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肱骨髁上骨折治療

摘要:

患者蘇小華,性別男,年齡9歲,診斷:左肱骨髁上骨折。治療醫院:福州市第二醫院(三甲)。治療方案:手術治療(閉合復位經皮穿針固定)。治療效果: 術後X線顯示骨折對位對線良好,予石膏固定治療;術後4周隨訪,X線顯示骨折癒合良好,門診給予拆除克氏針、石膏,逐步開始功能鍛鍊;術後1年隨訪,X線顯示骨折癒合良好,未見明顯併發症,雙上肢等長,正常體育活動鍛鍊。

一、初識病人

患兒因“跑步摔倒致左肘部疼痛、活動受限3小時”急診就診我院,急診檢查發現,患兒神清,心率120次/分,兩肺未聞及乾溼羅音,腹軟,無壓痛反跳痛。左肘關節腫脹畸形,區域性無明顯瘀斑,左上肢較對側短縮約1cm,肘關節壓痛,左上肢縱向扣擊痛陽性,肢端血運可,面板感覺正常,肘關節活動受限。餘肢體活動、感覺、血運正常。脊柱生理彎曲存在,無畸形,棘突無壓痛、叩擊痛,運動自如。急診行拍片檢查,如下圖。考慮診斷:左肱骨髁上骨折。

兒童肱骨髁上骨折治療

二、

治療過程

肱骨髁上骨折在兒童骨折中發病率較高,容易畸形癒合,常合併血管神經損傷。各種治療方法包括保守治療的選擇上,不僅要考慮患兒身體和精神上的負擔,還要考慮到父母的負擔。

治療上必須儘可能獲得解剖復位以預防肘內翻、肘外翻或屈伸活動喪失。依據骨折型別,有4種基本的治療方法:上臂側方面板牽引;過頭位骨牽引;閉合復位和經皮穿針固定;切開復位和內固定。Gartland分類法對決定肱骨髁上骨折採用何種治療方法非常實用:I型無移位;Ⅱ型有移位但後側皮質完整;Ⅲ型有移位且無骨皮質接觸。此分類法還描述了骨折移位是向後內側移位或向後外側移位。無移位的Ⅰ型骨折閉合復位、管型石膏外固定治療獲得滿意的結果。Ⅱ型有移位的骨折,透過復位和外固定維持復位後的位置很困難。Ⅲ型有移位的骨折,向後內側或者後外側移位,均無骨皮質接觸,骨膜也可能剝離,復位相當困難。目前對於Ⅱ型、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療選擇,閉合復位經皮穿針固定是首選治療方法,我們也是選擇該方法治療蘇小華患兒。

三、治療的注意事項

常見併發症及應對措施

1、血管損傷 血管損傷為緊急問題。如果初診時即發現血管損傷應將患肢置於屈肘30°自然位。計劃早期麻醉下復位,並行切開復位的準備。橈動脈搏動消失而毛細血管充盈良好時,無探查動脈的手術指徵。如果在手術室中復位後血運仍不能恢復,應行肱動脈探查。切忌延誤,並告知血管外科醫生以應對意外情況。直接手術探査,不必行動脈造影。常見骨折端壓迫動脈,一旦解除,迴圈即恢復。偶爾需要動脈修補或移植。

2、神經損傷 幾乎所有的神經損傷可在傷後2周到4個月內自然恢復。傷後6個月以內不必探查神經,但要經常複查患兒,因為在等待恢復期間家屬需要不斷地得到安慰。肌電圖和神經傳導等檢查並非必需。

3、過伸畸形 此畸形可隨時間逐漸改善。注意比較對側,此畸形多見於關節鬆弛兒童。單純過伸畸形無需手術矯正。但此畸形合併肘內翻,可在截骨矯正時一併矯正。

4、肘內翻畸形 在保守治療中的常見,而行穿針固定的則少見。正常攜物角為外翻5°~10°,肘內翻影響外觀並造成一些功能障礙,多為畸形癒合所致但精心治療可以避免。傷後肘關節一旦可以完全伸直,畸形便明顯。極少可經骨塑形矯正,往往需行截骨手術矯正。

四、治療效果

1、術後X線顯示骨折對位對線良好,予石膏固定治療,X線如下圖。

兒童肱骨髁上骨折治療

2、術後4周隨訪,X線顯示骨折癒合良好,門診給予拆除克氏針、石膏,逐步開始肘關節功能鍛鍊,X線如下圖。

兒童肱骨髁上骨折治療

3、術後1年隨訪,X線顯示骨折癒合良好,未見明顯併發症,雙上肢等長,正常體育活動鍛鍊,X線如下圖。

兒童肱骨髁上骨折治療

五、生活的注意事項

術後管理:術後左上肢石膏託固定3~4周。麻醉失效後,仔細檢查尺神經、橈神經和正中神經功能。術後3~4周門診拆除克氏針、石膏,進行間歇性的肘關節主動伸展活動訓練。由醫生教會患兒和家長,如何在家中進行主動功能活動。但應避免被動活動和強力手法活動肘關節。否則,會使兒童產生恐懼,並減少肘關節活動範圍。

六、感悟

肱骨髁上骨折是兒童最常見的肘部損傷,血管神經損傷和殘留的肘內翻畸形是常見的併發症,該損傷的治療在兒童骨折治療中具有挑戰性。對於無移位的Ⅰ型骨折閉合復位、管型石膏外固定治療獲得滿意的結果,然而Ⅱ型、Ⅲ型的骨折的治療首選方法是閉合復位經皮穿針固定。術後上肢石膏託固定3~4周,骨折癒合後可予門診拆除克氏針、石膏,進行間歇性的肘關節主動伸展活動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