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在中國企業的N種“死法”,你知道?

托爾斯泰的代表作《安娜·卡列尼娜》中有一句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套用這句話,我們可以演繹出以下結論:

“成功的企業都是相似的,失敗的企業各有各的死法”。

精益在中國企業的N種“死法”,你知道?

中國企業推進精益管理很難超過三年,為什麼呢?以下是中國企業推進精益的N種“死法”:

1、拖死的。

有些企業做精益,高層表面“假“支援,內心“真”反對,對精益跟企業戰略的關係,根本就沒有認知與共識。反反覆覆選擇諮詢公司,反反覆覆討論,反反覆覆彙報,而且聲音愈來愈小愈來愈遠愈來愈沒勁。最後,花也謝了,人也倦了,精益推進的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2、蠢死的。

有些企業轟轟烈烈、聲勢浩大地推進精益一兩年了,大部分領導和員工除了精益2個字以外,對精益的理念、方法和工具所知甚少。把精益中的“浪費”理解為我們平時所說的“浪費”,把精益等同於精細化。很多人甚至完全憑自己的想象張冠李戴,打著精益的旗號,搞的還是以前那一套,掛羊頭賣狗肉,把精益當成了做報告時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護身符。在推進精益的道路上,整個企業稀裡糊塗地開始,然後又稀裡糊塗地結束,到“死”也沒明白精益是個啥東東,我把它溫柔地戲稱為“蠢”死的。

3、樂死的。

有些企業一說到精益就是做培訓,滿世界跑,聽最好最貴的精益培訓。老師講得生動,學員聽得很激動,下課後還蠢蠢欲動,回到企業裡就一動不動。精益培訓很少轉化為實踐的行動,把培訓當成了旅遊和福利,快樂至死。

4、暈死的。

有些企業理解了精益重在實踐,管理者也想用精益的方法和工具,就是太忙,救火太多,從上到下,以救火為榮。每天忙暈了,沒時間做精益,曰:暈死的。

5、累死的。

有些企業不僅培訓了,也真的實踐了。弄一群人做專案,月復一月,年復一年,專案做了很多,專案收益也不少,企業的財務績效卻並不見有多大起色。精益兩三年,現場還是那個現場,人也還是一樣的人,變化並不大。殊不知,精益是一種變革,而不等同於一幫人暗無天日地做專案。有一天,眾人暴怒,“累死了”,專案不做了,精益也歇了。

6、氣死的。

有些企業知道精益是變革,不容易,所以就加大考核力度,而且罰多獎少。甚至顛倒了精益推進者與業務部門的關係,大家都是為“精益推進辦”在做精益。變革的五個必要條件一個也不具備,最後是業務部門生氣,推進部門更生氣,統統氣死了。

7、咒死的。

有些企業推進精益,幹活的人少,說話的人多。大家從第一天開始,就預言我們公司推動精益不可能成功,而且天天咒,果真咒死了。

8、嚇死的。

有人說,既然這麼多優秀企業推進精益都失敗了,我們就別去做炮灰了吧。此謂“嚇死的”。

9、……

免責宣告:本文系網路轉載或改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