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奇旅》忘我之境的這兩種人告訴你:激情投入某事不一定好

《心靈奇旅》這部電影從2020年底刷屏刷到了2021年,看過的觀眾無不稱讚:皮克斯太厲害了,總是能有這麼多發人深省的主題!看完它的心理學學生也嘖嘖稱奇:這部電影也太“心理學”了,到處都是心理學知識點!

《心靈奇旅》忘我之境的這兩種人告訴你:激情投入某事不一定好

也許,你也對電影中奇妙的“忘我之境”印象深刻。

電影中的設定是,忘我之境是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的交界。在這裡有許多“人”:有一些漂浮在空中,彷彿“神仙”,周身透亮,表情陶醉,他們是正在專心致志做一件事到忘我的人,比如沉浸在演奏中的鋼琴家、醉心於實驗的科學家等;還有一些在地面上行動,渾身漆黑,不成人形,像“魔鬼”、怪物一般,他們是被自己的執念驅使、在慾望和焦慮中迷失了自我的人,比如一個緊盯著電腦喃喃“一定要成交”的基金經理,就變成了這樣的怪物,失去了與自己的聯結,在幾位神秘主義者讓他停下來、在他身邊配樂、引導他關注自己感受後,他得到了“淨化”,回到了現實生活中,並放飛了自我:“我為什麼要在這裡浪費生命?我還活著!解放自己吧!”

《心靈奇旅》忘我之境的這兩種人告訴你:激情投入某事不一定好

都是“忘我”,為什麼兩種人的狀態如此不同?這兩種人的狀態,其實正對應著

心理學定義中,兩種不同的激情(passion)。

激情也有時被稱為“熱情”“熱愛”,在心理學研究中的定義五花八門,但心理學家們大多數都同意,激情是讓生活更有意義的重要因素之一,有激情的人會喜歡一件事,感覺這件事重要,願意投入時間和精力去做這件事。

根據激情的來源,心理學家把它分成了兩類:一種叫做

和諧的激情(harmonious passion)

,指的是人們內心對做一件事抱有的強烈動機,做這件事是人主動選擇、自願去做的,因為他認為這件事本身就有重要的價值;另一種叫

強迫的激情(obsessive passion)

,雖然指的也是人們對做一件事的強烈動機,但這種強烈的動機讓人們感覺,自己是不得不做、不能自控地做這件事的,這種激情可能是源於內心的壓力,如對自尊的追求,或者源於外部的壓力,比如為了讓同伴認可自己,也可能是源於人們覺得對做這件事帶來的興奮感上癮了、無法自控了。

也就是說,

兩者最大的區別在於,激情是源於自主的,還是感覺“被控制”了。

忘我之境中的兩種人之所以狀態不同、一“神”一“魔”,也正是源於這一區別。根據自我決定理論,“自主性”是人們的基本需求,能促進人們的身心健康、社會適應。和諧的激情代表了人們的自主性,那些漂浮在忘我之境空中的人,他們因自主忘我而感到愉悅和幸福。強迫的激情代表的則是被控制,不是人掌控自己的激情,而是人被激情控制了,那些在忘我之境地上彳亍的怪物,就因被忘我控制而失魂落魄。

這樣看來,

激情投入做一件事,也不一定就是好事。

在《奇葩說》第七季中,有這樣一道辯題:媽媽瘋狂應援男明星不著家,我該不該阻攔她?黃執中在這道題中,提出的觀點與心理學家不謀而合:“我們之所以尊敬、喜歡、擁抱它(熱情),是因為熱情讓我們看到更多,讓我們生活變得明亮,變得有憧憬,變得晚上睡得著覺;如果熱情帶來的是排他,是嫉妒,是怨恨,是覺得別人在佔我們的便宜,是在給別人壓力或者給自己壓力,那熱情就沒有什麼好驕傲的了。”

《心靈奇旅》忘我之境的這兩種人告訴你:激情投入某事不一定好

《心靈奇旅》是虛構的故事,忘我之境是虛構的場景,但即便我們不是音樂家、科學家、基金經理,我們也會有激情投身於其他事情至於“忘我”的經歷:有人喜歡玩競技遊戲,在遊戲中獲得成績和獎項,但也有人是對遊戲上了癮,強迫一般停不下來;有人熱愛工作,喜歡加班掌控自己的工作專案,但也有人是對工作著了魔,逼著十分疲憊的自己繼續“內卷”。和諧的激情讓我們進入忘我的殿堂,而強迫的激情把我們變成無我的怪物。

所以,下次想激情做什麼事時,先問問自己的感受吧:我的激情、忘我,是源於自主,還是受了“強迫”呢?

參考文獻:

Vallerand, R。 J。 , Blanchard, C。 , Mageau, G。 A。 , Koestner, R。 , & Marsolais, J。 (2003)。 Les passions de l‘ame: on obsessive and harmonious passio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85(4), 756-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