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一樣美食」美人贈我一甌羹

文/小滿

「品一樣美食」美人贈我一甌羹

西施豆腐在北京的江浙系酒樓很常見,通常是這些酒樓、餐廳的當家菜,它最早誕生於紹興諸暨,算是當地的一道風味名菜。

豆腐在中國,是尋常百姓家的食物,是人間清味。便宜,好吃,做法多樣,更重要的是,對於農耕古國的平常百姓來說,吃豆腐管飽。瞿秋白在他告別人世前的遺言之作《多餘的話》中,最後一句這樣說:“中國的豆腐好吃。”這句話流傳至今,其間不乏傷感,說的也的確是事實。女作家蕭紅當年寫《呼蘭河傳》回憶自己在故鄉的生活,其中寫到當地人把吃豆腐當做是一件大事,“吃一塊豆腐,不過了!”書中的人物說出這句話,就代表著看透了人生。

「品一樣美食」美人贈我一甌羹

事實上,豆腐營養豐富,價廉物美,是普通百姓的家常菜,和白菜一樣屬“寒食”,不能和山珍海味比。古語用“食豆腐白菜”來比喻某些待遇低下、居官清貧的官員過著寒酸生活。民國時期,根據何剛德的《客座偶談》記載:“科舉時代,儒官以食苜蓿為生涯,俗語謂之食豆腐白菜。”可見豆腐具有清寒或不富貴的文化含義。另外豆腐外觀潔白細嫩,但比起珍珠美玉的晶瑩清潤,卻又大為遜色,它美麗、樸素、清寒,不帶有珠光寶氣。

豆腐有很多種做法,南北各不相同。豆腐因人而出名自西施而起。西施是越國的美人,粉面桃花、五官端莊,在浣紗江邊,身影在清澈的河水的映襯下,顯得更加美麗。河裡魚兒看見她的倒影,經常被她的美貌所吸引,忘記了游水,漸漸地沉到河底,從此,西施就有了“沉魚”的美名。豆腐經常被用來形容美人,也常常把西施的名字和豆腐聯絡起來。魯迅先生在《故鄉》裡讚美開豆腐店的楊二嫂為“豆腐西施”,楊二嫂年輕漂亮用自己的美貌招攬生意,褒也好,貶也罷,都說明西施好看、豆腐好吃,既豆腐且西施,既西施也豆腐,可見其美人胚子。

「品一樣美食」美人贈我一甌羹

諸暨名菜西施豆腐屬羹類,以香味濃厚、豆腐滑嫩而著稱。一道菜、一種美味吃“香”了簡單,吃“雅”了不容易。味蕾能品出菜是不是好吃,品出“雅”就需要一定的功力,首先要知道這道菜的歷史、菜系、甚至出自哪位大師之創意,以及跟菜有關的故事。西施豆腐就是這樣一道有故事的名菜。

公元前494年吳越交戰,越國戰敗,越王勾踐被迫屈膝求和,攜妻子和大臣在吳國為人質三年。三年後越王歸國,發誓洗刷越國這奇恥大辱,“十年生聚,十年教訓”。范蠡與文種一起擬定興越滅吳計劃,為了實施滅吳戰略而採用“美人計”。范蠡親自跋山涉水,幾經尋覓,終於“得苧蘿山賣薪女西施”。西施原名施夷光,生在紹興諸暨的苧羅村,這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村莊,和江浙一帶的村落沒有太大的不同。“父鬻薪,母浣紗”,西施自幼繼承浣紗之業,故世稱“浣紗女”。西施雖是普通人家的浣紗女子,但相貌過人。越王勾踐選中西施後,獻給吳王,吳王驚喜:“越貢西施,乃勾踐之盡忠於吳之證也。”吳王從此沉湎於酒色不能自拔,越國卻勵精圖治,上下一心,經過十年曆練,打敗了吳國。後人為紀念這位以身許國、忍辱負重的絕代佳人,在苧蘿下修建了西施殿。

「品一樣美食」美人贈我一甌羹

金庸先生在他的小說《越女劍》裡這樣描述:“那是浣紗溪畔的西施。是自己親去訪尋來的天下無雙美女夷光,將越國山水靈氣集於一身的嬌娃夷光,自己卻親身將她送入了吳宮。從會稽到姑蘇的路程很短,只不過是幾天的水程,但便在這短短的幾天之中,兩人情根深種,再也難分難捨。西施皓潔的臉龐上,垂著兩顆珍珠一般的淚珠,聲音像若耶溪中溫柔的流水:少伯,你答應我,一定要接我回來,越快越好,我日日夜夜的在等著你。你再說一遍,你永遠永遠不會忘了我。”這段文字是范蠡與西施纏綿愛情描寫。范蠡與西施郎才女貌本該成為情侶,因為滅吳興越需要,范蠡不得不按照越王勾踐的旨意把自己心愛的西施送給吳王夫差,使兩人分隔兩地而不能相見。西施更是在敵國君王之懷抱,相思之苦與互相的擔心深深折磨著他們。越國終於滅了吳國,范蠡成功的奪回了西施。金庸先生說:“西施亡吳國後,復歸范蠡,同泛五湖而去。”有情人終成眷屬。這一結局令人欣慰。

「品一樣美食」美人贈我一甌羹

西施豆腐有很多種做法,南北兩地的餐廳雖都稱其為西施豆腐,但因地域、水質、做法的不同,味道各有差異。諸暨是西施的老家,也是西施豆腐的原發地,那裡的做法帶著地域特徵。做好一道西施豆腐,需要有豆腐、澱粉、雞湯、豬血、雞腸、雞肫之類(諸暨統稱為時件)為基本原料。製作時,把豆腐、豬血切成丁,連同雞湯、時件、調料一起倒入鍋中,用水煮沸後,用一定量的澱粉,邊攪邊倒,邊倒邊攪,當鍋內發出“噗噗”的聲音,說明粘稠的澱粉和豆腐、輔料們融合在一起了,此時一道西施豆腐便在香氣四溢中做成了。美食還需美器,在諸暨一帶的酒樓盛西施豆腐用的最多的餐具是青瓷碗,白白的豆腐裡摻和著少量的豬血,白裡透紅,在青瓷的映襯下顯得特別生動,伴隨著一縷一縷的香氣,用小勺舀起來放到嘴裡不需要咀嚼,便有一股股鮮嫩滑溜泌入五臟六肺,於是笑容伴著“嘖嘖”聲,味道就吃出來了。相傳乾隆皇帝遊江南時,與大臣劉墉一起微服私訪來到諸暨,兩人盡心遊玩,信步來到一個小山村前,見一屋內炊煙裊裊,陣陣香氣撲鼻而來,感覺肚中飢餓,於是進屋享用了一碗鮮美的西施豆腐,不禁擊桌稱妙,聞其菜名,連連誇讚“好一碗西施豆腐”!

北方的西施豆腐做法有所不同,主料一樣,但是輔料會加入一些肥肉丁,蝦仁、枸杞之類,肥肉丁是白水煮過的,混合在豆腐裡有些葷,肥而不膩。北京的江浙酒樓裝潢都很講究,通常按照江南特色裝飾,小橋流水、鳥語花香。傍晚時分坐在這樣的環境裡,點上一碗西施豆腐,是午茶也是晚餐,漸漸地目光落在遠方。遙想浣紗江邊那個溫婉的女子、西施殿的靜謐和精緻美觀及小橋流水人家的幽遠。品著青花瓷碗裡的西施豆腐,內心會幻化出一個潔淨的世界。

細細思量,如此美人、如此傳奇、如此愛情演繹出如此美食,西施豆腐瞬間雅緻到高不可攀,又何止一道簡簡單單的豆腐羹。

圖片來自網路。

如果喜歡這裡,歡迎收聽“安頓小滿”(微訊號andun_xiaoman)

這裡的文字是安頓和姐姐小滿的原創,轉載不勝榮幸但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