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屬於長情男人的愛與怨

1.

小時,最愛讀柳永的《雨霖霖》,還有就是這一首《蝶戀花》: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裡,無言誰會憑欄意。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其中,“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是這首詞的點睛之筆,意思是說,為了心愛的人,即使思念令我日漸消瘦,衣帶寬鬆了起來,也無怨無悔,盡述了世間痴情男女的相思之情。不過,也有說是寄託了作者仕途上的志向,是借物言志。

不管怎樣,總是好奇,這世間究竟怎樣的男人,才能寫出這般柔美宛轉、清麗圓潤的詩詞?悽婉纏綿裡有帶著隱隱的哀愁,心思之縝密不亞於任何女人,柳永,這該是多麼多情的男人,又該是多麼長情的男人。

柳永的一生,可以說,既是幸福的,同時,也是不幸的,幸的是,他得償所愛,不幸的亦是,他不得所“愛”。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屬於長情男人的愛與怨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從小勤學詩詞,有功名用世之志,他也曾有過鮮衣怒馬、意氣風發的少年,18歲離開家鄉時,帶著父母祖輩的殷殷期盼,求取功名。誰知幾次意外落榜,年輕氣盛如他,沮喪、憤慨、失落,不言自明,不知天高地厚的他,一闕《鶴沖天》:“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不但惹惱了當朝的皇上,就是後來的仁宗也對他餘憤難消,一紙“且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這樣就幾乎斷送了柳永大半生的仕途功名之路,直到景祐元年(1034年),柳永才暮年及第,歷任團練推官、縣令、鹽鹼、判官等職,以屯田員外郞致仕,故世稱柳屯田。

2.

青少年的柳永壯志難酬,從此,流連於歌樓酒肆,偎紅倚翠,淺斟低吟。這裡要說明一下的是,柳永雖然常常流連於歌樓酒肆,但他並不是我們今天想像中的那種紈絝子弟,他用詩詞書寫了對人生、對生命的感慨,歌樓酒肆以及那些名妓都成了他的精神寄託。

這首《蝶戀花》正是他科舉失意時所寫,當時他獨自佇立樓頭,細細的和風迎面吹來,一股離愁別緒頓時湧上心頭,於是揮筆寫了下來。

“為伊消得人憔悴”裡面的伊人,相傳,指的是他生命裡非常重要的一個女子,名叫謝玉英,是當時的一個名妓,謝玉英在當時有“才色第一”的譽名,從她為自己置辦的一個小小書房的形貌,我們似乎也能從中窺得一斑:“明窗淨几,竹榻茶壚。床間掛一張名琴,壁上懸一副古畫。香風不散,寶爐中常熱,沉檀,清風逼人,花瓶內頻添新水。萬卷圖書玩覽,一枰棋局佐歡娛。”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屬於長情男人的愛與怨

在崇尚“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年代,無論是大家閨秀還是小家碧玉,古代書生要從“良家婦女”中找到一個靈魂伴侶其實是很難的,反而那些歌妓,琴棋書畫都會有所涉獵,也能夠理解他們的心情,我認為,這也是古代風流才子們喜歡流連於花街柳巷的一個重要原因。

謝玉英是柳永趕赴餘杭任職,途經江州時認識的,兩人交談甚歡、情深意篤,只是柳永有任期在身,兩人約定三年後重赴舊約,只是後來謝玉英失約,柳永心緒悵然,寫下了“見說蘭臺宋玉,多才多藝擅詞賦,試與問,朝朝暮暮,行雲何處去?”謝玉英看到這些文字後大為感動,於是上京去找柳永,從此,兩人重修舊好,以夫妻之名共同生活。

柳永其人,他的多情,他的長情,他對愛情的那份守望,細細讀來,無不令人動容。“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世間的男子,多情如此,長情如此,又有哪一個女人不愛呢?

3.

只是,與他的愛情相比,柳永的不幸,在於他仕途上的鬱郁不得志。男兒縱是多情愛美人,終是志在四方,希望有一番成就。

尤其是像他這樣的出身,他生在一個典型的官宦之家,自小深受儒家思想的薰陶,從小便有功名用世之志,卻偏偏屢試不第,不得天子所好,這簡直就成了恥辱,就好比如今的醫學世家或什麼世家,傳到了你這一代,就斷了,這怎能使他的內心不愁苦呢?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屬於長情男人的愛與怨

只是,柳永好面子,越是不得志,越是表現得對功名利祿無所謂,甚至鄙視,但骨子裡他是想的,他希望能走上一條通達的仕途之路。

柳永真的算是為他年少輕狂時那一句“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柳永後來以“白衣卿相”自詡,都是他在仕途上自嘲的表現,也表達了他內心的掙扎、撕裂和痛苦。

不過,不管柳永的人生,是得償所愛也好,還是鬱郁不得志也罷,古人已去,逝者如斯,感謝他為我們留下了如此多嬌的詞詩篇章,留下了如此令人動容、值得稱道的愛情佳話。

兒女情長和離愁別緒是人類永恆的話題、美好的愛情是我們不曾遺忘的追求,在此,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願天下眷屬白頭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