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解答應對無常

君惕若

這幾年大家真不容易。

網際網路上有一句話,一語成讖:2019年或許是過去十年最差的一年,卻是未來最好的一年。

對於無常,這幾年真是看到了、經歷了、感受到了。無常不僅是概念,而是如此真實發生著。

那麼,《道德經》或許可以給我們一些啟發。

有無相生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這段話來自《道德經》第二章,意思是:

當所有人都對於美有了統一的標準,就糟糕了。當都對善有了統一的標準,就不好了。

因此,有無相依而生,難易相輔而成,長短相比而顯,高下相互依存,聲音相互應和,前後相互追隨。

為什麼大家都對美和善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就糟糕了呢?

因為對於美醜,每個人的標準都不一樣。

如果非要用統一的標準來定義這是美的,那是醜的。這是時尚,那是落伍,這是高貴,那是低賤,那就天下大亂了。

就像前一段鬧的沸沸揚揚的眯眯眼事件,不就是非要把一個所謂的標準強加給公眾嗎?

善也一樣。如果給善人制定了標準,很多人就會去標榜自己是善人,然後打著善人的旗號做壞事。薇婭出事兒前就一直在做慈善。

其實,世間萬事萬物都是相對的。沒有“無”,就沒有“有”。沒有“容易”,就對比不出“困難”,長短、高下、聲音、前後,都是如此。

這個就是道,這個就是自然規律。

就像經濟會增長,經濟就會衰退。有好日子,就會有困難的時候。那麼,經濟衰退後也必然再增長,困難的日子過去後還會有好日子。

如果我們不把2019年之前日子作為標準,而把建國初期的日子作為標準,那麼未來10年對比建國初期也都是好日子。

我們的患得患失,往往是因為我們心中有了固定的標準與期待。

老子告訴我們,沒有的,自然中沒有固定的標準。

那反過來,如果我們放下心中固定的標準與期待,是不是就能更平靜的面對未來。而更平靜的面對未來,似乎是更好的方式?

無之以為用

三十輻共一,當其無,有車之用。

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

鑿戶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這段話來自《道德經》第十一章,意思是:

三十根輻條共同支撐著車轂,正因為車轂的中空處,才產生了車的功用。

和土成泥製成陶器,正因為其中的空處,才產生了器具的功用。

開鑿門窗蓋房子,正因為其中間的空處,才產生了房子的功用。

因此,某物實體部分的存在為使用依據,使該物的虛空部分產生了功用。

老子認為,正是因為有了“無”,事物才有了功用。老子用車轂、陶器和房子舉例子。因為這些物的中間都是空的,是“無”,所以才能產生了功用。

在《道德經》全書,老子都非常強調“無”的作用。人們一般都關注“有”,而老子反覆強調,“無”和“有”一樣重要。因為“無”中可以生“有”,“有”也會轉變為“無”。

如果從這個視角來看,我們或許能找到一些轉機或者啟發。

比如,賺錢少了,沒有錢了。也就是錢變成了“無”。沒有了“錢”,會有什麼功用呢?是不是一些時間就空了出來,可以嘗試之前想做但沒有時間做的事?

比如,事業上不需要那麼多時間了,事業變得“無”一些了,“空”一些了。是不是可以把更多的時間放在家庭上?

比如,應酬的事情少了,人際關係變得空一些了,是不是可以把更多的時間用來獨處、思考和學習?

因為之前的“有”變成了“無”,這些“無”可能就會產生新的功用和可能。

為腹不為目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

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這段話來自《道德經》第十二章,意思是:

追求好看令人無法看清,追求好聽令人聽不到真話,追求美食令人不知道真正的味道,策馬打獵玩樂令人心浮意狂,看中貴重的物品令人行為不端。

所以修行之人滿足生存的需要但不為外物所奴役,因此要去除對外界的誘惑而要關注自己真正需要什麼。

為什麼追求好看、好聽、美食、好玩、貴重之物,老子認為不好呢?

現在的人,確實追求視覺、聽覺、味覺的享受,追求吃喝玩樂,追求新奇昂貴的事物。開啟社交媒體,撲面而來的全都是老子反對的。

現代的人,也容易迷茫和焦慮。似乎每天都在耍手機看到很多新奇的資訊、圖片和影片,可是卻得不到安寧與幸福。

那麼,現代人的迷茫和焦慮是否像老子說的,因為過於追求身外之物而導致的呢?

也有一些人進行舍斷離,簡化生活,消費降級,然後表示自己內心平靜了。似乎驗證了老子的說法。

在經濟高速發展的時候,大家都在尋找機會,不斷聽到暴富的故事,希望自己也能踩到下一個風口。

在經濟調整的時候,這些令人目眩神迷的事情,一下子都被戳破了。看他起高樓,看他宴賓客,看他樓塌了。這樣的故事在這兩年發生太多了。

再看老子的話,似乎很有道理。

老子總結“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告誡大家,不要成為物質的奴隸,而要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麼。

這就是小編和大家分享的三段《道德經》的內容,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有無相生,告訴我們,有繁榮就會有衰退,有衰退就會有繁榮。

無以為之用,告訴我們,無能帶來功用,可以嘗試用這個視角去看待問題。

為目不為腹,告訴我們,外物是為我們所用的,好好想一想什麼是我們真正需要的。

《道德經》解答應對無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