包拯任開封府尹時,遇到一個判別真假的案子,對,就是元雜劇《灰闌記》中兩婦爭兒的故事。

菩薩和包拯的智慧

這幅圖還是挺傳神的,人物個性刻畫得很鮮明。

一個是親媽張海棠,另一個,則是收買了“剃胎頭收生的老孃、看生見長的街坊”,有著有力人證的馬大渾家。5歲的小孩壽郎在劇中只會哭。

包拯命人畫下灰闌,讓壽郎站在灰闌內,說,誰能將孩子拉出灰闌,誰便是孩子的親生母親。馬大渾家狠命拉扯孩子,海棠害怕傷著孩子罷手不拉。事實也就清楚了。

誇一個人聰明,我們會說智慧通神。具體這一案子,說人類智慧超出神力,並不誇張。

兩婦爭兒的故事不獨中國有,外國也有。

國外最著名的要數《聖經》裡的這樁案件:兩妓女為爭奪一男孩吵得難分難解,以色列王所羅門吩咐將孩子劈成兩半,一人分一半。孩子的母親情願不要,另一婦人則無動於衷。於是也就分出真媽假媽了。

嗯,似乎大家都覺得這樣斷案做沒錯。

其實,這樣子斷案也並非無懈可擊。

如果張海棠性情暴躁、或者不那麼愛孩子,一聽“誰拉出孩子算誰的”,未必不會全力拼搶--所以,由“不拉扯孩子”,並不能必然推出“愛孩子”。

如果馬大渾家之流奸狡,或真心疼愛孩子,那結果也可能有所不同--第一次讀《灰闌記》,就有這個疑問,後來到底讓我找出反例來:

德國戲劇家B布萊希特曾創作《高加索灰闌記》,劇中將孩子蠻橫地拉出灰闌的,是他的親生母親總督夫人,而更憐愛幼兒的,卻是他的養母、總督家的廚娘--所以,由“愛孩子”,也不能必然推出“是孩子生母”。

菩薩和包拯的智慧

中外藝術家合演話劇《高加索灰闌記》

這個案子放到現在當然簡單得多,一紙親子鑑定足以明辨是非。某種角度看,親子鑑定堪稱人類世界的神力。

可神力有時候也不那麼靠譜。大家可參考一下網路上傳得沸沸揚揚的保姆偷子案,標題是:保姆偷小孩26年後還回,親媽怒斥:你把人養廢了甩回給我!

在這個連環錯的案子中,父母20年前依據親子鑑定找回的兒子,實際上與他們並無血緣關係。

問題來了。我們斷這類案子,究竟斷的是什麼?是判定真媽假媽,還是判斷最愛孩子的人?是將孩子交給愛他的人,還是交給他的生母?或者是交給最適合他的那個人?

要作出合適的判決,恐怕不止看親子鑑定吧,還是要回到包拯那裡,運用我們的智慧,尋找遵天理守國法順人情的論斷。

科技愈發達,社會文明程度愈高,我們的生活愈便利,各界對科技也愈來愈依賴。

真誠希望,全盤依賴科技,卻忘了人自己脖子上也頂著腦袋的那一天永遠不會到來。

文末摘錄一段話, 是奧威爾說的,就是寫《一九八四》《動物農場》的那位奧威爾,與諸君共勉:

“我並不相信我在書中所描述的社會必定會到來,但是,我相信某些與其相似的事情可能會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