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起北上

我剛讀完《北上》這本書,很想推薦給大家。這是我第一次寫文字推薦好書,或者叫書評,內心很是躊躇。想了半天,還是不拘於形式,按照自己走心的方式寫吧。

《北上》,英文名字《NORTHWARD》,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出版。作者徐則臣。2019年8月,該書獲得第十屆茅盾文學獎。

《北上》全書結構分為三部。第一部,四節:1901年,北上(一);2012年,鸕鷀與羅盤;2014年,大河譚;2014年,小博物館之歌。第二部,三節:1901年,北上(二);1900年—1934年,沉默者說;2014年,在門外等你。第三部:2014年6月,一封信。

我們一起北上

此書是透過兩條主線來寫的。

第一條主線。主人公小波羅,原名Paolo Di Marco,保羅•迪馬克,義大利人。他以馬可•波羅為偶像,習慣默許別人微調一下名字,叫他Polo Marco,波羅•馬克。他喜歡中國文化風物與美食,性格開朗,隨和大氣,接地氣也仗義,又時不時流露出作為洋人的傲慢和小優越。他接到失蹤的弟弟從中國發的一封信後,決定到中國北上考察運河並尋找弟弟。

謝平遙,清末中國知識分子的代表,作為翻譯陪同小波羅北上。他靠誠實善良的個人品德和魅力,先後召集起挑夫邵常來、船伕夏氏師徒、俠義的義和團拳民孫過程兄弟等,相扶相隨,陪小波羅風雨北上。

1901年春天,他們從杭州出發,沿著大運河一路北上。無錫、揚州、淮安、濟寧、通州。揚州三月,風景如畫;人文書香,友情滿滿;社會動盪、仗義行俠。一路演繹許多風情俠義故事。

途中,小波羅遭劫傷病。臨終前,他把自己隨身物品贈送給陪他北上的一行人。每個人選取的禮物,影響各自後代的人生軌跡。謝平遙得到他的書籍資料和運河考察記事本,他的後代當作傳家之物,以此追憶記錄運河;孫過程得到的是相機,引起他的後代將鏡頭對準運河上的人和事;邵常來得到羅盤,作為傳家寶相傳了五代,他的子孫一直在運河上跑船為生為傲。

公元1901年8月4日,他們到達京杭大運河的盡頭,通州。當日,小波羅離世,畫了一個悲慼的句號。小波羅被葬在運河邊上。其他人一世生生死死,也都在運河邊。

公元1901年8月15日,清政府下令停止漕運。湯湯運河,千年漕運,由此畫上了失落的句號。

時間來到2014年,開始了第二條主線。主人公是謝望和,一個積極執著、幽默熱情的影視工作者。他是翻譯謝平遙的玄孫,家住運河邊。他對大運河的熱愛,就像動脈貫穿他的全身。為生計為事業為熱愛,為冥冥中祖上的運河情節,他主持《大河譚》專案的創作。

為收集《大河譚》專案所需素材,他從通州出發,南下淮安。在運河邊,尋到親人並得到了理解;在運河邊,他尋找到了美女攝影師孫宴臨(仗義俠客孫過程的玄孫女),得到了她的愛情。運河沉船,引來考古收集。眾人聚會濟寧,透過小波羅百年前贈送出的物品:羅盤、照相機、手杖中的一封信,陸續結識運河船民邵秉義父子(邵常來的後代),運河考古專家胡念之(小波羅弟弟馬福德的曾外孫)等。2014年,大運河申遺成功。

書中講述了兩個愛情故事。一個是,小波羅弟弟馬福德,愛上楊柳青藝人之女秦如玉。一見傾心,一生相依;勇殺倭寇,復仇為妻。另一個是,謝平遙玄孫謝望和,愛上孫過程玄孫女孫宴臨。運河趣味,若即若離;運河繞繞,終成美事。

兩個愛情故事,寫得浪漫情趣,跌宕起伏,魂牽夢繞。

作者給這本書出現的人物起的名字,特別的有寓意有詩意。保羅•迪馬克(小波羅);謝平遙、謝望和(旺河或望河)、謝仰止、謝仰淳;孫過程、孫過路、孫宴臨(雁臨);邵常來、邵秉義、邵星池;馬福德(小波羅弟弟的中國名字)妻子秦如玉(人美如玉)、馬思意、胡念之、胡靜也。每個人的名字都和故事中的某個人某件事有或多或少的瓜葛。

這本書講的故事,像運河的船在不停的搖擺。從運河南端搖擺到北端,從義大利搖擺到中國,從1901年搖擺到2014年。不管空間還是時間,小說的節奏像船兒一樣,始終在運河中搖擺。吱呀吱呀,有一種舒適的輕鬆,一點兒也不眩暈。

這本書講的故事,像運河水緩緩地流,像河邊油菜花淡淡的香。在平淡的敘述中,傳遞的是信任、親情、友情、愛情、俠義、執著和釋然。看完這本書,就像與好友一起品味香茗,身心通透;又像江湖兄弟暢飲了一罈美酒,頓生仗劍行俠天下,行舟北上的衝動。

“夜幕垂簾,天似穹廬,夜空藍黑,星星明亮;人聲沉入水底,濤聲躍出河面,耳邊是運河水拍打船舷的輕柔之聲,以及船隻晃動時木頭榫枘擠壓摩擦的細碎吱嘎聲。這就是煙火人生。” 這是書中一段話。

過去的時光仍持續在今日的時光內部滴答作響。

北上!為了友情親情和愛情,我們一起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