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愚曾見,漁樵論——殿前歡·省悟(其七)

殿前歡·省悟(其七)

元 李伯瞻

醉醺醺,無何鄉里好潛身。閒愁心上消磨盡,爛熳天真。賢愚有幾人?君休問,親曾見漁樵論。風流伯倫,憔悴靈均。

賢愚曾見,漁樵論——殿前歡·省悟(其七)

喝醉了東倒西歪,鄉下沒有什麼重要的事情適宜歸隱。心上的憂愁隨著飲酒漸漸淡去,卸下官場上的面具,內心又恢復了爛漫天真。真正的聖賢和愚昧的人有多少呢?不需要去問詢,曾親眼看到漁夫和樵夫談論他們。

賢愚曾見,漁樵論——殿前歡·省悟(其七)

風流的伯倫(劉伶,字伯倫,魏晉時期名士,與阮籍、嵇康、山濤、向秀、王戎和阮咸並稱為“竹林七賢”),憔悴的屈原(屈原(屈氏,名平,字原;又自雲名正則,字靈均。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被譽為“中華詩祖”、“辭賦之祖”。“楚辭”的創立者和代表作者,開闢了“香草美人”的傳統。屈原的出現,標誌著中國詩歌進入了一個由集體歌唱到個人獨創的新時代。他被後人稱為“詩魂“)都成往事。

賢愚曾見,漁樵論——殿前歡·省悟(其七)

這裡的詩人有些落寞,歸隱田園固然有自己的歡樂。但若是官場不是那般黑暗,有志者何人不願兼濟天下,只是掙扎於官途泥沼,心灰意冷。也罷,當年的屈子劉伶,這些賢能的人都成往事了,鄉里潛身,摘下官場上的面具,恢復純真吧,既含對人世代謝,屈原這類賢能的人的惋惜,又有得脫仕途桎梏,潛身田園的歡喜。

賢愚曾見,漁樵論——殿前歡·省悟(其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