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梅花兩朵半,一朵在北京,一朵在南京,半朵在梅城

梅城古鎮

“梅城”因古嚴州府城牆沿江一段雉堞(zhi die)砌築成梅花形,故名。素有“天下梅花兩朵半,北京一朵,南京一朵,嚴州(梅城)半朵”的美稱,因此這裡被稱為梅城。

三國吳黃武四年(225)置建德縣,梅城即為縣治。唐神功元年(697),睦州州治由雉山(今淳安)遷梅城,這裡成為嚴州府治。此後直至1959年,梅城向為州、府、路、專署所在地。民國28年(1939)置梅城鎮,1958年建立梅城公社,1959年7月恢復建置梅城鎮,它的歷史也比較坎坷,歷經變革,終成今日的千強鎮。

歷為睦州、嚴州州治及建德縣治所在地,歷史文化積澱深厚。中國著名的古典小說《水滸傳》、《儒林外史》、《官場現形記》、《金瓶梅》等都曾描述過梅城的人文山水。著名文人杜牧、范仲淹、陸游、劉長卿都曾在此任職為官,詩人謝靈運、李白、孟浩然等都曾遊歷過梅城山水。先賢們無不為梅城的山水陶醉,為梅城留下了傳唱千古的詩文佳作,這也是梅城文化底蘊深厚的原因之一。

此次探訪梅城才知道原來也是牌坊彙集地,之前認知裡安徽棠樾牌坊是比較集中的,不過那裡有很多是外地收集過去的。梅城牌坊歷史上最多時期有110來座,這次走嚴州老街看到有十來座,其中兩座還是為淳安人而建。科舉中狀元,科舉連中三元,當時嚴州一把手為他們所修建。

狀元坊是宋淳佑庚戌嚴州府知府趙汝歷(歷的繁體字)為淳安人方逢辰中狀元所立。

天下梅花兩朵半,一朵在北京,一朵在南京,半朵在梅城

三元坊是在明正統十三年嚴州知府黃澍為淳安人商輅三元及第(因在鄉試、會試、殿試均為第一名)所立

天下梅花兩朵半,一朵在北京,一朵在南京,半朵在梅城

挨著新安江的古城門叫澄清門,歷史上梅城人辨明是非的地方,相當於一座公明門,正所謂“澄清門下道澄清”。這裡保留著歷史上建造的古城牆,挨著古城牆朝新安江這側新修建了一個仿古城牆,並且老城牆也有加固。

天下梅花兩朵半,一朵在北京,一朵在南京,半朵在梅城

天下梅花兩朵半,一朵在北京,一朵在南京,半朵在梅城

天下梅花兩朵半,一朵在北京,一朵在南京,半朵在梅城

徜徉在老街時還看到了浙大老校長竺可楨故居。原來是當年被東洋人欺負的時候,國立浙大也和清華、北大一樣西遷辦學,從1937年到1939年曆時兩年西遷之路。梅城是1937年浙大西遷的第一站,當時的梅城儼然成了一座大學城。老校長當時暫住的這個房子是孫老師家的,孫老師也是浙大的一名教員。

天下梅花兩朵半,一朵在北京,一朵在南京,半朵在梅城

天下梅花兩朵半,一朵在北京,一朵在南京,半朵在梅城

天下梅花兩朵半,一朵在北京,一朵在南京,半朵在梅城

這是個有歷史底蘊的,值得走一走看一看的古鎮,如果你喜歡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