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潮汕孩子的隨筆:《老厝》

來自潮汕孩子的隨筆:《老厝》

我對世界的想象與瞭望,都與潮汕有關。

潮汕人慣把老房子叫做“老厝”,我就是一個生於、長於、融於老厝的潮汕孩子。

來自潮汕孩子的隨筆:《老厝》

被我冠之以家之名的老厝,其所有權非在我父母手上,而是在我外婆手上。潮汕的孩子,大多都是被“嫲”帶大的。

印象中,老厝不夠大,三室一廳一天井,房間內擺上一張木床,剩餘的空間僅容一個人的起居走動。那間天井,是我的心中所愛,晴朗的日子裡,同我的嫲一起,支稜起一張小桌,飲茶談話。

天井正對著大門,每每有人路過這間藏於深巷中的老厝,嫲必會招呼這位大哥那位小妹進來坐坐,潮汕人民是熱情的,他們對客人最大的那份情,都影射在手上的來回交遞的那杯茶以及常掛於嘴邊的那句“進來坐坐”。

來自潮汕孩子的隨筆:《老厝》

天井

即使是落雨天,也阻礙不了潮汕人烹茶,廊下竹凳,我在此度過了許多個欣賞著天井左面牆上棒葉不死鳥的日子,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花草一定也如此。那幾株棒葉不死鳥,最初一定是被風吹到此的,籽落入牆縫,經過光和雨的洗禮,默默的在的紮根生長,然後開出一串串鈴鐺狀的橙紅色花朵。

來自潮汕孩子的隨筆:《老厝》

如果你見過它們,你一定會為其所嘆,它們生長在老厝高且直的牆上,每逢雨天,總是顯得格外機靈,抖著身子,展著腰肩,大口大口喝著水,它們的葉肉是謙虛沉靜的墨綠,它們的花又是燦爛的同火一般的橙。它們就像潮汕人,從一間間老厝長大,但一定不會安分於此,而是會走向各地,抓住一切生機和養分,在那處,用一個個腳印踏出,一個個肩膀擔出自己的家。

來自潮汕孩子的隨筆:《老厝》

在那個網路不發達的年代,我一度以為潮汕是什麼樣的,世界便是什麼樣。打破我的這份幻想,帶我認識世界的,是離了老厝,出了巷子再拐過一條青石小路的村口小學。

潮汕人重視小孩讀書,若你不好好學習,不按時完成作業,長輩出門從門外的樹上折下樹枝,讓你伸出不用寫作業的左手,先用樹技抽你幾下再讓你寫反省書。

“不好好學習就吃竹魚”,用這句話來嚇唬潮汕小孩是很有效的。潮汕長輩希望小孩子學好,他們對家中小輩“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殷切希望,總是融於那句句恐嚇,打在你身,痛在我心。他們的教育方法未必科學,卻是一代代上一輩人對一代代下一輩人的情之所向。但他們也一定不會知道,有很多做人的道理,例如待人的友好熱情,為人的吃苦耐勞,踏實上進等都不是從學堂裡學到的,而是從這些潮汕長輩身上學到的,從日常點滴,從言行舉止……

來自潮汕孩子的隨筆:《老厝》

我生於、長於、融於老厝,即是生於,長於、融於潮汕。老厝是潮汕的代表,它是一個潮汕人奮鬥一生建成的 ,是一株為祖輩遮蔭的大樹,我的根在此,我吸吮著這株大樹身上的汁液長大。所以無論我現在走到哪,未來走向哪,我必定得回到這個生我養我的地方,我不能沒有根啊!

我終將反哺這株大樹,我的老厝,我的潮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