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推行變革,讓法家思想成就秦國千秋大業

戰國時期,禮崩樂壞,周室衰落,諸侯戰亂紛爭。各大諸侯日夜期盼富國強兵,廣納天下賢才以輔弼成大業。

商鞅推行變革,讓法家思想成就秦國千秋大業

秦始皇陵兵馬俑

在各諸侯國中,

秦國的崛起,無疑最具傳奇的一章,

對中國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而秦國的強大,卻是由一位衛國人主導推動,此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商鞅。

商鞅曾是魏國宰相公孫痤的管家,公孫痤看準商鞅是難得的大才,曾在生病之時,向前來看望的魏惠王推薦商鞅,說商鞅是極具才幹之人,如果自己離開了人世,可將商鞅予以重任從而代替自己。看著魏惠王躊躇深思,公孫痤知道魏王並不採納自己的意見,又說道如不用此人,為避免後患,就要將其在魏國除掉。

魏王僅以為公孫痤因生病而糊塗了,對這兩條建議並未及時採納,後來的事實證明公孫痤的預見性,魏國因此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足見,上至國君,下至平民,明辨忠言具有的極其重大的意義。

歷史的精彩之處,往往就在於驚心動魄巧合懸念之間。如果商鞅在魏國被殺,秦國乃至戰國的歷史都將改寫。歷史沒有如果……

商鞅推行變革,讓法家思想成就秦國千秋大業

商鞅從魏國逃往秦國,深受秦孝公重用,曾與秦孝公數日長談強國之道,讓孝公對法家強國激勵朝野的思想深信不疑。

商鞅輔佐治理秦國,體現著徹底的法家思想:頒佈的法令能夠完全貫徹實施,公平公正毫無偏私,懲罰不避諱強大宗族,獎賞不偏私家人近臣,法令更觸及太子,連太子的老師觸犯法令也會遭受刻面挖鼻的懲戒,而這也為商鞅日後埋下禍根。

經過一年之後,達到路不拾遺的景象,老百姓不敢隨意妄取非分之財,秦國兵力大為增強,令諸侯國深感畏懼。

然而商鞅為人刻薄無情,鮮有仁慈,僅僅是以強大壓迫人服從而已。在其極端的法令之下,老百姓人人自危,恐懼而不敢言,缺乏仁慈廉恥之心。正如孔子所說,

“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商鞅推行變革,讓法家思想成就秦國千秋大業

秦孝公施行商鞅的法令政策八年有餘,因患有大病而臥床不起,想把王位傳給商鞅,商鞅辭謝不受。而這也更讓即將繼位的秦惠王深為芥蒂。

秦孝公去世,由其子秦惠王繼位,在執政有一段時間後,商鞅請求辭官歸家。有人對惠王讒言道:“大臣的權勢功績過重則會危及國家,身邊輔佐之人太過親近,則使國王處於危險之地。如今秦國的婦人小孩都稱道商君之法令,卻無人談及大王的法令,這樣豈不是商君成為一國之主,而大王您成了商君之臣了?況且商鞅,一貫是大王的仇敵,希望大王能慎重考慮這件事。“商鞅迴歸到自己的封地後,秦惠王將其處以車裂之刑,但秦國人並不哀憐商鞅。

與其說是有人讒言導致惠王除去商鞅,還不如說是惠王本身對商鞅懷恨在心,他人讒言僅僅是催化劑而已。或許在惠王作為太子,他的老師被處以劓刑時(挖去鼻子),就已經暗暗下定決心,終有一天登上王位,一定要置商鞅於死地。

惠王不知道,正是由於商鞅嚴明法令,推行變革,讓他在接手時是一個強大的秦國。

商鞅推行變革,讓法家思想成就秦國千秋大業

也或許商鞅早已看到自己最終的結局,但仍然一往無前。

商鞅最大的戰略,在於他選擇了對法家的堅守,捨棄了世俗威脅之憂和誘惑之喜,最終成就秦國千秋大業,他的法家理想實現了!

是對法家虔誠的信仰,還是對大業成就的神往,讓人彷彿看到,商鞅在行將就義時的從容、壯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