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愛自己的媽媽,才會更好地愛孩子

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身邊越來越多的閨蜜都一個個成為了母親。當了媽媽以後,我們的話題幾乎都是圍繞著孩子,家庭。

特別到深夜睡不著的時候,往往是在社群中聊天時,媽媽們集體感嘆人生的時刻:

“哎,要累死了,帶孩子比上班累了一百倍,可是為了孩子好,不得不放棄工作。”

“可不是,每天早起摸黑,就是為了給孩子準備一頓好吃的。”

“今天出門,突然看到自己的身材和樣子,跟個大媽一樣了,嗚嗚嗚,都是為了我的娃!”

“心真的太累了,我的男人就跟死豬一樣,幫不上忙,不是為了孩子,我情願離婚!”

“真羨慕那些單身的人,自由自在,現在只能為了孩子……”

…………看起來,似乎每個女性成為了媽媽之後,只有對孩子無盡地犧牲與成全,才能對媽媽這個稱呼有所交代。

可是,孩子們真的需要一個這樣的媽媽嗎?

你確定自己抱著犧牲的決心和信念,就一定可以好好地愛孩子嗎?

會愛自己的媽媽,才會更好地愛孩子

​在產前科學循證的理論體系裡,一個媽媽在孕期如果擁有好的身體,好的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可以為正在構建身體各個細胞的胎寶貝,提供一個良好的子宮環境。

準媽媽的心情愉悅,會令肚子裡面的胎寶貝發育得更健康更聰慧,有意識科學地進行胎教,你的胎寶貝可以開啟許多良好基因的表達開關。

換句話來說,寶寶在胎兒時期,身心各方面塑造的關鍵時期,能否健康和聰慧地成長的因素,全在於媽媽;而媽媽希望寶寶出生以後健康聰慧,就要讓自己吃得好,睡得好,生活得好,情緒好。

會愛自己的媽媽,才會更好地愛孩子

​在寶寶出生之後,媽媽會面臨著瑣碎養育日常任務,以及教導孩子的各種場景,如果一個疲憊不堪,充滿負面情緒的母親,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寶寶會感受到來自母親的情緒,媽媽不舒適,寶寶也會莫名的焦躁。孩子成長過程中,出現一些狀況的時候,媽媽自我調節能力會比較弱,那些喜歡對著孩子大吼大叫的媽媽,往往都是極度疲憊,生活不愉悅的媽媽。

曾經有媽媽跟我抱怨,她的兩歲孩子整天嘰嘰喳喳,活躍非常,她說“這個孩子真的太吵鬧了!很煩!”

事實上,是孩子真的很煩嗎?

兩歲的寶寶,處於探索時期,好動,喜歡說話是非常正常的。

其實真相是:這個媽媽非常疲憊,一個人帶孩子,做家務,沒有得到好的休息,在長期的全職媽媽的狀態中,產生了疲憊的情緒,這個時候,媽媽需要的是充分的休息。

會愛自己的媽媽,才會更好地愛孩子

良好的情緒,帶來的還不僅僅是育兒的智慧,而是媽媽對於人生價值觀的體現。孩子會感受到媽媽對於人生中,遇到挫折和不愉快事件時候的心態。這份對於人生的價值觀念,會影響孩子一輩子——我媽媽生養了我,感覺到的是痛苦麻煩還是無比的幸福愉悅?我的存在是否有積極的意義?

會愛自己的媽媽,才會更好地愛孩子

著名的主持人董卿做客《面對面》中曾經談及自己的育兒觀:孩子的成長,不應該以放棄自我為代價。

董卿在事業巔峰的時候成為了母親,她也曾經在瑣碎的家務事和工作中猶豫糾結,直到有一次,一位好朋友的話讓她徹底通透:其實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很簡單,你去做一個什麼樣的人。

自此開始,董卿找回了自己的信念,努力用自己精彩的人生來成為孩子最好的榜樣,《朗讀者》最終成功了。

她說:一個真正聰明的母親,並不是放棄自己成全孩子,而是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會愛自己的媽媽,才會更好地愛孩子

所以,我想對忙碌了一整天,只在寶寶入眠的深夜才能發出情緒,並以“一切都是為了孩子”為第一的媽媽們說:只有會照顧自己,會好好愛自己的媽媽,才能更好地愛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