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子深處糕飄香 重陽來份重陽糕

本文轉自:台州日報

巷子深處糕飄香 重陽來份重陽糕

一層糯米粉,一層紅糖,層層疊疊的重陽糕,看起來就十分誘人。

巷子深處糕飄香 重陽來份重陽糕

馬阿土的店專賣時令小吃,重陽糕就是這個時節的主打小吃之一。

巷子深處糕飄香 重陽來份重陽糕

陳君飛手捧做好的糕粘。

巷子深處糕飄香 重陽來份重陽糕

糕粘的頂部用不同顏色的粉灑出吉祥圖案和文字。

本報記者王佳麗文/攝

節日,是在時間裡拋下的錨點,而食物,便是在節日裡留下的記憶符號。

九月九,重陽節,要吃重陽糕啦。不過,同在台州,食有不同。在臨海,緊實軟糯的重陽糕,又被叫做“糯米糖糕”。而天台的糕點更加鬆軟潤口,既是重陽必備,也是日常點心,大家更習慣叫它“糕粘”。

甜甜糯糯 時令限定

手起刀落,按照顧客的要求,馬阿土迅速切下一小塊溫熱的重陽糕。接著,他將刀插入裝滿紅糖漿的罐子內,又迅速拔出,繼續切糕。刀上甜膩膩的紅糖漿跟著落在重陽糕上,“咚咚”幾下,重陽糕被切成了一個個小塊——從外觀到大小,看著都好像一塊塊紅燒肉。將切好的重陽糕裝入紙碗,再澆上一層紅糖漿,撒上一些芝麻和紅糖粉的混合物。一碗裹滿碳水與糖的重陽糕,就可以交到顧客手中了。

“嗯……吃起來有點像年糕,糯糯的。糖比較多,有點甜,裡面的板栗挺香的。”一位從杭州建德到台州工作的女士,正和朋友逛紫陽街,路過馬阿土的店鋪,便買了一份重陽糕嚐嚐。

“他家的重陽糕吃起來會更糯一點,我買一點給小孩子當甜品零食吃。”路過店鋪的臨海市民張女士,也買了一小份重陽糕。

馬阿土的糯米油條經營部開在臨海的巾山西路與紫陽街的交叉路口。店裡專賣時令小吃,重陽糕就是這個時節的主打小吃之一。“每年到了本地板慄的上市季節,店裡開始賣‘重陽糕’,一直到農曆九月底下架。我們用的板栗是本地產的,比外地板慄更鬆口、更好吃。”馬阿土說。

當然,除了食材講究,製作過程也非常細緻。馬阿土的手藝來自父親,一直保持傳統重陽糕的做法。“重陽糕主要用糯米粉和紅糖,一層糯米粉、一層紅糖堆疊。如果將一層糯米粉和一層紅糖算作一組,一共九組,也就是兩個九層。一個重陽糕,糯米粉要20斤,做出來的成品一般在30斤以上。客人想吃多少,我就切多少。”

一層糯米粉,一層紅糖,層層疊疊,緊密包裹,看起來就十分誘人。如果說糯米粉是重陽糕的肌體,那麼無處不在的紅糖就是重陽糕的靈魂——無論是夾在糯米層之間的紅糖,塗抹在外層的紅糖漿,還是最後撒上的紅糖粉,確保每一小塊糯米糕被紅糖完整包圍,用甜蜜來實現食客口腔裡的幸福感。

除了時令限定的重陽糕,在糯米油條經營部,要想吃到特定的小吃,食客們還得瞅準季節。馬阿土介紹:“端午節過了,我們開始賣洋糕、酒盞糕;等天氣涼一點,便賣糯米油條、番薯圓,還有重陽糕;到了十一月該穿羊毛衫的時候,就賣糯米圓,肉餡和豆沙餡的。”

除了馬阿土的店,其他糕點店或小吃店也都會在重陽前後推出重陽糕。但不同的店,做出的重陽糕有不同的風格。劉老闆的店開在臨海市中心菜場,專門售賣方糕、馬拉糕、饅頭等傳統麵食。每年在重陽節前幾天,店裡開始限時銷售重陽糕。“來菜場買重陽糕的大多是老年人,也有一些年輕人買給家中長輩的。重陽糕用糯米粉和紅糖做,我們家的一般只做四五層,在表層會撒上一些芝麻、板栗、石榴,芝麻增香,板栗好吃,石榴好看。”

鬆軟清香 非遺傳承

臨近重陽節,陳君飛的“天台蒸愛糕點店”變得格外忙碌,不僅是天台本地的訂單,外地訂單也接連飛進她的手工點心店,“外地訂單大多是在外工作、經商的天台人,身在異鄉,特別想念這一口家鄉的味道。”

在重陽節吃“糕粘”,是天台人過節的儀式感。人們吃糕粘,送糕粘,黏黏軟軟的糕粘寄託了步步高昇的美好寓意,香糯可口的口感又成為大家愛不釋口的理由。

今年的重陽節,袁女士已在店裡提前預訂了十幾盒糕粘。因為喜歡吃,住在附近的袁女士幾乎每隔一兩天就要來店裡,第一時間購買新鮮出爐的糕粘。“我最喜歡吃的是冰糖玉米桂花糕。他們家的用料比較好,糕粘蓬鬆細密,吃起來口感不一樣。吃了她家的,其他家的糕粘就吃不習慣了。我們家小朋友的早餐,也會吃上一兩塊糕粘,搭配雞蛋和牛奶。”

香軟綿密的糕粘是怎麼做的?流程看似簡單,其實功夫都下在了細處。比如至關重要的搓粉工作——糕粘的粉通常是糯米粉、粳米粉、玉米粉、番薯粉等不同材料按照需要搭配混合後,加入冰糖水進行攪拌。拌粉後,需要用雙手將粉粒搓至粗細乾溼都合適的狀態,搓的步驟往往要重複進行四五遍,直到粉的手感十分細膩。

粉粒準備好,開始製作。在製作間,陳君飛將飯甑放置在桌子上,先是在底部撒上一層芝麻,然後倒入粉粒,用手輕輕地將粉粒均勻地鋪好,並在粉粒與粉粒間撒上一層紅糖作為夾心。最後,在糕粘的頂部,利用模具,用不同顏色的粉撒出“吉祥如意”“重陽快樂”“健康長壽”等圖案和文字。對了,在上鍋蒸前,還要拿刀在糕上小心地劃上幾刀,方便蒸熟後取食。“剛出鍋的糕粘味道是最好的,米香濃郁,吃起來香甜不膩。”陳君飛說。

陳君飛的手藝來自家中長輩的傳授。在傳承傳統技藝的基礎上,她又推陳出新,對糕粘的用材、配比、外型等進行改良和創新。2021年,陳君飛的“天台糕粘製作技藝”被評為天台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專案。

如今,經過幾年的積累,陳君飛已開發出十多種不同口味的糕粘。比如,針對糖尿病患者和老年人,選擇用木糖醇代替冰糖,推出純黑米木糖醇糕粘,還有更符合年輕人口味的蔓越莓米糕、紅糖糕粘等。“傳統糕點也要不斷進行調整和改變,更適應大眾的口味和健康觀念。”陳君飛分享。