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芬奇密碼》解密之旅上的女性崇拜吟遊

《達·芬奇密碼》解密之旅上的女性崇拜吟遊

《達·芬奇密碼》是美國作家丹·布朗所著的一部推理小說,集解密、陰謀、女性崇拜、宗教歷史等為一體,2003年剛一出版,便在文化界和宗教界掀起了狂潮:作者字裡行間流露出的女性崇拜情節,激起了人們新一輪的關於女性地的位思考;書中涉及的宗教陰謀和信仰質疑,引起了現實西方基督教派的強烈抗議。

2006年,由湯姆·漢克斯主演了同名電影,票房收入位列同年全球電影票房排行榜第二,讓此書更為聲名遠播。時過16年,《達·芬奇密碼》在懸疑推理小說排行榜上仍然有很高的熱度。

客觀來說,《達·芬奇密碼》的敘事並不算出類拔萃,為講歷史和凸顯女性地位而弱化了人物心理和敘事節奏,有掉書袋和拖沓之嫌。但它勝在創造了一個虛構與現實並存的“場”。“場”裡宗教、人物、名畫、建築、歷史雲集,作者在尊重現實真實性的基礎上,對它們進行顛覆性解讀,出人意料,又極其合理,勾起了讀者普遍的興趣和強烈的探密慾望。

拔開重重迷霧,解開道道密碼,掩卷慨嘆:這簡直是一曲女性吟唱調,作者如一位吟遊詩人,踏板擊缶,緩緩講述兩千年女性抗爭的故事。

一、達·芬奇名作裡暗藏的神聖女性資訊

故事起始於一宗兇殺案。

午夜時分,巴黎盧浮宮博物館館長被殺於藝術大畫廊的拼花地板上,身體擺出了達·芬奇名畫《維特魯威人》的樣子,身邊留下了一串難以翻譯的文字和符號密碼。符號學家蘭登被警方認定為殺人兇手,在被追捕過程中,他和破密女專家索菲對密碼進行分析與挖掘,發現線索藏在達·芬奇的作品中,兩人由此展開了驚險刺激、險象環生的揭密與逃亡之旅。

館長在臨死時把自己赤裸的身體擺成了達·芬奇名作《維特魯威人》的樣子,佈下了令人費解的第一道迷霧。

作者丹·布朗借符號學家蘭登博士的口,對此做出了這樣的解釋:館長的軀體和血跡構成了一個五芒星。五芒星是基督教產生之前有關自然崇拜的符號,它代表萬物中陰性的那一半,史學家稱之為“神聖女性”。早期宗教都是基於大自然秩序之上的。

在看似密集繁複的描述中,作者埋下了“神聖女性”伏線,並提示基督教成立之初,就與女性崇拜息息相關。

館長擺下這樣一個姿勢,除了以上意圖,還暗示自己的孫女和蘭登去關注達·芬奇的其他畫作。

《達·芬奇密碼》解密之旅上的女性崇拜吟遊

《維特魯威人》

順著線索,兩人找到了《蒙娜麗莎》。這幅被解讀無數的名畫,其神秘微笑成為關注焦點。丹·布朗卻首先將把大家的目光引向蒙娜麗莎身後的背景。

背景不在一條水平線上,而是左高右低,使得蒙娜麗莎的左側看上去更莊重美麗。而自古以來左邊代表女性,右邊代表男性。同時,代表男性生殖的神叫 Amon,代表女性生殖的神叫 Isis(古代文字曾將其讀作 L‘isa)。兩個神的名字組合排列,可成 Mona Lisa(蒙娜麗莎)。

偉大的同性戀者達·芬奇巧妙地隱藏“雙性人”資訊在蒙娜麗莎畫像上,男性女性共存於此,甚至女性更優勝於男性。蒙娜麗莎的神秘微笑不再神秘,只是心領神會的會心一笑而已。由此可見,蒙娜麗莎是雌雄同體的美妙存在,作者意圖再次強調女性地位的不可或缺。

《達·芬奇密碼》解密之旅上的女性崇拜吟遊

《蒙娜麗莎》

在之後的追尋中,男女主人公發現《最後的晚餐》裡藏了最離奇的資訊密碼。

畫作裡並沒有大眾認知裡的耶穌聖盃,十三門徒也不全是男性。

耶穌所拿的酒杯並非獨一無二,而是與門徒面前的酒杯一模一樣,“聖盃”另有所指。在耶穌右側坐著的那位,美麗端莊,紅髮披肩,乳房輪廓隱約可見,女性特徵明顯。達·芬奇很善於刻畫男女差別,無疑,這是一位女性。

這位女子與耶穌的衣著互成映象,紅藍罩衣和斗篷正好對應,若互換位子,兩人陡然成偎依之勢。而圖畫中兩人中間的空白地帶形成的正是一個倒三角,即 V 型杯,而這才是“聖盃”,也是女性子宮的符號。

另外,如果把耶穌和女子只看做構圖要素的話,畫作中呈現出一個巨大而完美的 M,而這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婚姻”(Matrimonio)或“抹大拉的瑪利亞”(Mary Magdalene)。

《達·芬奇密碼》解密之旅上的女性崇拜吟遊

《最後的晚餐》

由此可見,耶穌並非《聖經》裡說的是單身,具神性,而是有慾望和俗世生活的人,具人性。抹大拉的瑪利亞也並非被耶穌寬恕的妓女,而是耶穌的妻子,他們甚至育有後代,且延存至今。

後文提到的騎士兵團的騎士們,保護的即耶穌的妻子——傳承耶穌血統的女性。

不言而喻,天主事工會和郇山隱修會所爭奪和隱瞞的,也是抹大拉的瑪利亞的墳墓所在地。因為如若秘密公之於眾,基督教的“神性根基”、“男性凌上”教理將不復存在,其利益地位也將蕩然無存,因此他們千方百計要找尋並毀掉歷史真相。

以上一系列達·芬奇名畫裡暗藏的密碼資訊洗刷了瑪利亞的冤情,證明了女性的神聖地位,也為女主的身世做了鋪墊。

二、宗教組織裡女性地位的尋根溯源

小說裡出現了兩個主要宗教組織:郇山隱修會和天主事工會。

作者在扉頁上寫道:

郇山隱修會是一個真實的組織,它是成立於1990年的歐洲秘密社團。1975年巴黎國家圖書館發現了被稱作《秘密檔案》的羊皮紙文獻,才知道包括艾撒克·牛頓爵士、波提切利、維克多·雨果和列昂納多·達·芬奇等眾多人物均為郇山隱修會成員。

相對應存在的是天主事工會:

人們所知道的天主事工會是一個屬於羅馬教廷的自治社團——一個極度虔誠的羅馬天主教派。該教派近來引起了諸多爭議,因為有報道說它實施了洗腦、高壓統治和一種稱作“肉體苦行”危險修行方法。

對絕大部分讀者而言,郇山隱修會是陌生的,但其組成成員,隨便一個都是科學界或藝術界響噹噹的人物,單拎出來都足夠振聾發聵。與此相反,天主事工會顯得殘酷反面,冷血偏執。

讀者很容易傾向於郇山隱修會,對其遵循的女性崇拜也會有更多的認同和共鳴。這也為之後男女主人公探尋的兩大團體內幕設下了伏筆。

郇山隱修會

千年不變地致力於崇拜女性,他們基於這樣一個事實:早期基督教中掌權的男人散佈詆譭女性的妖言惑眾,唆使大眾偏愛男性。君士坦丁大帝和他的男性繼承者們,透過將女性神靈邪惡化的宣傳活動,成功地將世界從女性家長的偶像崇拜轉變為男性統治的基督教,將女神的地位從現代宗教中永遠抹去了。

符號學家蘭登認為,現代基督教有一段充滿暴力和欺騙的歷史,他們對異教和女性崇拜組織的殘害延續了三個世紀。

他揭露,天主教所發行的《巫婆之錘》是人類歷史上最血腥的出版物。它教人們識別並消滅“女巫”,包括女學者、女祭司、吉卜賽女人、女巫師等。甚至助產士也被殺害,因為她們用醫學知識緩解了女性分娩的痛苦,而生育的痛苦,是上帝為懲罰夏娃偷食禁果而給與她的正當懲罰。

隨著女神時代的結束,女性的神聖地位被剝奪了,才造成生活不平衡。這種不平衡狀態的顯著表現是由雄性激素誘發的戰爭不時打響,各種神秘團體氾濫。

郇山隱修會

的歷史使命是保守“聖盃”的秘密,保護耶穌的血脈後代。它歷任的領導者中,有多位女性。他們一直保留著最原始的宗教儀式——聖婚。在蘇菲看來的“淫穢儀式”,在這裡閃耀著神聖光輝。

性,是男人和女人藉由肉體的結合,感知上帝的存在的行為方式。因為女性的神性存在,男人只有透過女人,才能完善精神上的不足,才能瞭解神性。郇山隱修會的聖婚儀式,實際上是在表達對女性的崇拜之意。

而女性的生育,是其神性延續的方式。寶貴的子宮為生育保駕護航,它的形狀成為女性象徵。這與《聖經》中女子要承受生育之痛以贖原罪的主張背道而馳,更凸顯了女性地位的尊貴與神聖。

可見,女性從一開始便是人類自然母體,基督教在建立之初,也是遵循女性至上,只因後來的利益使然,男性開始掌權。爭鬥的代價是女性被踐踏,真相被埋沒。

三、文字元號也暗含高頻女性崇拜

現代語言學派創始人索緒爾指出,

人類的語言符號具有雙重性,對文字元號的解讀可以是多元豐富的。

丹·布朗正是利用文字的雙重意義,設定了多道語言密碼,既讓男女主人公符號學家和密碼專家身份有所依託,也讓故事更具神秘性和可讀性。

第一個出現的語言符號是被殺的館長留下的P。S。字跡。破譯出來後是 Princess Sophie——這正是索菲·奈芙小時候館長爺爺給她取的暱稱。聯想到她的真正身份——耶穌的女性後裔,身負傳承血統之重任,不由得嘖舌作者的草蛇灰線功力。

接下來,蘭登和索菲發現了館長身邊留下的另外幾行文字:

13—3—2—21—1—1—8—5

啊,嚴酷的魔王!(O,Draconian devil!)

噢,瘸腿的聖徒!(Oh,Lame Saint!)

他們參透了那行數字是打亂了的斐波那契數列,用恢復數列的規律,他們發現下面兩行字恰好可以被一字不差地拼成:

Leonardo da Vinci!(列昂納多·達·芬奇!)

The Mona Lisa!(蒙娜麗莎!)

由此,他們才發現《蒙娜麗莎》上暗含的秘密,從而探尋到達·芬奇及其所在的郇山隱修會組織的女性崇拜使命。

接下來,他們用同樣數列排放規律破解了另一行文字的隱含意義。

男人的騙局是多麼黑暗(SO DARK THE CON OF MAN)

以上字母可以重新組合成達·芬奇的另一畫作《巖間聖母》(Madonna of the Rocks)的名稱,而這幅畫裡的人物手勢有暗殺聖母聖子之意。因此,此句話從表至裡都有維護女性,抨擊男性的意思,是對女性地位的又一次呼喚。

然而,最燒腦的還在後面這首五步抑揚格詩:

倫敦騎士身後為教皇安葬。

功業赫赫卻觸怒聖意。

所覓寶珠應在騎士墓上。

紅顏結胎道明其中秘密。

經過男女主人公艱苦卓絕的努力,他們終於弄清楚了這當中的“”騎士”其實就是牛頓,密碼筒的五字密碼,也是他萬有引力靈感來源的那個蘋果(apple),抹大拉的瑪利亞的墳墓所在地也呼之欲出。

全書最大的秘密終得以破解,終極指向仍然是女性崇拜。

值得關注的是,書裡面的詩句文字基本都是五步抑揚格形式。所謂五步抑揚格,是指兩個音節對應重讀,一重讀一非重讀,排成五組,一陰一陽,形成一種平衡。“五”代表的又是維納斯和神聖女性的五芒星。

因此,從詩歌的內容到形式,均落腳在女性上,極其豐富地宣揚了女性力量。

《達·芬奇密碼》解密之旅上的女性崇拜吟遊

達·芬奇密碼筒

隨著男女主人公解密之旅的程序,女性崇拜交織著基督教歷史,像萬花筒般被徐徐開啟。如同一位吟遊詩人,緩緩而蒼涼地唱出女性哀婉之歌。

作者用硬派的偵探推理風,書寫悠長深厚的內涵,它提醒著讀者既要理性客觀,又不妨感性詩意。在較真真相的同時,不如放它一馬,曬然一笑。畢竟,歷史均已成過往,女性地位也並不能憑一部小說被撼動。也即真相本身並不重要,而挖掘真相、守護真相時的信仰與情懷才是最打動人心的地方,最值得深思的地方。

因為無論正派反派,為信仰而戰,這本身就值得被尊重。連環殺人的白化病人賽拉斯,在倫敦的細雨中抱起被他射傷的主教阿林加沙,跪地長嚎,不禁為其苦難和虔誠深深惋惜,以致逼出了一層淚霧。更遑論那些為保守秘密而主動消聲甚至犧牲的一代代隱修會成員及其家人,他們如塵埃般無聲無息,卻又如彩虹般絢爛奪目,贏得了無數人的尊敬與懷念。

浩瀚星空下,蘭登對”聖盃“最後的真相心癢難奈之時,蘇菲的奶奶跟他說了一段話:

為我們靈魂服務的不在於聖盃本身,而是它身上藏著的謎,以及令人驚歎的東西。聖盃美就美在它虛無縹緲的本質。對某些人來說,聖盃將使他們永生;對其他人來說,它是尋找記載了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但卻已經散失的文獻的旅程。但對大多數人來而言,我懷疑聖盃只是寄託了一種崇高的理念……是遙不可及的絢麗瑰寶,即使在今天這個喧囂的世界裡,它也能給我們帶來某些有益的啟迪。

深以為然。

全書的最後,蘭登站在解密之旅的出發地——盧浮宮裡抹大拉的瑪麗亞的墳墓邊時,陡然升起一股敬意,他不由自主地跪了下去。書外的我,靈魂也似被洗滌,清亮如初生之嬰兒。

《達·芬奇密碼》解密之旅上的女性崇拜吟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